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立新生的人民政权
面对严重的困境,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革命秩序,使临安、於潜、昌化三县改天换地。5月24日,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的决定,临安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南下干部安成夫任县长。6月1日,临安县人民政府与天目办事处联合发布公告,宣布天目办事处结束使命。同日,於潜县、昌化县人民政府成立,南下干部梁震任於潜县人民政府县长,南下干部李子正任昌化县人民政府县长。6月5日,第九地委决定并报请省委批准,分别建立中共临安县、於潜县、昌化县委员会,并任命了各县县委组成人员。中共临安县委员会由南下干部杨泮星、安成夫、尹作让、王茂松和候补委员王兆来五人组成,杨泮星任县委书记兼宣传部长,尹作让任组织部长,王茂松任民运工作部长;中共於潜县委员会由南下干部张剑霆、梁震、姚振峰、朱冷冰四人组成,张剑霆为县委书记,姚振峰为组织部长,朱冷冰为民运工作部长;中共昌化县委员会由南下干部赵克吉、李子正、聂桂田、王若山、陈玉山五人组成,赵克吉任县委书记,聂桂田任组织部长,王若山任宣传部长,陈玉山任民运工作部长。
(二)城乡接管
三县县委、县人民政府成立后,接管工作全面展开。南下领导干部遵照华东局、省委、地委的相关指示,采取先城镇后乡村,自上而下的步骤,按系统整套接收旧政权。
1、接管旧政权。由于南下干部初来乍到,对当地情况了解甚少,加上人手奇缺,就先令旧政权未逃亡人员,按科室、部门暂时保存物资、档案,造具清册,然后由县人民政府民政科、财粮科、教育科、实业科、公安局等机构对口接收,并在接收中进一步调查核实情况,追缴物资。
政务系统的接管,由民政科、秘书处负责。民政科接收的对象主要是国民党县政府民政科、参议会、公立医院、育婴所等。秘书处对口接收国民党县政府秘书室、档案室,办公用具、文卷等,大部分都完整接收。财经系统主要由财粮科负责接管。接收国民党县政府田粮处、财政科、会计室、公共款产保管委员会、税捐征收处、国税局、稽征所等机构。5月至6月,三县相继建立人民银行办事处,对原县银行、省银行办事处进行接收。文教系统的接管,由教育科负责进行。接收原教育科、学校、民众教育馆、报社等。公安局、武装科负责接收国民党县警察局、司法处、军事科及县党部,重点是接收县警察局及各警察所,收缴枪支弹药。公用事业的接管主要由实业科负责,接收对象包括原电信局、乡村电话所、邮政局、公路局及农业推广所、蚕丝指导所等公营、服务性部门。
接管旧政权后,凡旧的官僚机构一律废除,官僚资本全部没收,而公益机构基本保持原样,从而既摧毁了国民党旧政权,又维持了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的基本稳定。至1949年6月底,对县级机构旧政权的接管基本结束。
2、区、乡人民政权的建立。南下干部在着重做好县级机构接管的同时,对区、乡的接管工作也在稳步推进。6月1日以后,临安县陆续派出南下干部分赴各乡镇开始接管国民党乡镇机构,首先接管了衣锦镇,至6月5日,全县12个乡镇已接管6个。於潜县、昌化县也于6月中旬开始分批派出南下干部接管各区、乡。对区、乡的接管,主要是废除国民党基层政权,由县委、县人民政府派出并任命新的负责人,这些负责人基本上由南下干部担任。1949年7月,三县区、乡接管工作基本完成。
在完成区、乡的接管后,按照第九地委指示,开始组建区级人民政权,作为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
(二)建立地方人民武装和开展剿匪反霸斗争
为了迅速肃清匪特,稳定社会秩序,保卫人民政权,保护干部群众的人生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南下干部,克服地域、语言的差异,冒着生命危险,在临安大地开展剿匪反霸斗争,甚至献出年轻生命。
1、地方人民武装的建立。1949年5月25日,以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一部和南下干部纵队一部为基础,正式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浙江军区第九军分区,司令员高斌,政委张凡,下辖第九专区11个县的武装大队。第九军分区成立后,即要求各县大力发展地方人民武装,迅速组建县武装大队和乡村民兵、自卫队,就地开展武装剿匪。1949年5月,临安县以天目大队为基础,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浙江军区第九军分区临安县大队,孟勇任大队长,南下干部杨泮星任政委。6月、7月,於潜县武装大队、昌化县武装大队先后建立,分别由甘洁夫、周震麟任大队长。
2、开展剿匪反霸斗争。1949年6月21日,浙江军区召开第一次剿匪工作会议,遵照华东军区关于“军事清剿、政治瓦解、发动群众武装自卫三者密切结合”的剿匪方针和省委有关剿匪的指示精神,对全省剿匪斗争作出军事部署,将全省划为4个清剿区。会议还针对天目山区土匪集中、匪患严重的状况,将临安、於潜、昌化三县定为重点清剿县。6月28日,解放军第三一一团两个连抵达於潜;8月底,解放军第七十五师派出一个营进驻临安横畈区;9月1日,解放军第七十五师二二三团二营四十多人抵达昌化。解放军的剿匪行动得到了地方武装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县武装大队领导南下干部多次单独挫败土匪的武装袭击,并自始至终参与、配合解放军的军事行动,给土匪以强有力的打击。在开展军事清剿的同时,对匪特展开强大的政治攻势,分化瓦解敌人。截止1949年10月,三县共歼灭土匪15股,890人,缴获各类枪支325支及大批弹药,土匪头目或被击毙或被擒获,股匪基本剿灭。根据剿匪的进展情况和匪特数量、组织的新变化,三县剿匪斗争由全面清剿转入分散和跟踪追剿阶段,解放军陆续撤回,后续剿匪工作主要由南下干部为主的公安部门、县武装大队和当地民兵承担。通过不断清剿,到1950年底,三县境内的匪特基本肃清。为了社会的安定,南下干部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有十多位南下干部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在进行剿匪斗争的同时,南下干部还帮助群众建立基层农民协会,开展了民主反霸斗争。反霸斗争的开展,沉重打击了地主恶霸的嚣张气焰,大长了贫苦农民的志气,激发了广大群众的革命热情,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恢复发展经济,整顿经济秩序
1949年10月,剿匪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社会基本稳定,南下领导干部开始把工作中心转入组织群众发展生产。为了从根本上发展农业,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南下干部和当地领导一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树立“生产发家、劳动光荣”思想;组织群众兴修水利,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开展群众性的积肥运动;加强对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推广优良品种,改进生产技术;鼓励农民开荒,增加耕种面积;制定严厉的耕牛保护政策;组织农民积极发展林业生产和多种经营等等举措。通过各级政府和群众共同努力,三县的生产得到较快的恢复和发展。1949年5月和6月,上级派遣金融专业的南下干部,帮助三县分别建立中国人民银行临安办事处和於潜、昌化金库(同年10月,於潜、昌化金库均改为人民银行办事处),通过发行人民币,禁止金圆券、金银和外币在市场流通。南下领导干部和当地干部配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平抑物价,增加市场供应。通过政策的实施,稳定了市场物价,安定了城乡人民生活。
(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不断奉献。
南下干部在临安的历史功勋不仅表现在新政权的建设时期,同时表现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初期。在新生的人民政权稳定后,南下干部把临安当作第二故乡,与临安人民融为一体,为临安奉献着青春与全部的心血与智慧。50年代,他们靠着肩挑手挖,建成了大型水库—青山水库;60年代,贯彻中央指示,对各行各业实行全面调整;70年代,抵制“左”的错误,自觉发展生产;80年代以来坚持改革开放等等,无不凝聚着南下干部的辛勤汗水与无私奉献。他们中的大多成为建设的栋梁之材,为临安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为临安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建设临安、发展临安作出了巨大的成就。“你的故事我在倾听,多少年过去我依然心动,穿越烽火,走进霓虹,花海柳浪,谁是英雄,不一样的岁月一样的情,走过艰险人从容,不一样的风景一样的梦。风雨过后东方红……”。优美的旋律久久在心中荡漾,那无悔的征途伴随着南下干部一路向前。如今,六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已经过去了,当年随军南下的干部大多已经作古,健在的也都是八十以上的耄耋老人,“南下干部”正在逐渐成为一个特殊的历史名词。然而,南下干部那种不畏艰险、敢于献身、无私奉献的精神与品质,已化作一座座高风亮节的丰碑,必将永远铭刻在临安人民的心中,永远激励后人奋进!
浏览:264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