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尚力科怀着“我们愿作主人而拼死在疆场,我们不愿作奴隶而青云直上”的决心,动员几位同学参加了“博莱抗日独立团”,在团政治处宣传队当宣传员,后被选送到沂蒙山区“八路军岸堤干校”学习,1939年结业后又回到莱芜县,从事抗日救亡工作。
1940年5月,尚力科参加了山东省抗日总动员委员会泰山区一分会。不久,调一分会创办的《动力周报》任编辑。期间,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做了大量宣传工作。1941年夏,到“国民抗敌协会”山东省会部干校学习,结业后,留任抗协省会部宣传部宣传干事。
1943年夏,山东省文化协会成立,调省文协编辑部任《山东文化》编辑,并于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山东文化》第一任主编是刘知侠,《山东文化》是山东解放区一个综合性文艺刊物。在任编辑期间,尚力科除了做编辑工作外,还经常深入滨海区、沂蒙山区体验生活,创作了一些文艺通讯、故事、诗歌和报告文学,反映了抗日根据地军民如火如荼的斗争生活,期间在《山东文化》上发表的主要作品有《民兵英雄臧西山》(与张凌青合写)、《烽火弥漫的日子》、《拥军节》、《一切为了前线》、《新家庭》等。其中,报告文学《民兵英雄臧西山》,1945年1月14日重庆《新华日报》曾全文转载。1981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山东解放区文学概况》一书,在“报告文学”一章中,对《民兵英雄臧西山》、《烽火弥漫的日子》、《一切为了前线》等作品作了专门介绍,并给予较好的评价。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国共两党签订的和平协议,悍然向解放区发动了大规模进攻。1947年初,尚力科在党的“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号召下,与《山东文化》副主编采贲一起,带笔从戎,奔赴鲁南前线,参加了华东野战军(后改为第三野战军)第三纵队(后改为二十二军)。尚力科在第三纵队政治部任《麓水报》社记者兼新华社华东前线总分社第三支社记者,开始了战地记者生涯。是年4月下旬,华野三纵队和十纵队发动泰安战役,包围了津浦线上敌人重兵防守的泰安城。4月25日后,部队突破了泰城西门。为了解战斗进展情况,尚力科随该部冲进泰城,及时报道攻占泰安城的消息。
此后,尚力科一直随军转战于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浙江等省,先后参加了孟良崮、洛阳、开封、济南、淮海、渡江等重大战役。进军江南后,历任二十二军《麓水报》社社长兼新华社二十二支社社长、浙江军区七兵团分社采编主任等职。1951年,调南京军区任《华东战士》杂志社总编辑。1955年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解放军战士》杂志社,1958年调中央军委机关报《解放军报》社工作,历任编辑组长、副主编、主编、副社长等职。
1985年,尚力科离休后,同原华东野战军的老新闻工作者陈冰康、矛召等同志,编写了《陈粟大军征战记》一书,该书于1987年和1991年一道由新华出版社出版。此外,还撰写了《战地记者的足迹》一书,由《解放军报》长征出版社出版。
(文/朱彦波)
尚力科(右二)在参加淮海战役途中,与战地记者在临时住地学习留影
浏览:122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