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师范校园很大,校内有十二个班,有学生五百多名,当时可以算得上是鲁西一带的最高学府。这里距离聊城西城墙和南城墙都很近,每天早上学生们都喜欢到城墙上或护城河边去读书。在学校北边不远的地方,是清朝有名的四大书库之一的“海元阁”。尽管当时藏书已经不多,但是仍有一些喜爱古文的同学不断到那里走走,从那些古书中极取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精华。熟悉聊城历史的人都知道,聊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在山东文化发展史上素有“东潍(县)西聊(城))”之说。
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我们党就开始在聊城一带活动。到了一九三一年,我们党的影响愈来愈大。为了便于工作,这年的下半年,经当时的中共山东省委批准,在聊城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鲁西总支委员会,党总支当时就设在第三师范。
那时,党总支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开辟鲁西北一带我党的工作,逐步健全并迅速发展党组织,向敌人展开英勇的斗争,宣传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真理,唤醒苦难深重的鲁西人民,特别是要在省立二中、省立第三师范中领导发动学生运动。
党总支成立后的第一任书记是刘子蔚同志,他是恩县人,一九二九年入党,一九三一年因工作需要考入第三师范。宣传委员孙方茜、组织委员桑良阳也都是第三师范的学生。这时的党组织活动已经比较活跃,在学生中影响也很大,但因局势所限,我们党的活动还不能够公开。为了扩大我们党的影响,在学生中积极开展工作,发展我们的党组织,党总支利用合法手段,首先组织进步学生创办了“读书会”,利用革命书籍来向学生传播马列主义的真理,宣传我们党的革命主张。
我是一九三一年上半年由孙方茜介绍加入“读书会”的。当时能够看到的书有: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社会发展史》,鲁迅的小说和他创办的左联刊物《萌芽》;党的刊物《苏区赤卫队》、《十月》、《红旗》;另外还有高尔基的《母亲》、《铁流》等长篇小说和郭沫若的戏剧、诗歌等。
当时进步书籍是禁读的,这些书只能在读书会员中秘密传递,互相交换。我们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到外面去读。大多是用早晨朗读时间,两三个人一伙,每人拿上两本课本把这些书夹在中间,带到护城河边上去读。这样别人只当是读课本,不引人注意。这些进步书籍开拓了我们的眼界,使我们开始对马列主义有了些基本的认识,浅知了一些革命道理。
通过创办“读书会”,党员利用交朋友的方式,在会员中选取我党、团员的发展对象,扩大我们的党组织。(我是一九三一年的上半年,由孙方茜介绍先加入“CY",即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不久转入“CP",即中国共产党。)特别是在第三师范爆发的几次大规模的学生运动中,我们党培养发展了一大批党员,并且培养了一些进步骨干分子,成为第三师范学生运动的领导核心。
“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的几十万国民党军队,在蒋介石“绝对不抵抗”的严令下,放弃阵地,将东三省拱手让给了日本人。全国各界纷纷起来呼吁,要求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日,收复失地,挽救民族危亡的呼声遍及各地。当东三省失陷的消息传入聊城第三师范时,全校大部分学生和教职工无比气愤。大家议论纷纷,对日军的挑衅和国民党政府的卖国行为深恶痛绝,都为中国的命运和前途担忧。校园内,课堂上,饭厅内,寝室中,到处可见三五成群的学生、教职员工在一起谈论此事。原先大多数学生都不怎么关心政治,也不大愿意过问政治,只是一心埋头读书,只考虑学习好了,将来毕业后有个事干就行了。这时,大多数人被这突然发生的事变所深深震惊,大部分学生无心读书,在课堂上也坐不住了。有的同学提出要投笔从戎,有的说要响应平、津、沪学生的爱国举动也到南京去请愿,也有的说,这书念不下去了,干脆回家吧??,一时众说纷纭。
面对这种局面,党总支立即召开了紧急会议。认真分析38了当时的形势,认为同学们提出的“投笔从戎”、“声援请愿”、“回家种田”等说法,虽然都带有一定片面性,不大切合实际,但是群众的爱国情绪是应肯定的。大多数学生对“九一八”事变的看法都是积极的,我们党组织应不失时机地团结广大师生一起进行斗争,在全校范围内发动一次大规模的爱国学生运动,揭露国民党政府卖国求荣的可耻行径,使我党的革命主张深入人心,并且在斗争中进一步扩大我们的党组织。同时向校方提出去南京请愿,要求国民党政府拿出抗日行动来,看校方如何答复,对我们的抗日救国举动如何反应,以便采取下一步行动。这次会议后,经过全体党员同志的分头宣传、动员,学生中要求抗日救国的呼声愈加强烈。
九月二十八日上午早饭后,学生们自动停课,全校十二个班级的大部分学生集合到学校西边大操场上,集会声讨日寇的暴行,要求政府抗日救国,同时在会上向校方提出去南京请愿的要求,请校方同意选派代表组成第三师范学生请愿团,去南京声援平、津、沪大中学生的革命行动。总支还安排了刘子蔚等几位同志在会上发表抗日救国演说。大部分学生到齐后,刘子蔚和总支的几个同志交换了一下眼色,知道都已布置好了,便站到板凳上向大家招了招手,放开喉陇大声讲了起来。刘子蔚同志慷慨激昂的讲演不时激起热烈的掌声,大家的情绪愈来愈振奋。许多人激动得大声喊起来:“对呀!老刘说的对呀l我们就是要抗日I不抗日我们国家就完了l"
“日本人打到了家门口,我们这些血气方刚的青年男儿,能够坐视不管吗!"
“我们也要向北平、上海、天津的学生学习,到南京向国民党政府请愿去!"
到南京请愿的提议,立即得到大批学生的热烈赞同,有人大声说道:“走啊!我们找校长去,让他批准我们到南京去l"“对呀!走啊!”人群象开了锅一样,沸腾起来。
正在这时,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句:“不用去了,周校长来啦!”大家抬头一看,果然校长周拨夫和训育主任朱依仙等儿个人气喘吁吁地快步向操场跑来。原米刚才学生们到操场集合的时候,学生中的国民党分子,便跑去向周拨夫报告,说学生们今天上操场集合,可能要闹事。周拨夫听后,立时着了忙,急忙派人把训导主任和教育主任等几个人找来,简单地商量了一下对策,匆忙跑来了。
当时的校长、训育主任、事务主任等都是国民党分子,周拨夫是一个有名的老滑头,他想凭借自己平时靠假象骗取的那点“威信”帮助自己平息学生们的这场斗争。所以他一到场就说:“老夫来迟了一步,请诸君原谅。老夫虽不才,爱国之心还是有的。可是,抗日救国这是政府的事,我看政府一定会有退兵救国之韬略,爱民之方针。”
“有个屁韬略!见了日本人光跑还跑不迭呢,还有韬略呢。”人群中有人小声嘟浓了一句,旁边的人都笑了。周拨夫装作没听见,继续说他的:“学生嘛,发奋读书才为正本。听说同学们要去南京请愿,我看就没有必要了吧!啊!我看,大家安心读书就是抗日。再说,目前学校经费紧张,无力负担大家去南京的路费,交通嘛,也不方便,我劝大家还是先安心读书吧l将来毕业后??”这时申云浦在人群里冲着周拨夫喊:“周校长,既然你同意抗日救国,那么不用学校负担任何经费,我们自己想办法去南京,一定要求政府坚决抗日!"申云浦讲这话的目的是想让周拨夫把劝阻学生们抗日救国的真面目暴露出来。果然,周拨夫一听就急了,把脸一变,立即训斥道:“那也不行!那北平、上海、天津学生去了,都不顶用,你们去了,还能显着你了吗?真是岂有此理!去了又有什么用呢,还是老老实实读你们的书吧1我宣布,从今天起,凡我师范之学生,都要安心读书,努力学习,下午请训导主任查课点名,发现有无故旷课者,定要严加追究!好了,散会,大家回去吧!”周拨夫嗯啊了一通,便掉头回校长室去了,无论学生谁叫,再也不出来了。
这次斗争,使校方看到了学生的力量,他们害怕学生再闹起来,自己不好向上司交代,便用提前放假的方法,强令学生提前离校回家。这时,党总支见这次斗争已达到了发动学生,团结学生的目的,鉴于当时的情况,考虑如再闹下去,党组织和进步学生可能要受到损失。为了保全组织,保证进步学生的安全,党总支也就同意了提前放假的意见。
通过这次斗争,我们党组织在第三师范这块阵地上已深深扎下了根,加强了党组织和广大学生的密切联系,把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团结到了我们党组织周围。
“请愿”集会后,学校当局和学生中的少数国民党分子便开始注意学生中的动向。开学后,学校当局布置学生中那些为数不多的国民党蓝衣社分子,到处乱窜乱嗅,暗中打听学生中谁是共产党。训导主任朱依仙也借查铺的机会,晚上偷听学生们的谈话。但是他们查了很长时间,并没有什么收获。因为这些国民党蓝衣社分子,平日在学生中很臭,大多数学生都很讨厌他们,自然他们什么也打听不到。但是校方并不甘心。他们对在上次学生运动中的一些积极分子更加注意了,对学生也更加严格地控制起来,对进步学生进行种种威胁,在学生中说:“谁要是沽了共产党的边就得掉脑袋。闹吧,闹来闹去,监狱里快有你的空了。”这样一来,还真使一部分同学不敢再参与政治活动了,深怕以后有事把自己牵连进去。为了鼓舞大家的斗志,振奋进步学生的精神,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党总支决定搞一次大规模的宣传活动,把革命标语贴满当时白色恐怖笼罩着的聊城,以实际行动向反动派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