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县回民抗日游击队长魏立久(三、实现夙愿)

梁邱春秋 发表于2017-02-27 17:03:57
1932年5月,国民党政府同日本签订了屈辱的《凇沪停战协定》。魏立久愤而离开嘉定,返回山东故乡。他先到徐州、枣庄等地秘密寻找党的组织,靠近共产党。后在家乡费县结识了信行庄(现名新兴庄)的李韶九。

李韶九在1928年前是农民协会的骨干分子,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魏立久和李韶九相识后,两人志同道合,亲密无间。李韶九虽然没有向魏立久公开身份,但魏意识到李很可能是党员。两人每次会面,分外亲热,促膝谈心,常至深夜。他们互相倾吐忧国忧民的衷肠,探讨抗日救国的道理,谈得是那样的情投意合,有时连吃饭、睡觉也给忘记了。为了事业,二人每次不得不依依惜别。他们还经常书信往来,互相激励。因二人名尾是“久”、“九”字,魏给李写信,开头都是亲切称呼“十八兄”。李韶九家里一贫如洗,经常连食盐也买不起。但他为了革命,东跑西奔,非常乐观。魏、李交往频繁,魏立久每次去李韶九家,都带一些衣服、食物接济他。李韶九到魏立久家时,吃住象在自己家里一样,临走时,魏立久都要送他些路费。他们成了患难与共的亲密挚友。

1933年,李韶九参加了苍山暴动。暴动失败后,返回家乡,继续发动领导群众开展斗争。国民党的费县县政府察觉了他的活动,下令对他通缉。魏立久闻讯后,连夜送李韶九去枣庄隐蔽。为了找一职业作掩护,魏立久还会同万国华、马柏华等,多次奔走联系,并为其筹集了一笔资金,帮助李韶九在枣庄开办了一处商社,下设两个门头,经营医药和纸张,并以此为职业,掩护自己的身份。后来,枣庄的国民党当局发觉此事,密谋抓李韶九送回费县。魏立久闻此消息后,马上花钱托亲戚向当局疏通,说:“李韶九又不是咱枣庄人,管他干什么呢?”通过说情、花钱串通,才使李韶九免遭了这场杀身之祸。从此,李韶九在枣庄站住了脚,并和当地地下党组织接上了关系。此后,魏立久在枣庄陆续结识了中共枣庄矿区委员会书记郭子化和在党委工作的邱焕文、郭怀远、郭致远、王寿山、丛林等同志。这时,魏立久还不是党员,但已成了党的外围可靠力量,为党做了大量工作。

1935年2月,在枣庄成立了中共苏鲁边区临时特别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临时特委)。临时特委书记郭子化和特委其他负责同志,大都在同春堂药店和广仁医院等单位秘密进行党的工作。魏立久经常去临时特委联系,并接受任务。郭子化多次和他接触、谈话,觉得他坚定可靠,思想比较成熟。1935年3月,魏立久再次去枣庄时,临时特委决定交给他一项特别重要的任务,就是派人去梁邱建立抱犊崮山区第一个党的工作基点,魏立久表示竭尽全力支持。因为临时特委所在地枣庄,敌人的统治力量比较强,白色恐怖也日益严重,党的组织随时有被破坏的危险,为此,临时特委决定到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临、郯、费、峄四县边联的抱犊崮山区建立工作基点。梁邱村是个大村镇,地处抱犊崮之阴,是魏立久同志的故乡。特委认为魏立久对党爱戴忠诚,又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和广泛的社会基础,因此,决定在梁邱建立苏鲁临时特委向北延伸的第一个工作基点。

1935年4月初,临时特委派郭致远以东亚医学院学士的身份,会同李韶九去梁邱,以给魏宗周和杨鸣柯戒大烟为名,开展工作。杨鸣柯是“杨泰合”货店的老板,他和魏宗周都是梁邱较大的财主,各拥有几顷地,开着商号,也都吸大烟。当时费县国民党政府以戒烟为名,向他们敲诈,他俩既怕被抓,又怕罚款,非常恐慌。魏立久乘机表示,他们愿请郭致远帮助打针、服药戒掉烟瘾。为了掩人耳目,4月5日晚,魏立久先把他结婚时的皮箱、衣帽送往梁丘村东5里郝家村郭致远住的旅店。4月6日,郭致远身着长袍,头戴礼帽,扮成引人注目的高级大夫,沈亭信(地下党员)扮做挑夫,挑着皮箱,进入梁邱镇。魏立久把他们接到家中。李韶九从此以送药为名,经常往来于梁邱、枣庄之间,传达临时特委指示,汇报建点情况。郭致远采用林则徐制用的戒烟处方,给魏宗周和杨鸣柯打针、服药。但口服药买不到,郭致远便用大烟灰掺上绿豆面,制成假药丸,外用黑金纸包好,冒充口服药。为了避免被人们识破,魏立久告诉魏、杨二人:“此药见光失效,要绝对避光。”叫他们蒙上被子,在不透一丝光线的被筒里服用。这样,戒烟就只靠一种针剂了。当时资金非常困难,郭致远只买了一个很细的针头。给魏宗周打针时,针头管堵塞了,打不进去,又不回血。怎么办?郭致远当时冒出急汗。魏立久见此情景,赶快过去挡住他哥哥的视线。郭致远趁机把针拔出来,假装说注射完了,搪塞过去。为了不误第二天打针,魏立久骑车连夜去枣庄买了针头。往返160里的崎岖山路,只用了6个小时。魏立久家有内外两层院,白天郭致远在外面看病,接待来访;晚上,便和魏立久在内院研究基点的工作和谈论时政,探求救国良策。当时,红军正在长征路上,国民党的报纸不断鼓吹消灭红军多少多少万。魏立久气愤地说:“要按他们刊登的数字,早超过红军多少倍了。”他对蒋介石实行“攘外必先安内,宁忘九·一八,毋忘平赤祸”的卖国政策,表示极大愤慨,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正义号召,表示忠心拥护。

郭致远、李韶九在梁邱建点期间,魏立久的妻子李氏给予极大的帮助和支持。李氏是枣庄人,娘家的叔伯弟弟李薇东、妹妹李汝佩等都是早期的中共地下党员,革命工作者。李氏受他们的影响,非常同情革命,成为魏立久志同道合的贤妻好内助。魏立久、郭致远等在内院进行秘密工作,李氏为他们当门卫,不让坏人闯进来;制假药所需的绿豆粉以及药瓶、包装纸等物料,她都是在夜深人静时去缜密筹备,从未走漏风声;往来革命同志的吃饭、住宿、化装用的衣服、过敌人岗卡所需的费用,她都样样想得周到,从不嫌麻烦。当时梁邱镇国民党势力大,白色恐怖严重,弄不好,就要掉脑袋,可她都不怕,和立久同志一样坚强。 

郭致远、李韶九在梁邱紧张工作1个多月,把魏宗周、杨鸣柯的烟瘾还真的给戒掉了。在这同时,魏立久非常负责地提供线索,郭致远以看病为名,走村串户,联系、教育、启发了一些人。如李家全、李兰儒(李晓)等,通过工作,后来他们都同情支持革命,成为早期革命者和中共党员。从此,魏立久家成为我党从抱犊崮至沂蒙山、天宝山之间的秘密联络点。临时特委的负责同志郭子化、邱焕文、李韶九等经常在此集会,部署这一地区的工作;有些领导同志到外地学习、工作或开会,凡经过梁邱的,都由魏立久迎送。在白色恐怖十分严重的情况下,魏立久同志及其妻子总是千方百计地保证同志们的安全,从未出现过差错。郭致远、李韶九于本年5月10日离开梁邱,去大北庄(现属枣庄市)建立另一个党的工作基点。

1936年,枣庄临时特委机关遭到敌人破坏。郭子化等当机决定,将特委机关迁往抱犊崮山区的费县高桥镇。并决定在高桥建立“广德堂药店”作掩护。魏立久同志这时经常直接和临时特委联系,在特委的领导下进行工作。他还变卖家产,筹凑银洋200元,捐献给党组织,使广德堂药店很快建成开业。1936年9月,郭子化代表党委和魏立久谈了话,接着由李韶九、郭致远介绍,接受魏立久同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魏立久多年的夙愿终于实现了,内心有无法表达的激动和欣慰。

1936年冬季,特委决定派中共地下党员郭怀远、陈继胜二同志打进国民党举办的梁丘镇关阳司“乡农学校”开展工作。乡农学校是国民党费县政府在全县各区成立的掌握武装的政权机构,它在全县抽调地富子弟带枪进行军事训练。特委把插入为我党争取武装的重任交给了魏立久同志去完成,并确定魏立久同志为党小组组长。魏立久通过各方面的关系,做了非常细致的工作,把郭、陈二人用顶替两家出兵户的名字安插进去。根据特委指示,魏立久也插入乡农学校。魏、郭、陈三人在学员中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启发学员抗日救国,枪口应一致对外,中国人不能互相残杀等。他们在乡农学校的宣传教育,对学员启发轰动面很大,但也引起顽固派的仇视,决定抓捕郭、陈二人。魏立久得悉后,马上去高桥报告特委,特委立即派郭致远、魏立久连夜去关阳司把郭、陈调出。就在这天午夜以后,敌人包围了乡农学校,可是他们扑了空。1938年8月,我八路军四支队主力一部,路经梁邱。镇里反动乡团武装,封锁四门,不让进街,部队只得在梁邱南河崖宿营。8月的夜间,天气很凉,同志们在河滩露营,又冷又饿。魏立久同志不顾敌人的威胁、阻挠,立即发动有觉悟的群

众,连夜筹办熟食,悄悄地从西门送出,使部队吃上了热饭,次早开走。(武善爱整理)


浏览:1545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游居队队长
    游居队队长
  • 房~~舍得
    房~~舍得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