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相谦南下接管云南,离开父母和女儿16年后,1962年首次回家探亲,祖孙三代团聚后拍摄了一张珍贵的全家福合影照片。(此时,徐相谦母亲已病故、爱人刘玉英1949年南下行军途中已不幸牺牲)。
1949年,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结束,国民党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全中国解放胜利在望。党中央、毛主席发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向全国进军,解放全中国”的号令。并作出了从山东等老解放区选派优秀年轻干部随军南下,支援新开辟解放区工作,巩固和建设边疆政权的战略部署。沂蒙革命老区革命老人、滨海地区参议会副议长徐金六,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不顾78岁高龄,送家中独子徐相谦参加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中国人民第二野战军西南服务团南下,支援开辟新解放区工作。
临行前,徐金六叮嘱儿子:“只有消灭蒋介石、反动派,才能救中国,解放全国人民。”因考虑一旦组织知道家中困难(父亲徐金六78岁,母亲72岁,徐相谦是独子),会把儿子徐相谦留下来照顾老人。
为此,徐金六告诉家人,不要将送子参军南下的事告诉谷牧书记(谷牧,1914-2009年,山东荣城人,时任滨海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曾任济南市委书记,中共十一届、十二届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和崔介专员(崔介,1910-1997,河南范县人,1933年入党,时任滨海公署专员。曾任青岛市副市长,山东省人大常委等职)。
徐金六对儿子说:“我有党和政府照顾,不要挂念家中父母。”
谷牧书记知道后,与徐相谦和其父亲徐金六(时任滨海区参议会副参议长、山东省参议会候补参议员)谈:“老人年纪大了(徐金六78岁,徐母72岁),对革命贡献也大,贞印(后改叫徐相谦)是个独子,就不要走了,留下来好照顾老人。”父子辞谢后,毅然决定送子参军和随军南下。
徐相谦于1949年新中国诞生的晨曦中,告别了家中年迈的父母、幼女亲人、离开了挚爱的家乡和熟悉的工作环境踏上了南下征途。此次行军因8000里道路遥远艰难,各种困难重重,被 邓小平称作“小长征”。在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下,西南服务团干部战士克服了匪扰兵袭、交通不便、情况不明、语言不同、风俗各异等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有400多名干部战士英勇牺牲,200多名烈士至今没有留下姓名,徐相谦同志的爱人刘玉英在行军湖南途中牺牲,他们在迎接新中国的曙光中献出了自己年轻的宝贵生命。
为鼓励儿子工作,徐金六老人时常写信告诫和教育儿子,不要挂念父母,父母“平安、很好、放心”,不给儿子说任何困难。并告诫儿子“要紧紧依靠当地干部群众,解决问题。当县长要时时刻刻想着为人民办好事。”鼓励儿子在边疆安心工作。
1953年,徐相谦母亲病重、病故期间,父亲徐金六怕儿子不能安心工作,也没将情况告诉儿子,直到后事料理完几个月后,徐金六才将老伴病故情况写信告诉儿子,并不让儿子回来探望。
1962年,经组织批准,并征得父亲同意,儿子徐相谦终于得以有时间回家探亲,并拍下了亲人离别16年后的首张、也是唯一一张团聚和徐老逝世前和亲人的最后一张离别照片。但此时,正值蒋匪窜犯大陆,云南边疆和国内国际形势十分紧张,91岁高龄的老人教育儿子,“保卫边疆责任重大,要儿子不要挂念,速回云南工作岗位”,“坚决跟党走,好好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更好的为党工作,为人民群众服务”。充分体现了沂蒙老区革命老人顾全大局,舍小家、顾大家,忠于党、忠于人民、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
1949年9月山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给徐相谦的《南下干部证明书》
徐相谦1949年南下,二野西南军区颁发《解放西南胜利纪念》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