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英雄”马邦才的传奇人生(作者/谢亚飞 白爱学 马杏磊)

临沭马庄 发表于2017-04-08 19:29:08

马邦才(1926.4—1988.9)出生在临沭县曹庄镇马庄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不满周岁母亲去世,由父亲抚养长大。马邦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参加大小战斗百余次,屡立战功,“爆炸英雄”的美名被广为传颂。

  193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开辟苍马革命根据地,13岁的马邦才加入了抗战队伍,在青年抗日第九中队当了一名通信员。1940年,青年抗日第九中队被编入八路军115师教导五旅,南下支援新四军,马邦才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要求随部队南下,领导考虑到年龄小让他留区中队继续工作。1941年春,马邦才被派往郯城东北区办事处学习地雷制作与使用技术,在那里,他虚心好学,潜心研究,很快掌握了地雷的制作和使用技术,自己还结合学会的技术对地雷进行改制。马邦才学成后回到本村把造雷技术传授给同志们,并和大家一起配制炸药,制造地雷,组织游击小组和日寇展开较量,深入敌占区,在日寇经常出没处埋地雷、下夹子打击敌人,牵制了日寇对我根据地的围攻。

1942年9月,16岁的马邦才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马邦才任村组织委员、青年抗日队队长。那年2月,日寇对马庄村进行“扫荡”,马邦才带领队伍展开反扫荡,他独自一人用地雷炸死日军4人,炸伤1人。3月22日,滨海行署召开战绩嘉奖会,奖励马邦才榆木双角门2合,另奖现金1000元(旧币)。6月滨海行署又召开模范座谈会,马邦才被授予“爆炸英雄”称号,奖模范褂一件。7月下旬,他与马大年、张思孟等人前往日照参加“八一”大会,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被当地群众誉为“爆炸大王”。在日照开会期间,马邦才和当地民兵一起到日军据点附近埋雷。被日寇发现后,马邦才为了掩护战友,引着日军朝战友相反的方向跑,不幸右腿中弹被捕,后被押送到日本北海道上沙川第三煤矿做苦工,受尽酷刑折磨。在日本的那段苦难日子里,马邦才积极组织民工们采取破坏设备、消极怠工、浪费资源等各种方法和敌人斗争。1946年初,马邦才回到祖国怀抱。

  1946年国民党反动派大举进攻我山东解放区,身体虚弱的马邦才在家只休息了几天就到县武装部教导队任队长,并组建民兵爆炸队和“临沭县子弟兵团”,加入滨海军民第二先锋爆炸队,开赴鲁南战役前线。在鲁南战役中,马邦才带领爆炸队多次出奇制胜杀伤敌人,他个人和爆炸队都荣获一等功两次,山东军区命名这支爆炸队为“马邦才爆炸大队”,与著名的高广珍、马步坦、马文香三个队合称为鲁南四大爆炸队,威震敌胆。“马邦才爆炸大队”的队员们配合主力部队有力地打击敌人,成绩突出,全队又荣立大功一次。1947年3月15日,山东军区司令员陈毅签署嘉奖令:“‘滨海爆炸模范’马邦才率领爆炸队,先后于台枣及临郯前线积极开展游击爆炸战,夏庄爆炸战曾炸毁蒋军汽车一辆,毙敌4名,黄店子爆炸毙敌20余名,迫使进犯蒋军迟进2小时之久,不敢冒进。并屡次涉沭河插入蒋军后方进行飞行爆炸,马邦才一贯作战积极,亲率爆炸队坚持对敌斗争,贡献颇大,记一等功一次,并奖‘火车头’奖章一枚。”1947年4月28日,当时的《大众日报》载:“马邦才爆炸队在岌山区黄庄子进行游击爆炸,一次毙伤敌人20余名。该队朱崇友小组在敌军前进路上埋雷,炸死炸伤敌人13名。敌人败退时,又踏响了该队吴福森小组埋的地雷,炸死炸伤多人。”当年5月,马邦才被山东省委评为全省模范青年,参加了在捷克斯洛伐克召开的国际青年代表大会。

  1949年,马邦才被调到华东子弟兵团第十六团任作战参谋,随大军南下。渡江战役后,马邦才在福建一次追歼战斗中脑部负伤,致一等甲级重残。1988年9月5日,马邦才旧伤复发医治无效去世,终年62岁。

  马邦才去世后,临沭县为纪念这位赫赫有名的革命烈士,缅怀他的丰功伟绩,将他的骨灰安葬在风景秀丽的滨海革命烈士陵园。

(作者:谢亚飞 白爱学 马杏磊)


浏览:1771次

评论回复
  • 甘玛

    2017-05-11 18:53:24 甘玛

    咱们应该是真正的老乡,我的爷爷是徐金六,相片在滨海革命烈士陵园纪念堂,父亲徐相谦,安葬在烈士陵园隔壁墓园中,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