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我的忘年之交王衍宝老人(静生慧)

新建 发表于2017-02-27 18:02:45
2010年,通过一次专访,我与王老结识了。那时他已是一位八十七岁的高龄老人。原定1小时的采访,竟持续了一个上午,在交流中,王老的过往岁月,让我为之感慨、感动,崇敬之心不禁油然而生。同时,老人家对“孝悌网”那份殷切的期望,更让我倍受鼓舞。

在后来的日子里,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与我只有一面之缘的这位老人,竟然身体力行的在为“孝悌网”进行宣传推广,他希望能够让更多人去了解和支持“孝悌网”的发展。在那个夏天,他带我走了一些地方,见了一些人,同时也向他的好友们纷纷介绍我和“孝悌网”(其中李治亭老人也是那时认识的)。尽管受大环境的影响,很多事推进的步伐十分缓慢,尽管在当时很多人看不清未来的发展方向,使得最终没有结果,但王老总是会语重心长的鼓励我:“办‘孝悌网’这件事方向是正确的,一定要坚持,要知道‘好事多磨’,不要放弃,终有一天大家会意识到这是个立国兴邦有意义的事业!我当年做公益的时候,是60岁退休后开始的,20年的时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是也做起来了吗。你还年轻,只要从始至终坚持初衷,相信你做20年后‘孝悌网’也会发展壮大起来的”。在王老的鼓励下,我没有被困难障碍,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王老不仅从思想上给我启发鞭策,还用自己的行动为我加油,为热衷“孝悌网”的参与者们鼓舞士气。记得2011年的岁末,“孝悌网”第一次组织了自己的年会,王老冒着严寒亲临现场,为大家进行了孝亲文化的宣讲,同时还赞扬大家,能够用实际行动,为推动孝亲文化的传播作出努力。他说:“做事一定会遇到困难,但办法总比问题多,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坚持不懈,‘孝悌网’就一定会得到长久发展。”所有在场的与会者,无不为王老的人格所打动,无不为他的谆谆教导所激励。

就是这样的一来二往,我与王老成了推心置腹的好朋友。2012年底,王老因为身体原因没能再次参加“孝悌网”的新年年会,但当我将那期《家和》送到他的病床前时,他的眼睛充满了光彩,还风趣的跟我讲:“病魔要把我打垮,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我要打好这次保卫战。这不,你给我送子弹来了”。我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努力露出笑容,努力将泪水咽了下去。因为我知道病床上的王老已是肺癌晚期。在那一刻,我对自己说:还有什么比面对死亡更严峻的事了,这位忠实的共产党员,这位爱国爱民的好干部,这位用自己力量助人乐己的老人,在生命将止的时候,还能够如此从容,意志坚定,乐观向上。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去把当下的事去做好呢?

在王老九十岁大寿的家宴上,他的话已是不多了,然而当看到我走近他,还没等我表达,他却脱口而出:“好事多磨,一定要坚持。”随后露出慈祥的微笑,眼光中充满了对晚辈的疼爱与关怀……

王老最后的一个心愿,就是希望通过记述自己一生的经历,让后人了解那些已经过去但不应忘却的历史。他在最后一次进医院的时候,仍然保持每天2—3个小时的资料整理,用他的话说:“整个工作已近尾声,只是这些图片的内容只有我最了解,别人无法帮忙,所以必须要努力做好”。

我最后一次与王老的会面,是在他带有办公桌的病床前,看到我进屋,他缓缓的放下手中的照片,将花镜移开,然后微微喘了口气,但脸上的笑容不知何时早已绽放。我从包里拿出打印好的那篇文章,轻轻的放在他的桌上,说:“王老,与您那些老朋友的文章相比,把我的‘寄语’放到您的书中,实在肤浅的很。我觉得不妥当吧。”“我们是忘年交,一定要有。”他语调微弱但却透着一股坚定,“我的眼睛有些累了,你读给我听吧……”他认真的对我说。我知道,这是对这篇稿子进行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校对了。于是,纸上的文字在病房里的空气中跃动了起来,王老斜靠在病床的枕头上,一缕缕初春料峭的阳光洒落在窗边,我努力让自己的声音舒缓,克制那让人敏感的语调,逐字逐句的读给他听。

临别的时候,老人将身体向前挺了挺,仿佛要对我说些什么,我立刻领会他的意图,连忙说:“王老,您放心,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都会坚持把‘孝悌网’做下去,好事多磨嘛。”他听了我的话笑了,微微点点头,摆了摆手,也从此,别了。

菩提树下静生慧 笔于:2014.12.25


浏览:816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