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服务团成员阎彬:青春无悔 15岁参与建设重庆

西南之旅 发表于2017-02-02 10:47:41
    我参加革命时,只有15岁。

    姐姐以前是地下党,被安排到上海农村当乡村教师,我跟妈妈、哥哥住在南京。受姐姐的影响,我看了不少进步书籍,如《高尔基的母亲》等苏联书,还有一些进步话剧。

    1949年4月23日,南京一解放,我一心想报考二野军大,参加革命,但母亲说我太小,四川又太艰苦,死活不让我走。

    直到1949年10月1日全国解放后,姐姐从上海来信说,她的同学、革命同志陈岚要到南京参与组建西南服务团,然后前往重庆。得知有陈岚一起,加之我的反复要求,母亲终于点头了。

    西南服务团是一支很特殊的队伍,它是三大战役后中央招的知识大军,共17000人左右。随部队南下,为的不仅是解放大西南,更重要的是建设大西南。

    说这支队伍特殊,不仅仅因为它的作用,其人员构成状况也是军队中前所未有的:大学生、中学生、职员、资产阶级家的小姐少爷,还有老解放区的专业人才……

    那个时候,银行职员工资都是发金条的,生活条件非常优越。资产阶级的小姐、少爷也是从蜜罐里出来的,穿着时髦的牛仔裤,带着项链、手链,报到时都是小包车送。然而,他们却不约而同放弃了眼前的安逸生活,坚决投身革命。

    他们中的有些人还是偷着从家里翻窗跑出来的,家长从上海追到了南京也没拉得住。有个无锡大姐是上海电影厂的专业演员,甚至把三个小孩都扔在家里,只为参加革命,解放、建设大西南。正是这些充满理想的哥哥姐姐,坚定了我参加革命的决心。

    1949年7月28日,西南服务团在南京三个月整训期间,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司令员的刘伯承的演讲,更是让我们热血沸腾。他说:“现在,我们的革命任务有两个,一是消灭敌人,二是建设西南。第一个任务轮不到你们,第二个才是你们的责任,这比打仗更艰巨。”

    1949年10月1日,西南服务团从南京出发,七千里的行军路跨了三个省,且三渡长江。若跟长征相比,这也许不算什么,但对于一群仅受了三个月整训的知识分子来说,实属不易。

    背着背包、粮袋、水壶,一天走一百二三十里山路,而且两头黑,走的时候天没亮,到的时候天都已经黑了。我们的脚上都是泡重泡,能丢的随身物品都丢了,最后甚至连一双袜子都觉得多余。一路上,还不时看见树上挂着同志的人头,那是被土匪们杀的掉队的同志,因此再没力气也强撑着,不敢掉队。

    11月30日,队伍走到酉阳时,听先遣部队说重庆解放了,大家都很高兴。领导用15个银元买了一头猪,让大家打打牙祭,庆祝重庆解放,但却找不到杀猪匠。最后,还是炊事员把竹子削尖,我们十来个人帮他扶着猪,才解决了问题。

    12月4日,我们渡江到了重庆,住在国民党西南长官公署,就是现在的储奇门老报社。17日,重庆市委文艺工作团正式成立,我被编入舞蹈队。艰苦的行军后,宣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民主改革、新政策、改造老艺人等成了我们的新任务。

    1953年有了话剧之后,我又成了话剧演员。记得当时为了演好反映成渝铁路通车的话剧《四十年来的愿望》,我们到重钢体验轧钢整整三个月,高温让不少同志脸都脱皮了。最终,该剧深受老百姓喜爱,还被定为了中国现代话剧百年话剧史保留剧目。

    现在想来,虽然参加革命的时间只有半年多,但我却用了60年的时间为我的革命理想而奋斗。尽管没有参加打仗,但我们曾为重新搭建西南的文化构架、为丰富山城人民文化生活奋斗过,我为我们这种特殊的革命方式而自豪。


浏览:773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西南之旅
    西南之旅
  • 兔嚣张
    兔嚣张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