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冉抗日从做地下交通员开始

龙堌张楼 发表于2017-04-22 15:31:45

担任地下交通员,多次出色完成任务

    在84岁的张兴森的记忆中,他哥哥张兴冉参加地下党工作是从做地下交通员开始的。

    1938年,在日寇大肆侵入中华大地、同胞遭受蹂躏的战争阴云下,张兴冉受中共郓城中心县委党组织委托,担任党地下交通员。他不怕自己和家人受刑坐牢、甚至被杀的危险,装扮成普通百姓,在日伪军的严密封锁下,在闪光的刺刀下往返,传递党的重要情报和文件。他妥善藏好党的重要文件,一次次地圆满完成任务。  

    “为顺利完成任务,哥哥当时想了很多办法。”张兴森昨日回忆道,如把情报藏在食物或衣服里,“有几次差点儿被日伪军、特务发现,幸亏他机智应对才转危为安”。

    当时,张兴冉负责的交通站是郓城中心县委党组织、湖西党组织进行情报信息联系互通的惟一地下交通站。中共地下交通员只要被抓,不但自己被杀头,还要连累全家。但张兴冉从未考虑过这些,义无反顾地投身民族解放事业。由于每次都出色地完成任务,他曾多次受到时任郓城中心县委组织部部长杨海鹏的表扬。 

与胞弟联手,建立巨野首个抗日政权

    “是我两个哥哥筹建了巨野县第一个抗日区政府。”说起这事,张兴森非常自豪。

    张兴森口中的抗日区政府是指巨野县第六区抗日区政府,建立于1939年春,由张兴冉与胞弟张超筹建。据了解,建立这个抗日政权是为了应对日伪建立的龙堌区政府,这样就形成与日伪南北对峙的局面。

    当时,经郓城中心县委党组织批准,张兴冉任第六区抗日区政府政治指导员,也就是党代表。他是副职,一位上级党组织派来的赵姓同志任正职(巨野县党史有记载)。

    在区政府中,张兴冉负责对游击队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军事训练,使他们的政治觉悟和战斗能力逐渐提高,形成了有较强战斗力的抗日力量。他发动群众,积极宣传抗日救国,曾组织游击队炸毁日伪军修建的巨菏公路桥梁,破坏了敌人的运输线。

    据史料记载,巨野县第六区抗日区政府,是中共在巨野县建立的第一个抗日政权,组建的游击队是巨野县第一支举起抗日大旗的游击队,是中共在巨野县直接领导的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 

张家俨然一个“抗日根据地

    以张兴冉、张超为核心的第六区抗日区政府,善于保护上级党组织派来指导工作的领导,其父母、兄弟、妻子、儿女等也懂得怎样照顾上级党组织派来的同志,并协助他们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据张兴森回忆,盘踞龙堌的日伪区政府有重兵驻扎,距离抗日区政府只有5华里。上级党组织派来的领导多次到第六区抗日区政府组织抗日活动,都安然无恙,未被敌人发现。

    一直被当地群众广为流传的一件事是:解放后任国家劳动部长的李云川,曾4次到第六区抗日区政府指导工作。张兴冉的家人受其革命思想的影响,都十分支持党的地下工作,对李云川等同志照顾得非常周到。

    在第六区抗日区政府指导工作时,李云川一直隐藏在张兴冉家的地窖里,张兴冉的母亲每天给他送饭、送水。由于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感情,他给张兴冉的长子张洪钊刻了一只小木头手枪。一次,李云川准备到距日伪军驻地3里远的东寺村赶集侦查,发现日伪军检查得非常严格,很难进出。张兴冉利用建立的关系为其办理了通行证,使侦查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李云川在巨野县第六区抗日区政府领导抗日工作时,在张兴冉家住了两个多月,与张兴冉一家人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感情,对张兴冉及其家人的照顾和保护非常感激,离开时满含热泪。

 深入虎穴搞策反,多次遇敌险丢命

    由于党的工作需要,经郓城中心县委组织部部长杨海鹏批准,张兴冉深入虎穴,打入日伪建立的巨野县龙堌第六区政府做秘书,刺探情报。

    “为了做伪乡长的转化工作,哥哥对他晓之以民族大义,通过大量思想感化工作,使伪乡长的思想有所转变,暗中对共产党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张兴森回忆道。

   一次,日伪宪兵队去张楼村抄一位地下工作者的家,欲将其家人全部屠杀,伪乡长想尽办法进行保护。他对日伪宪兵队长说:“张楼村是有个叫小超的,外人叫他张超,会唱戏,现在去山西了,不在家。”

   看到日伪宪兵队长不相信,伪乡长还对他“保票”:“我用我的财产和生命担保,这些话都是真的!”日伪宪兵队长听信了伪乡长的话,带人离去,避免了张兴冉这位战友一家人免遭杀害。      

    由于抗日区政府对敌人的打击和破坏,日伪军对第六区抗日区政府恨之入骨,多次对第六区抗日区政府成员进行抓捕,但都扑了空。

    “当年,两个哥哥都是在夜间偷偷地回家,先到村南芦苇荡里隐蔽起来,往家院子里按约好的暗号投几块土坷垃。如果家里按约定回扔土坷垃,就可以回家,如果不扔回或扔的数量不一致,就说明有危险,他们就在野地里过一宿。”张兴森回忆道,“有一次,兴冉哥准备回村看望父母,同村的张洪笃告诉他村内有敌人不要进村,使他躲过了一次危险;还有一次,日伪军于夜间突袭第六区抗日区政府所在地,当场将一名主要成员、张兴冉表弟王洪钧(巨野县烈士陵园有事迹介绍)及一名通讯员杀害。当时,两个哥哥外出执行任务,幸免于难。”

 在他动员影响下,一大批人投身革命

    张兴冉时刻不忘党的重托、肩负的责任,通过各种方式发展革命队伍。

    “哥哥利用当教员的便利,通过谈心、讲故事等多种方法,在张楼村动员村民投身革命,参加抗日战争。”张兴森回忆,在他的影响下,该村有20多人投身革命。

    张楼村是一个革命的村庄,走出了多名党的领导干部,包括专级干部4人、县级干部5人。张兴冉一家,当时就有5名共产党员。

    由于革命时期结下了深厚友情,革命胜利后,任国家劳动部长的李云川、在石油部担任领导职务的杨海鹏,多次来信,询问张兴冉的身体、工作情况(部分信件存放在巨野县党史部门)。

    积劳成疾,张兴冉不幸患上肝癌,于1973年病故,终年56岁。

牡丹晚报通讯员 张  谦   记者 刘卫军  


浏览:1108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