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义:我是机枪副射手

Chief 发表于2017-02-27 20:11:54
“五月榴花照眼明”,阴历的五月,王府山村被火红的榴花所包围。村民的房前屋后,地头院内,到处都是开满了花的石榴树。在弯曲遒劲的枝头,已经挂满了不少初长成形的石榴果,它们似乎是在告诉游人,今年的秋天依然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95岁的李存义老人家中,有着十多棵树龄在一百年以上的石榴树,据说还是稀有的软仁大马牙品种。石榴树斑驳的树干,一如老人粗糙的皮肤,写满了沧桑的记忆。三间低矮的石头草房,早已不能完全遮风挡雨,老人的儿子只好买来几块石棉瓦搭在草上。在这个古老的院落里,李存义和老伴生活了一辈子,早已习惯了茅屋寒舍、粗茶淡饭的日子,虽然儿子再三邀请,老人也不愿搬去儿子的楼房居住。

在开满花的百年石榴树下,身体消瘦,背驼耳聋的李存义老人断断续续地向我们介绍了抗日战争期间他的一些经历。

李存义世代务农,一岁时父亲去世,从十三四岁起,他便成为家里的劳力。他跟着村里人,挑着担子步行到微山湖畔,贩卖鱼虾到峄县城里叫卖,这一干就是好几年。1938年,鬼子占领峄县后,老百姓的日子就开始不好过了。除了受鬼子的欺负外,还有二鬼子(伪军)、汉奸助纣为虐。一次,李存义到峄县城赶集,刚进西门里就遇到了两个替日本人抓劳工的二鬼子。他们见李存义年轻,就想抓他,但李存义知道被抓的后果,说啥也不想被他们抓住。于是丢下担子,抓着挑货的扁担就跑,边跑边挥舞扁担。两个二鬼子一时没反应过来,待反应过来后又不敢追,只好眼睁睁地看着李存义跑出了西门。从此后,李存义就感觉到,只要日本人在,老百姓就没有活路,更不会有好日子过。逐渐地,他产生了当兵扛枪打鬼子的想法。

“1942年,同村的亲戚韩广文已经是八路军鲁南军区峄县县大队的班长,之前他曾带了11个附近村庄的年轻人到山里(北庄)当八路,我把想法跟他一说,没多久他就把我也带到了山里,成为一名武工队员。”李存义老人说,那时候,武工队属于地方武装,任务就是负责侦察敌情、端据点、锄奸等,协助八路军115师的主力部队及铁道游击队、运河支队等兄弟地方武装作战。入伍后,他被安排担任机枪副射手,射手是阴平菜园村的程继元,参加的大小战斗无数,打过涧头集、高庄、丁庄、尖山口、壕沟、八里屯、古邵、金寺等很多地方。那时,他所在的营长叫褚衍佩,连长姓张,排长叫李长明。

对于参加过的几个较为激烈的战斗,李存义老人还记忆犹新。比如,在西石沟和敌人交火,他所在的连队牺牲一人,负伤8人;在壕沟战斗中,因为寡不敌众,队员们在傍晚时分分头突围,鬼子骑兵和伪军在后面追赶,他躲在刚刚泛黄的麦地里一动不动,幸未被从跟前经过的敌人发现;1943年,他所在的连队配合八路军主力部队,参加了剿灭顽匪刘黑七的战斗,为老百姓除了一大害……

在采访中,李存义老人几次提到程继元和刘刚的名字,并不时重复他们的故事。老人和程继元负责一挺机枪,程继元的年龄比他大,两人配合得非常默契。他们用的机枪一次能装下25发子弹,是战斗中最重要的武器,机枪射手也是敌人重点的攻击对象。在当时,子弹非常稀缺,每次战斗后,李存义就会将打过的弹壳收集起来,交给兵工厂用于加工子弹。在李山口的那次战斗中,程继元不幸被鬼子的子弹击中了太阳穴,英勇牺牲在阵地上。

而古邵战斗,是李存义老人所经历的最惨烈的战斗,在这场战斗中,刘刚“托肠大战”的故事鼓舞着战士们英勇杀敌。老人说,刘刚是著名烈士刘景镇之子,时任苏鲁支队第三营七连连长。1945年4月,部队接到攻打古邵鬼子据点的命令,刘刚所在连队经常在古邵一带活动,也参加了战斗。但因为古邵据点工事坚固,易守难攻,打了两天的时间也没能攻下来。后来鬼子的增援部队赶到,在弹药不足的情况下,李存义和战友们只好撤退。战斗中,刘刚十分英勇,在腹部受伤,肠子流出体外的情况下,还一手捂着肚子,一手挥枪带队向前冲。后来刘刚由于流血过多,抢救无效,壮烈牺牲,年仅22岁。李存义说,刘刚在牺牲前所说的“我是为老百姓死的,死了也光荣”的遗言,多年来他一直难以忘却。

李存义老人还曾两次随部队攻打峄县城,一次是1945年,对县城内拒绝投降的日伪军发起进攻,并很快打下了县城。另一次是1946年,把驻守在峄县城内的国民党部队赶走,使峄县得以解放。因为长期扛着枪管发热的机枪转战南北,李存义的脖子上生了疮,整个脸也跟着肿了起来。当时部队缺医少药,只好用银针烧热扎到肉里的土方法治疗,但效果甚微。在峄县解放后没多久,部队安排他回家养病,但病好后部队却不知转到了哪里,从此老人和队伍失去了联系,在王府山村当了一辈子的农民。


浏览:793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