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一博的革命生涯

薛城小董 发表于2017-02-27 20:35:17
董一博,1912年出生在薛城区沙沟镇三村。受父兄影响,少年时就有极强的民族正义感。抗战爆发后,他坚持党的领导,积极组织抗日武装,活跃在鲁南地区,寻机杀敌、保国卫民。董一博撰写的抗日言志之联及讨敌檄文,堪称抗战文学之典范。最近,本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专题采访小组记者与市中区党史研究室、薛城区史志办及沙沟镇政协的同志们深入沙沟镇,采访了董家后代及当地知情的老人。

□ 回乡办曙光小学

董一博17岁在滕县第一高级小学读书,19岁到济南育英中学读书,求学期间先后参加了共青团和中国共产党。他积极参加进步学生组织的赴南京请愿团,由于革命活动频繁,遭到国民党特务的追捕,从1933年至1935年,离开学校辗转北上,赴北平、张家口等地寻求抗日途径,结果未得偿所愿,又与党失去联系,遂于年底返回家乡沙沟镇。他回乡后,开办了曙光小学,通过办学的形式联系群众、宣传抗日,组建武装。

曙光小学开设一至四年级,另设夜校和中学补习班,设校董会,联络地方上层进步人士,公推董一博为校长,选拔失学失业的进步知识分子为义务教师。校歌为:“美哉中华,郁郁苍苍,五千年来好古邦。而今军阀割据,帝国主义疯狂,满目荒凉。中华儿女,发愤图强,学知识,学劳动,爱祖国,爱家乡。保卫神圣领土,建设美丽的家园,前进前进,迎着灿烂的曙光。”这是一种新型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抗日救国的进步教育,为家乡培育人才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 组织抗日自卫军

抗日战争爆发后,董一博在家乡积极筹办读书会、抗日后援会、鲁南抗日青年团等进步组织,后来同枣庄朱道南、褚雅青等共产党人取得联系。1937年10月,日军节节南侵,当地群众纷纷南逃,曙光小学被迫放假。当时沙沟镇乡农学校校长声称去专署汇报,逃离学校,只有教务主任和几名职工留守。校中存有二十多支步枪、几百发子弹,董一博遂组织青年团前往交涉,打下借条,“和平接管”了全部枪械,随后带着六名青年,用两头毛驴驮着这些武器弹药离开沙沟到枣庄,组织“鲁南民众抗日自卫军”。

1938年1月中旬,自卫军要北上泗水于敌后设营,董一博率两个中队和宣传小分队作为先遣,从枣庄到泗水沿途宣传抗日。年关已近,董一博百感交集,又见分队长刘景镇正赋联表志,联曰:“能报国方日夕是慰,自古忠良识大义;不爱民何爱乐可言,当今志士须抗日。”即随赋写一联:“鲁南好儿女,执枪卫国到泗水;山东真英雄,浴血抗战饮黄龙。”可见其文武俱全。当年腊月廿六,先遣队首次截击日军辎重车队,取得可喜胜利。

□ 发檄讨伐申宪武

1938年3月,日军侵占两下店,董一博南下徐州向特委请示工作,在徐州根据特委书记郭子化的指示,带郭子化部化妆去沛县,找到了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张光中,一起到第五战区游击司令李明扬处讨得了“鲁南人民抗日义勇队”的番号,张光中被委任为队长。董一博过微山湖转道峄西,帮助在泗水溃败回家的孙景文中队重整旗鼓,于4月30日下午,在金马驹截击日军开往台儿庄前线的运输车辆,缴获战利品一宗。5月,他又组织开展了保卫麦收运动。

1938年6月,董一博参加了讨伐土顽申宪武的战斗,为发动群众,提高宣传效果,董一博亲自起草了战斗檄文《为讨伐叛逆申宪武告鲁南同胞书》,文曰:

亲爱的鲁南父老兄弟姐妹们:

日寇亡我国家,灭我民族,烧杀屠城,人神共愤。半壁河山已陷敌手;亿万人民竟做奴隶。凡我炎黄子孙,孰不同仇敌忾,浴血而战,挽狂澜于既倒;为国捐躯,捍大厦之将倾。

我部自奉命组军抗日以来,经截辎重,横攻丑类,毙大佐少佐于临枣,夺战马武器于韩沙。台儿庄会战,制敌后方;保卫大武汉,断敌交通。方今日寇虽龟缩于据点之内,难肆其虐;汉奸惶恐其出路下场,已消其焰。深处敌区水火之人民无不引颈而盼解放;生活山区之群众尽皆举枪以庆自由。

讵料,申逆宪武,郭安余孽,豺狼成性,假军幌招摇撞骗以扰人民;挟正统无缘弄枪而击友军;勾结敌伪,设办事处于滕县;串通顽匪,布联防于山区。外通日贼,内残同胞,所到之处,纵兵扰民,奸淫掳掠,无所不用其极。值此国难民困之秋,丧心病狂,莫此为甚。

近者,申逆信口雌黄,重弹“共产共妻”之滥调;意在亲日,再倡“安内攘外”之危言。狂叫“滕人治滕”阴谋阉割抗日之神圣大业,纠合敌顽土劣重演同室操戈之惨剧。反共岂能抗日,爱民乃可救国。申逆逼我划区分治,尔乃越线以抢夺;断我给养,意置我军于死地;打伤我抗日战士,迫害我抗日家属。我军以国事为重,隐忍为怀,委讬媾和,屈避锋镝。岂意狼子野心,得寸进尺,以我之忍让为软弱可欺,以我之宽容为黩武是畏。甘为戌首,先发难端,四乡父老咸来请命。我军战士,抚枪痛哭,义愤填膺。申逆实人民之公敌,国民党之蟊贼也。

为伸率土普天之愤,而壮同仇敌忾之风,保护人民之利益,而维护统一战线之勋业,用以谴责,公之人民。

倘或申逆幡然悔悟,撤销乱命,关心民瘼,爱国抗日,则为人民所欢迎,我军亦可不咎既往,携手抗战;如或冥顽不灵,孤行叛逆,我军则因申逆之罪孽,顺人民之推心,爰举义旗,除山区蜂虿之毒,解人民倒悬之苦,以益团结,而利抗战。罪魁祸首唯在申逆,凡诸父老爱国士绅,各安生业,定予保护。果能兴师锄奸,共建抗日之勋,实为我鲁南人民之幸,抗战大业之幸!

第五战区鲁南人民抗日义勇队

讨逆总指挥部一九三八年六月

檄文在沙沟镇车站附近张贴后,迅速在民众中传播,扬我军民之威,慑敌警顽,激发了民众的抗战热情。

□ 袭击鬼子轧道车

讨顽之后,复与其兄率部回到鲁南峄西继续开展对敌斗争,其间与孙伯龙、邵剑秋等组成了山外抗战四部联合委员会。

1939年夏,日伪集结兵力对峄西敌区进行大规模扫荡,董一博部先后在运南、路西一带周旋斗敌,扫荡过后,峄西地区基本伪化,日伪加强了血腥统治,乡乡设据点,村村安汉奸,妄图将抗日力量一举消灭。自卫队被迫转战山区,与孔昭同所率六师合编,董一博部被编为六师二旅,其兄董尧卿为旅长。在国民党军第十军团调孔部北上的危急时刻,他与胞兄力谏孔昭同留下抗日,董一博向孔公开了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获得了爱国将领孔昭同的信任,委任董一博为六师独立旅少将旅长,托以全权代表的重任,与八路军联系部队改编事宜。后来这支部队正式并入八路军115师。

1940年1月,董一博被编为该部404号首长,同时以凤城部队作为独立旅的代号,为打开家乡抗日局面,他率随军参谋和两名警卫员再回鲁南。他们连夜行军,平安越过临枣铁路,首先来到抗日村杏峪,召开了抗日积极分子会议,慰问自卫军家属,以“凤城部队锄奸团”名义油印抗日传单,其中有些采用民歌的形式,便于传诵:

“天皇皇,地皇皇,家乡来了日本狼,烧杀又抢掠,要钱拉姑娘,谁家没有儿和女,堂上爹娘哭断肠。

张老三,李老五,莫啼哭,莫悲伤,拿起手榴弹,扛起红缨枪,同心协力抗东洋,誓把敌人消灭光。

说枣庄,论枣庄,枣庄英雄抗东洋,先打山家林后打陶家庄,火车开不动,煤炭不外装,汉奸叛徒,顽固地主瞎做梦,早晚叫你见阎王……”

传单散发后,大涨了人民的志气,在抗日大义上明辨是非,分清敌我,孤立了敌人汉奸,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不久,董一博所在部队在当地群众的协同下,砸烂了薛城张范香城大烟馆,处决了汉奸刘白毛。

在武装力量发展壮大的同时,他们不失时机地打击敌人。3月23日晚,董一博部在姬庄袭击从临城开往沙沟的轧道车,将车上六名鬼子(其中一名军官)全部击毙,缴获手炮一门,轻机枪一挺,三八式马枪五支,日式手枪一支,子弹550发及其他物资一宗。这次战斗,给日军铁路运输沉重打击,津浦铁路中断停运5小时。4月4日上午9时,董一博部在埠岭北临城至夏镇路段再次袭击去夏镇征收钱粮的日伪军,将24名日军及40多名伪军全部歼灭。

□ 开创文史工作新局面

在紧张艰苦的战斗岁月里,董一博积劳成疾,染上肺痨,时常咳血。1940年6月,去济南求医治病。1941年3月,返回鲁南,重新投入战斗生活。

1942年,董一博调到山东滨海解放区工作,任滨海建国学院分队长,1947年2月,调到鲁南军区任解放军官训练处处长,1949年,任华东大学部主任,教授哲学,1950年,任山东大学讲师,1952年,调华东局文化部秘书处任处长,1954年,调中央燃料工业部任教育处处长,1956年,任北京电力学校校长,后任北京电力学院副院长。

1978年,董一博调任全国政协文史办公室主任,1979年5月29日,他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为抢救文史资料大声疾呼》一文,积极倡导抢救和整理文史资料。他创办文史资料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首先提出了开展海外资料的征集工作;他组织和领导了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重大冤案材料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在全国政协工作期间,董一博广泛团结各阶层民主人士,组织编写力量,壮大文史队伍,为开创文史工作新局面做出了巨大贡献。1987年11月25日,董一博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

*(■ 记者 杨军 孙明春 孔浩 特约记者 李鏖 文/图)


浏览:1341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开国群英
    开国群英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