乔学亭回忆老战友聂铁赤同志(上)

Chief 发表于2017-01-21 19:58:04
我的老战友,泰西人民的优秀儿子----聂铁赤同志,每当我想起与他的相处时,他的音容笑貌仍历历在目;每当我回忆起他的革命事迹时,钦佩之情就悠然而生。我怀念战友聂铁赤同志,聂铁赤同志也将永远活在泰西人民的心中。

闪光的年华

聂铁赤同志是肥城县边院镇大王庄人。他在学校读书时,不但品学兼优,而且热爱祖国,积极要求进步。他上初中时,正是日本侵略军对我国大举进犯,中华民族处在最危急关头的时候。他怀着对日本侵略者的极端仇恨和对国民党妥协派的无比义愤,以极大的爱国热忱,深入民众中进行抗日救国宣传活动。他炽热的忧国之情,出众的演讲才华,常使听众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他虽然年龄不大,但在同学中的威信却很高,大家称他是学生的“小领袖”。

“七七”事变后,日军即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了山东学校。停课,铁赤含恨回到了家乡。此时,国民党军队正节节向南败退,其残部及散兵游勇与当地土匪借机暴戾恣睢,鱼肉人民。铁赤忿忿地说:“这些坏蛋,都不是抗日的!”他决心跟共产党走,报效祖国。

1938年1 月,共产党领导的《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正式建立.17 日,自卫团攻克肥城,枪毙了汉奸维持会长范维新,在泰西地区引起了很大震动。17 岁的聂铁赤,知道这是一支真正抗日的队伍,是月就投奔了自卫团,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铁赤同志有文化,表现又好,入伍后即任工作员和政治员(排指导员)等工作。1939 年下半年,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二营七连党支部书记.1941 年六支队改编为一一五师教三旅九团,他又任七连指导员。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 41年和1942年,部队伤亡大,减员多,兵源和供应都很困难。原二营从泰西刚到鲁西时有800余人,这时仅剩下300人左右。1943年2 月部队整编,七连、八连合编为二连,铁赤同志任新二连指导员(当时称连政委)o 1944年他参加了太行山整风,1945年整风结束后,九团恢复营的编制,铁赤同志任一营政委。冀鲁豫组建七纵,九团改编为七纵二十旅五十九团,铁赤同志改任一营教导员。七纵组织了巨(野)金(乡)济(宁)战役。五十九团担负解决巨野之敌和攻打济宁南门的任务。在打巨野时, 一营担任了主攻任务。战斗中铁赤同志身先士卒,英勇作战,不幸身负重伤,光荣牺牲时年24 岁。

噩耗传来全团干部战士纷纷表示,要化悲痛为力量,打开济宁城,为烈士报仇。

润物细无声

老九团的同志提起铁赤同志,没有不夸奖他品质好,工作细的.有的人说聂铁赤的心象一团火,给干部战士带来温暖;铁赤同志的思想工作象春雨,润物细无声。

二连连长郑钟同志比铁赤大五六岁。聂铁赤同志却与他配合得很好。郑钟同志对铁赤非常佩服,经常说:“我们连的工作,一大半是小聂做的。他不但政治思想工作有一套,军事上也是行家,我和他在一起很满意。”

铁赤同志常常把思想政治工作和对干部战士的关怀结合在一起去做。行军中他总是跑前跑后,找战士谈话,了解情况,帮助掉队的战士背背包。战士们看到铁赤同志瘦弱,不忍心让指导员受累,就拼命往前赶。在最艰苦的1942年,部队经常吃不上饭,用树叶糠菜充饥.为了使战士吃得好一些,他从连部搬到伙房去住,做炊事班的工作在他的影响下,全团学二连,开展了政治工作下伙房活动。部队行军作战缺鞋穿,铁赤同志不但自己带头打草鞋,还帮战士打草鞋。

他对干部战士总是和蔼可亲。我同他起工作四五年,从没见他对战士发过脾气。他对别人总是无微不至的关心,但对自己的生活却要求严格。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带动战士。在连队任职时,常因外出而耽误了吃饭。50 多岁的老炊事班长,出于疼爱和尊敬之情,就把小米饭和窝窝头用油炒一炒。铁赤同志见了说:“用开水烫烫就行了,不要放油,大锅菜都没油,怎能给我开了‘小灶’呢?。" 1945年,我们在一个营工作时,形势已经开始好转,部队的生活也有了改善。我们外出回来吃不上饭,司务长为照顾我们,要给我们买点烧饼膜摸吃。他连忙制止说:“搞点炒小米饭吃就可以了”

铁赤同志克己奉公的事迹是很动人的。他在二连时,二连担任主攻任务多,战斗中缴获也多。但他从没有私自拿过一件缴获的东西。在攻打伪军张汉三时,他们连缴获了一匹枣红骡子。它个头大,毛色油光发亮,实在使人喜欢。我和铁赤同志商量:“匡斌团长虽然只有30 多岁,可他是江西老红军。由于长期征战,身体不好,把这匹骡子送给团长吧?”他立即慷慨地说:“缴获要归公嘛,团长需要就给团长牵去吧”就在这次战斗中,他的棉衣被手榴弹爆炸的火药烧了个窟窿。通讯员小张从缴获的物资中,给他拣了件缎面小皮袄要他穿上。他说:“这是大家流血拼命换来的,我们不能占为己有,再说咱八路军也不能穿这些东西”有时缴获些 皮大衣或好衣服,战士们要拿件给他御寒,他都谢绝了,始终穿着部队发的衣服。他牺牲后,清理他的遗物时,他的马搭子里只有1 双布鞋,1 双草鞋,1 套衬衣, 1 床破旧被子和10 本书与几个笔记本。


浏览:1345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学会
    学会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