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将、火锅、印章和中将配枪
渡江战役前夕,父亲因病住院,等赶到上海,这座当时中国最大的城市已经解放了。兵团决定我父亲担任凇沪警备司令部接管处秘书长,后来又兼任上海市防空处处长。在此期间,华野九兵团政委郭化若、27军副军长贺敏学先后调入上海防空司令部担任领导工作。朝鲜战争爆发以后,我父亲多次要求去朝鲜作战。当时,一起从井冈山万里长征走到延安的红六军团的老战友张铚秀叔叔从朝鲜回到上海,就住在我们家。由于上海市的防空任务为重中之重,陈毅司令员对我父亲说,别人可以去朝鲜,你不能去。当时,贺子珍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去北京,陈老总就把贺子珍接到上海养病,在一段时间里组织安排我母亲负责照顾贺子珍。至此,戎马一生的父亲就离开了野战部队,在上海解放初期参与了我军雷达兵的创建。中央电视台拍摄制作了《杀机四伏的天空——一个兵种的诞生》 (http://www.le.com/ptv/vplay/1580049.html),父亲是在解放军301总院的病床上看完了这部再现当时情景的纪实片。
父亲去世不久,受家人委托,我去了一趟石家庄。此行的目的是探访父亲的老部队27军。父亲离开9纵以后,我是家里唯一探访父亲的老部队的人。记得当年是张克勤主任接待的我。我带去了父亲的回忆录《硝烟风云五十秋》,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份,我还带去了武警81师发给我家的唁电复印件。
张主任带我参观了军史展览,由于比较生疏的缘故,我对展览的印象也不太深了。只记得当看到收藏的聂司令员捐献的紫铜火锅时,我想起了父亲晚年和我们在一起的几件往事,我告诉了张主任,他听了以后挺开心的,也为其中一些物品的遗失感到非常惋惜。
往事的内容是这样的:父亲晚年的时候,有时常找孩子们陪他打麻将。父亲其实不会打,当年打麻将还是跟陈老总在上海学的,还跟陈老总学过打台球,陈老总经常把台球打的满地滚,老总就自己钻到桌子底下拣台球,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有一次打麻将,父亲突然神兮兮地告诉我们,打淮海的时候,缴获的黄维的麻将,陈老总收藏了。我们问父亲收藏了什么,他说收藏的是邱清泉的印章。在父亲的回忆录中是这样记载的:在淮海战役中,“。。。。。。我们第九纵队共歼敌5.64余万人,我师歼敌1万余人,被我击毙的敌兵团司令邱清泉用的寿山石刻的私章,也由战士们缴获后送给了我。可惜的是,这个有纪念价值的章,在上海遗失了......”。当然,我父亲曾经收藏过一把左轮手枪,小时侯我们都见过,银光闪闪,配有皮带和子弹。据父亲讲,是邱清泉的中将配枪。文革前夕,这把手枪上缴了。如果我父亲当年留在部队,估计最后也会捐献给部队的纪念馆。真的可惜了这把中将配枪!
陈老总、聂司令和我父亲,麻将、火锅、印章和中将配枪,强烈的对比,告诉后人一段难忘的历史。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父亲到学校作过报告,给少年儿童讲长征岁月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由因为他是解放战争中“十人桥”战斗的指挥者,自从“十人桥”的故事编写进小学课本以后,附近学校就经常请他去给孩子们讲“十人桥”的故事。
他在回忆录中有着如下的记载:“堰头镇围歼逃敌 1948年10月下旬,我们从山东南部临沂地区向南开进,经过10天的行程,隐蔽地进到了徐州以东、陇海铁路上的新安镇以北地区。准备于11月8日向新安镇出击。但由于敌人发觉了我军的意图,随即拼命向徐州逃窜。我们跨过了铁路,尾追向西逃窜的敌63军,我率领第81团为前卫,经过了一夜的猛烈追击,拂晓追至堰头镇村外时,发现镇内敌人向我射击,我即命令第81团部队迅速向堰头镇以西的几个村庄攻击前进,以包围堰头镇之敌。
当我第81团第1营接近一个小村庄时,西逃之敌放火烧毁了小村庄,继续西逃。我第1营迅速占领了该小村后,一边迅速扑灭烈火,一面在小村庄两头构筑工事,以防西逃之敌回救被困在堰头镇之敌,又防止堰头镇之敌突围西逃。此时,我团的主力也先后占领了附近几个村庄,经询问俘虏,得知堰头镇尚有2000余敌人。
由于师的主力距堰头镇还有三四十里,当时我想以第81团攻歼被围之敌,并迅速派参谋带上2个骑兵通讯员,将情况向师领导汇报。正当我和团干部研究战斗部署时,参谋由师部返回,师长、政委指示,第81团的任务是在围困敌人的基础上,主要防止西逃之敌回救接应该敌突围。堰头镇被围之敌由第79团和80团负责围歼。果然不处所料,大约上午8时左右,在1架敌机的配合下,西逃之敌大约有一个团的兵力,企图回救被围之敌突围。此时,我第81团各营坚守自己的阵地,对两面之敌进行了坚决的反击。 当时我81团部队虽然一面受地面之敌两面夹击、一面受到敌机低空投弹,但我各营的指战员英勇顽强,经过反复冲杀,先后将西来之敌击退,俘虏敌近百名。援敌见时间已晚,攻击又无效,只得自己迅速向西逃窜,后来该敌逃到远河边窑湾镇为我一纵队全部歼灭。被围之敌在被我大量杀伤之后,也只好缩回堰头
镇内。
在我第81团胜利结束了这次战斗之后不久,师主力已经赶到,我向孙师长、刘政委汇报了第81团的战斗经过情况,并研究决定,第81团迅速集中休息吃饭,准备继续向西追击,第79团、80团负责围歼堰头镇被围之敌。
堰头镇有一道不太高的土围子,围子外边一道水壕,水深过腰,在我强大机枪火力掩护下,架桥战士们迅速跳入水中,用双手将桥板举起,我突击部队就从“人桥”上通过,突入围内。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已将围敌第63军第152师部队及一部分其他部队,其中,还有一部分后方人员,总共2000余人全部歼灭。这是我们淮海战役的第一个胜利,后来“十人桥”的英勇事迹还编入了小学教育课本。”
我曾经猜想,十人桥的原创也许是沂蒙女人肩扛门板架起的那座人桥,因为孟良崮战役结束以后,33名妇女跳进1米多深的河水中、用门板搭起一座“人桥”的故事传遍了山东大地,传遍了每一支参战部队。指战员人人为之感动,为之落泪,受之教育,受之激励。在指战员的心里,无论前进的道路多么危险,只要人民需要,他们就会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用自己的身躯架设起一座座前进的桥梁,铺垫出一块块坚固的基石。
我曾经回想,人民军队铁的纪律制定初期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第一项注意就是“上门板”,从人民军队初创时期开始,大小不一、新旧不等的门板就与人民军队的行军作战联系在一起了。淮海战役结束,陈老总曾经感慨地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那么,门板呢?门板在人民战争中的作用呢?门板可以抬伤员,架人桥,盖战壕,挡子弹和炮弹碎片,在人民战争中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有没有人统计过解放战争年代,全国老百姓贡献出了多少门板支援人民解放战争?从我军攻克敌人占领的重镇开始,挖壕沟就成了我军必要的攻击手段。父亲在九纵攻克潍县时就记录“27师就借了群众门板近千块”。真的希望能在参观各地的人民战争纪念馆里看到更多门板的故事。
从红军时代开始,经过抗日战争,一直到解放战争,桥的故事一直伴随着人民军队的步伐向前方延伸,有桥就有门板,门板的故事也同样一直伴随着人民军队的步伐向前方铺开:
令人伤心的于都河上架设过门板,令人震撼的大渡河铁索桥上铺设过门板......如今,河水清澈,门板难寻,红军与老百姓的血肉联系铭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中。
凉气袭人的汶河,沂蒙女人肩扛门板,架起保障胜利的人桥,冰冷刺骨的沂河,79团战士肩扛梯子门板,架起冲向敌人的人桥,。。。如今,蒙山苍翠,红嫂永在,老百姓与子弟兵的骨肉亲情描绘在共和国的画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