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陀岭(原称朱头陀岭)在西天目山的旭日峰。相传为唐保福院头陀僧朱道从所开辟。从岭脚至岭顶有石级347级。其中“百步台”一段石阶十分整齐。岭顶有“红庙”,和“诚其亭”,为径山,东天目至西天目(古代)必须之路,故亭前后共有四条门楣,颇具佛教哲理。其词为:“峰攀旭日,能几回登,退一步想,路径灵山”这样四幅,出自何人之手,都未落款具名。详见《临安知识词典》45页。
朱从道原是潜阳镇人,幼年时家庭富裕,从小娇生惯养,挥金如土,喜交结朋友。平时吃喝玩乐,不务正业,又不会经营管理家务。父、母还来不及给他娶妻,因暴病双亡。继续二年家产败光,一帮酒肉朋友再也不理他了。落得个城里扫街乞食。世态炎凉,对他教育很深。有天正在街头扫地乞讨之际,来了一位老和尚,见他还很年轻,动向他生世后,到也同情于他,有意问他:“是否愿意跟自己出家当和尚”朱从道想前思后,欣然就同意拜老和尚为师,就到旭日峰旁,后来成为保福院的寺院里当了和尚,老和尚苦口婆心地教育他做和尚的规矩,并要他每天打扫寺院外,再去后来被称作“朱陀岭”的岭路上打扫,因该岭路往来于东、西天目山和两径山烧香的善男信女也很多。过往之人都埋怨岭路不好走。朱从道除每天坚持扫路外,一边还挖路,填泥,铺石不止。老和尚见朱从道,安心寺院、并修筑岭路,非常支持他的善行活动;于是将原寺院节蓄一点钱财悉数去订购了石板,鼓励他修筑好岭路,并给讲“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典故来教育于他,使他更加心坚地致力于修筑岭路,未久老和尚病故;他成为当家和尚,虽他要管理一些寺院之事外仍坚持以身作则,经常去岭挖土、填路铺石,众多师兄、师弟,及小和尚在他的带领下也修路不止。终于在他60岁那年(即后唐明宗李嗣源,天成元年,也就是吴越国王钱镠宝正元年,公元926年)岭路终于筑成。朱道从为了纪念师傅教育之恩,还专意把师傅出钱订购的石板铺筑在岭西的“百步台”以示对师傅的敬意。并于岭路完成日开光了保福院。
的确,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要持之以恒。朱道从能从一个为“朋友”、“社会”所不齿之人;能成为社会、人们所尊敬的人。后人为了纪念他,取此岭路为“朱头陀岭”而简称为“朱陀岭”。.作者:陈钢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