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英雄“张大娘”丁润生

广北辛集 发表于2017-03-08 18:23:51
在抗日战争时期,广北抗日根据地出了一位热爱子弟兵、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的巾帼英雄,她的名字叫丁润生。因为她的丈夫姓张,所以人们都亲切地称她“张大娘”。

张大娘,长方脸儿,高个子,是位善良、刚直、勤快的农村妇女。1900年,她出生于山东郓城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十几岁上因生活所迫,被人贩子几经转卖,从临沂一带卖到广北辛集村。稍大一些,就和忠厚老实的穷光棍张建德结了婚。三十岁上,丈夫不幸去世。她便和婆母相依为命,过着孤苦凄惨的日子。她生性倔强,不论家境多么贫寒,她从来不向别人乞求,也不对邻舍告苦。辛勤的劳动,使她学会了扶耧撒种、扬场簸簸箕、推车挑担,农里坡里样样活都能拾得起放得下。坎坷多难的人生道路,使她磨练出一付不畏艰难的坚强性格。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军的铁蹄踏上了广北的土地。张大娘亲眼目睹日、伪、顽相互勾结残害老百姓的情景,心里无比愤恨。她常对人们说:“老天爷有眼,定会派下天兵天将,把这些狗东西一个个的‘崩’了。”

1940年,广北有了共产党,同时也出现了抗日救国的八路军——山东纵队三支队。张大娘第一次看到了人民的军队,真像鱼儿得水、旱苗遇雨,在黑暗里见到了阳光。她一心扑到党的怀抱里,决心跟着共产党抗战,毫不动摇。她积极主动地为党的地下工作者传递情报,采取多种办法掩护党和政府的工作人员,组织妇女为部队织裹腿、做军鞋。1943年1月,张大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了辛集村的妇救会长。这时,她的家简直成了共产党的情报处、八路军的接待站、伤病员的疗养所。张大娘经常以讨饭为名,穿过敌人一层层的封锁线,为党组织传递各种情报。每当八路军驻进村子,她就组织妇女烧汤做饭,问寒问暖,安排住宿。不能转移的伤病员,就住在张大娘家里疗养。不论党的地下工作者,还是八路军的伤病员,来到张大娘的家里,就象到了自己家里一样。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在她家养伤隐蔽的军政人员不下三、四十人。八路军山东纵队三支队杨国夫司令员的爱人张岚同志,就在她家住过。她家喂着十几只老母鸡,她从未到集市上卖过鸡和蛋,有时还得到集市上买鸡蛋给伤病员吃。为了给伤病员调济好生活,使其尽快恢复健康,重返前线,张大娘曾几次变卖家产,到集市上买米称面,割肉买鱼。凡在她家住过的伤病员都深受感动。

1943年,日军妄图消灭我广北抗日根据地,对我抗日根据地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出动千人以上的扫荡五次,万人以上的扫荡三次。就在这一年的春天,一天,人们刚吃晚饭,敌人突然包围了辛集村,并挨家挨户搜查。这时恰恰杨国夫司令员有一个不满周岁的孩子寄养在这里。怎么办?在这非常严峻的时刻,为了抢救革命的后代,张大娘抱着孩子,由民兵作掩护,冒着生命的危险,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把孩子转移到了比较安全的业基王村。

1944年古历10月初5,日伪军从利津一带出发,到广北进行扫荡。我渤海军区接到情报后,便派骑兵连连长王坤带一个骑兵排迎击。到了郑家营村南,与敌人遭遇,我军主动撤退。上午10点左右 ,我骑兵连一个排,凭借辛集村西北的有利地形组织还击。这次扫荡的敌人有五百多人,他们恃仗人多武器好,想一举消灭我军,所以他们跟踪而来,很快推进到东小武南我军阵地前面。双方相持,战斗非常激烈。但敌众我寡,敌人以优势火力,向我军猛冲。正当我军阵地岌岌可危、十分危急的时刻,张大娘挑着饭汤突然出现在战士面前。她怒视着冲上来的日、伪军,放下饭汤,举起扁担,大声高喊:“同志们顶住啊!我们的大部队来啦 ,打啊!猛劲地打啊!”其实大部队开来她并不知道,可是她这一喊,却给部队增添了无穷的力量,也把冲锋向前的敌人吓懵了。我军战士信心百倍齐声呐喊,一阵手榴弹把端着刺刀冲上来的日伪军压了下去。接着我直属团郑大林团长,率领部队跑步进入阵地,一个反冲锋,敌人慌了手脚,便逐步后撤。经过激战,到傍晚的时候,日伪军便退至东小武和王庄村。

原来,当战斗激烈进行的时候,辛集村的群众,大部分到外村躲避。张大娘把留在村内的群众组织起来,抬担架,救伤员,组织老年女妇为部队烧汤做饭,动员群众腾出房屋安置伤员。正当敌人猛烈冲锋的时候,张大娘不顾性命危险,挑着饭汤,冲进我军阵地,为战士送饭。

晚上,我军主动撤离阵地。日、伪军也于第二天拂晓仓惶撤退。这次战斗,击毙日军76人,伪军2人,击伤敌人50余人,我军取得辉煌胜利。

战斗结束后,渤海军区在沙窝召开庆功大会。军区司令员杨国夫在大会上亲自为张大娘披红挂花,并授予“巾帼英雄”的光荣称号。

1945年8月,我军开始了讨张(汉奸张景月)战役,张大娘积极参战。在三岔村召开的讨张誓师大会上,张大娘“誓死抗战,不打败日本强盗决不罢休”的讲话,对战士鼓舞很大。战斗期间,她一直坚持在三岔后方医院,协助医护人员处理伤员,热情地给伤员喂汤喂饭,问寒问暖,战士们深受感动。

由于张大娘在抗日战争时期,立下了不朽功绩,所以她的名字传遍了黄河南北,渤海平原。建国后,年过花甲的张大娘,身体不适。政府嘉其功绩,安排她在牛庄中心医院疗养,生活费和医药费全由国家供给,直至1976年病逝,享年76岁。  

(区史志办参考《东营区文史集萃》整理。)


浏览:1903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