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培农,1913年出生于山东省益都县第四区(今淄博市张店区湖田街道办事处)上湖田村一个农民家庭。1924年入桓台县第四小学(简称街子四高)读书。在校期间正值新文化运动发展时期,刘培农阅读了《新青年》、《呐喊》、《资本论》等进步刊物,接受了反帝反封建的启蒙教育,为以后走向抗日救国之路奠定了基础。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东北三省。刘培农弃笔从戎被编入国民党第三路军二十二师。因刘培农训练刻苦,有较好的文笔功底,能写善辩,主持正义,深得部队长官和普通士兵的一致好评,当年就担任班长。在部队历经磨练,几年时间就被提升为排长、连长。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集结重兵沿津浦铁路南下直逼山东。韩复榘率第三集团军不战而逃,山东大部陷落。眼见从戎救国的愿望化为泡影,刘培农毅然与堂兄刘学农脱离部队回上湖田村组织抗日武装。
回到家乡后,兄弟二人受到本村进步人士刘玉玺等人的热烈欢迎。时值村自卫团夺取了日军部分武器后,缺乏军事常识不会使用,一筹莫展之际,刘培农、刘学农义无反顾,成了传授射击、刺杀以及如何利用地物、地形等军事知识的教官。
1937年底,刘培农参加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1938年1月,抗日武装被编入山东人民抗日救国第五军。3月初,第五军由廖容标司令员、姚仲明政委率领一、二、三、四、五、六等中队,组成南路军,跨过胶济铁路,开辟淄川、博山、益都等新的抗日游击区。在行军中,为了保证首长安全,随时处置突发事件,从各中队抽调军事素质过硬、年富力强、机智勇敢的10名战士组成警卫班,廖容标司令慧眼识才,亲自点名由刘培农任警卫班副班长。从此,刘培农跟随廖容标司令南北征战,逐步锻炼成长为廖司令麾下一名骁勇善战的干将。
4月初,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在淄川西南马棚村,与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队伍——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胜利会师。为鼓舞士气,两军商定共同南进攻打莱芜城。五军负责攻打东门和北门。刘培农带领突击队攻陷北门,突进城内和兄弟部队会合,取得莱芜大捷。后按省委指示五军北返博山、淄川地区。一段休整后,五军集结兵力在当地民众的积极参与下,破袭张博铁路支线及胶济铁路辛店至周村段。刘培农在战斗中充分显示了他优秀的军事素质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多次获得廖容标司令、姚仲明政委的表扬。在两个月内被连续提拔担任警卫队长(排长)、突击队长(连长),并于1938年4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5月,洪涛在泰安县劝礼庄病逝,中共山东省委为加强鲁中地区的军事力量,急调廖容标出任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司令员兼四团团长。6月16日,刘培农跟随廖司令经淄川、博山、莱芜到达蒙阴县坦埠一带驻防。10月底,刘培农随廖司令北返邹平,在邹平县蒙家庄一次与敌遭遇中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给日伪军以重大杀伤,再次受到廖容标司令的夸奖,战后破格提升为二营副营长。1939年2月,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进行第一期整军,将原来的3个团又2个大队缩编为1个团下辖3个基干营,刘培农调任基干三营七连连长。
1939年4月上旬,刘培农带领七连参加四支队组织的公路破袭战,在泰莱、莱新公路上先后捣毁沿线7个日伪据点,破坏公路100余公里,给日军以沉重打击。5月,毕业于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的王凤麟出任基干三营营长,新任三营领导班子由于军事素质过硬,组织协调力强,成为四支队的主力营。刘培农在三营这个大熔炉中战斗成长,为成长为优秀指导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9年夏,三营驻在莱芜温石埠一带,执行开辟泰莱边区工作的任务。一天,日伪军从济南出动步骑兵数百人,突袭三营驻地,王凤麟带刘培农正面迎敌,双方激战于逯家埠地区。七连指战员浴血奋战,由枪战到肉搏,刀光闪闪,杀声阵阵,威逼日伪军狼狈向莱芜城逃窜。天刚黑,埋伏在莱北关桥口一带三营的其他部队,迅速把日伪军包围,又一阵激烈厮杀,把日军打得晕头转向,只得抛弃尸体、丢下伪军拼命逃窜,关桥口战斗缴获日军电台一部,枪枝军衣400余件,俘获伪军10余人。
1939年冬,日军集结重兵从泰安、莱芜、历城、章丘、博山五个方向,合击四支队司令部驻地莱芜北部的枯河,廖容标司令员命令三营截击来自泰安梭村一路的敌人。
泰安来犯之敌是一个日军联队,兵力3000余人。来自梭村的一股是日军一个大队和一个预备队,是来犯之敌的中路,也是泰安一路之敌的指挥中枢。王凤麟奉命率三营埋伏在梭村对面水北镇一带,阻击敌人。梭村与水北镇相隔嬴汶河,上午8点左右,日军联队长率部来到梭村渡口紧急渡河,当主力部队渡到河的中间时,王凤麟手举枪响,刘培农身先士卒,带领七连冲向渡口阵地,集中火力横扫日军。刹时敌人倒下一片,水面上一片血红。给日军重大杀伤之后,三营主动撤离河岸。在转移途中还利用熟悉的地形,对河内外之敌进行跳跃式阻击。战斗从上午一直打到黄昏,来势汹汹的日伪军被拖得精疲力尽,才垂头丧气地开进水北镇。
当夜,刘培农又带领三营突击队,趁着夜色掩护,四面突袭水北镇,日伪军被打得惊慌失措,被迫放弃水北镇急忙撤退。三营指战员乘胜追击,打的日军丢盔卸甲,狼狈逃窜。
1940年4月,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整编,将原基干一、二、三营合编为第四支队一团,王凤麟升任一团副团长,刘培农任三营营长。三营是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的老班底。全营共九个连队,1200余人。指战员多数是黑铁山周边村庄的农民和青年教师学生,还有相当数量的淄博矿区的采矿工人和铁路员工,有一大批懂药理、会包装、能安全使用炸药的爆破人才,为鲁中我军用爆破技术攻坚拔寨消灭顽敌,做出了特殊贡献。在艰苦的战斗生活中,三营的九个连队,比学赶帮相互促进,个个军事素质过硬,善打硬仗恶仗,是冲锋陷阵、能攻善守的优秀群体。当时的鲁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铁七连,钢八连,打不烂拖不垮的是九连”。“老三营”的美誉也由此盛传鲁中大地。
12月中旬,山纵一旅命令二团转战新(泰)莱(芜)边区,拔除单家峪据点。当时新泰伪军一个中队和抓捕的大批民工正在单家峪抢修工事,新炮楼已筑到半截高。伪军中队长住在原炮楼,伪军住在地主大院,房墙上挖了抢眼,门口用麻袋筑好掩体,准备和八路军长期对峙。单家峪是泰山区通往徂徕山的交通要道,此据点危害很大必须拔除,二团将作战任务交给了三营。
三营长刘培农和侦查参谋带连干部和工兵班长去现场侦查,回来后结合我当地党组织与区中队的报告情况,确定由刘培农率领七连和八连一个排主攻单家峪,柴玉兴副营长率九连和当地区中队担当打援任务,八连的另两个排作为预备队并负责打可能出逃之敌。各连以一天的时间做好战斗准备,务必于12日下午2时准备完毕。三营兵力有限,既要攻点,又要打援,就特别要求部队动作要迅速、坚决、果断,要以势如破竹的气概压倒敌人,夺取攻点、打援的双胜利。
21日下午3时,一旅二团团长吴瑞林亲自带领三营从李条庄出发,晚上6时到达攻击位置。晚8时正式发起攻击,强大的火力立即封锁住伪军工事的火力,刘培农率七连和八连一个排的战士们如猛虎下山,冲进据点,把手榴弹投进敌军大院,经90分钟的激战,歼敌大部。但伪军中队长困守在炮楼内顽抗,当时没带炸药无法爆破,炮楼一时难以攻陷。三营长刘培农命令七连长搜集5公斤干辣椒,绑在干草内点燃,利用烟雾往炮楼吹熏,呛得敌人咳嗽不止难以忍受。几分钟后一个伪军开枪打死中队长,举白旗率队缴械投降。22日拂晓结束战斗,单家峪据点被攻克。
日军得知单家峪据点被围,紧急调队增援。新泰日伪军50余人前来解围,被三营九连半路伏击。这时,莱芜鲁西镇亓象德部出动伪军300余人增援单家峪,形势又变复杂。吴瑞林团长当机立断,令三营长刘培农带八连向援敌左侧迂回,令柴裕兴副营长带九连向援敌右侧迂回,自己率七连从正面缓进,准备围歼此路援敌。
来援之敌发现我军已两翼迂回形成三面包围,大吃一惊,慌忙丢下30余人枪的掩护队,狼狈向鲁西镇撤退。三营返回单家峪,拆除炮楼,解救出被抓押强迫修筑工事的民工2000余人,并处决作恶多端的地主汉奸。人心大快的200多名民工当场参加抗日队伍。
1941年6、7月间,由于一旅二团团长吴瑞林在杨家横战斗中身受重伤,在山东纵队卫生部养伤,一旅副旅长廖容标亲自到二团指挥作战。当时日军占领莱芜北部的水北镇,正紧锣密鼓修建据点工事。
廖容标决定乘敌立足未稳之际,收复该镇。二团在廖副旅长直接指挥下,从莱东地区出发,分散隐蔽运动到莱芜九区水北。三营再次承担起主攻任务,一、二营负责打援。刘培农带三营突然发起攻击,好似天降神兵,日伪军还未从骄横狂妄中清醒过来,便被八路军战士横扫,水北镇很快被攻克,守敌100余人被全歼。
刘培农在一旅二团三营营长岗位上任职两年多的时间,带领三营参加战斗上百次,歼日寇、灭顽敌,骁勇善战,所向披靡,带出一个军纪严明,善打硬仗恶仗的主力营,被当地军民称作“老三营”、“铁营”。1945年5月初,在沂源县石桥地区伏击日军第54旅团,三营歼灭日寇旅团长田坂及以下200余人,毙伤俘虏伪军400多人,创造了山东抗战史上一个光辉战例。1946年7月7日,三营在淄川县的冲山地区坚守8个多小时,击退国民党军两个团兵力的六次冲锋,杀伤大量敌人,争取了时间,保证了主力部队的行动部署,被山东军区和鲁中军区授予“冲山阻击营”的光荣称号。目前全军有十大英雄单位,其中“冲山阻击营”排名第六。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六军第七十七摩托化步兵旅某部三营就是“冲山阻击营”,就是“老三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