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初期,由于敌强我弱,自卫团经常处于游击战状态,即一边游动,一边寻机出击。那时,自卫团的游击区主要是泰肥山区、大峰山区、平阿山区。平时,大的战斗不多,小的战斗却不断。1938年在平阿山区的一次战斗中,部队被日军包围,情况十分危急。时任连指导员的刘钊,为了团部和营部安全转移,保存革命力量,带1个班,奋勇夺回敌人占据的山头,经激战,冲破包围,使部队脱险。
自卫团经过对敌斗争锻炼,不断发展壮大,由土八路变成正规军。刘钊也由一名青年学生,成长为县委干部。
1945年8月,刘钊担任中共泰安(西)县委书记时,日军投降,蒋介石积极准备内战,沿津浦路向东北、华北运送军队。泰西县委根据党中央《日本宣布投降后我党任务的决定》文件精神,集中主要力量迫使日伪军向八路军投降,扩大解放区。同时,积极开展剿匪反霸、反奸诉苦。减租减息等运动,以巩固解放区。为阻停国民党蒋介石向人民争夺胜利成果、再次挑起内战的阴谋,刘钊带领县委全体工作人员,深入农村,动员上万名群众,一夜之间将两公里的铁轨扒掉,涵洞和桥梁全部炸毁。国民党政府委任明光谱为泰安县县长,组织民工企图修复津浦铁路。刘钊带领1万名群众,在泰安城南卧轨拦截明光谱。他愤慨地对明光谱说:“解放泰安,我军将士流血牺牲,你们何曾出过一兵一卒,泰安是我们用血汗换来的,你们无权接管!”明光谱理屈词穷,狼狈而回。
1949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号召。当时,刘钊的父亲病重,组织决定不让他随军南下。刘钊焦急地对爱人说:“南下是革命的继续,我们一定要参加!”当即拿着申请找到地委书记,经再三恳求,才批准夫妻两人南下。部队出发不久,刘钊得知父亲病故,他长叹一声:“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我这样做,父亲的在天之灵也会高兴的。”
南下到贵州,刘钊担任中共贵州省委平坝土地改革工作队政委兼平坝县委书记,领导群众开展了清匪、反霸斗争,粉碎了土匪、地主的暴乱阴谋。1952年,刘钊任贵州省委宣传部长,后任贵州省委秘书长。1955年,他坚持真理,被错定为“反党分子”,下放到安顺县。“文化大革命”期间,他惨遭批斗,但他对党忠诚,坚持真理。1970年,刘钊积劳病发,含冤离开人间,终年51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贵州省委作出决定,为刘钊彻底平反。《贵州日报》发表了《一个党性坚强的共产党员》的文章,褒扬了刘钊的一生。(文/宋元明)
1953年,刘钊(中)到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时,与二级爆破战斗英雄易才学、特等功臣陈德清合影。
浏览:165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