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克昌回忆金门战俘经历⑤遣返回大陆及尾声

邳州魏庄 发表于2017-05-13 18:01:40

十一、遣返

    在第一批遣返后,剩下的战俘全部集中关押在前排房内,而第二排房屋则关押了一批台湾当地的青年,大都是学生。我们与他们是隔绝的,不准也没有可能接触。另外也陆续押来一些从海上抓来的战俘 。

    1950年12月进行第二次遣返,从其它关押点转来有二百余人和内湖集中营一百余人共约三百余人一起遣返。出发前进行了所谓的新生毕业欢送会。结束前敌人搞了个突然袭击,宣布所有遣返人员应举手发誓、由政工人员领誓“脱军”我再也不参加解放军,要是再参加,就绝子绝孙,炮弹穿心。“当时我和刘俊杰站在一起,我俩均改成‘我要不参加解放军就绝子绝孙、炮弹穿心。’”发完誓后所有人被分坐上美式大卡车,战俘蹲坐在车内,车四周则站着持枪士兵押着,俨然象处决犯人。汽车途经台北市区,至于台北是什么样子谁也没看到。

    到海边码头后,所有人挤进一条登陆艇舱底,后航行至马祖岛海面,被分批押上一些渔民小木船,运至闽江口大陆。我是和李达夫、刘毓芝等七人在三天后最晚一批登上小船开往大陆的战俘。那些最先登陆的人还为我们迟迟不来而担心。

    登陆后我们主动与当地居民联系,请他们与我军联系,不久看见了有一个班战士出现在我们面前,当时可想而知心情有多么激动!巧合的是这些战士属于当年参加金门战役251团新组建的部队。而且他们属于刘毓芝当年所在连队。刘毓芝当年是排长,而现在的连长则是没有参加金门战役的付排长。

    第二天,部队用船把我们七人送至福州郊区兵团政治部招待处,与先期到达的难友会合。这一天是1950年12月18日。从此开始新的艰幸历程。

幸运

    返回后在兵团招待处受到热情接待,派来了卫生队给大家疗伤治病,伙食定为中灶,相当于团级干部待遇.在最初的二个月以疗养为主,只由保卫干部进行个别谈话聊天为主.二个月后连以上干部调至南京由三野保卫部进行审查,排以下则留在福州接受兵团保卫部

审查.

  51年8月,经8个月审查结束,接受处理,由于在台湾关押期间党员被迫集体脱党,遣返时又参加了脱军大会,因而受到的处理是非常严历的.有部分人员判刑,其余大多数人则全部开除党籍军籍,遣返返乡,也有个别作复员处理.

  而唯独我是最幸运的一个人,"继续留在部队里工作,军龄从参军日算起".并且因弹片仍在体内,被评为"三等乙级残废".另有几位排级干部和我一起留在部队,但他们的军龄从留任这一天算起,等于从新入伍,过去军龄则全部不算.      

    在其后的数十年内,我基本上没受到更大的冲击,只是自己心理上有点压抑和隐影。总背着战俘这个不好的名声。客观上人们也受到传统观念影响,很自然有时会有些联想和怀疑。

    遗憾的是在部队工作不到一年就复转到地方,在上海进了工厂,搞工会工作,一年后考入艺术院校。虽在肃反时曾受到审查,但不久即宣布没事了。毕业后分配至大西南,工作还算顺利的。当然文革期间免不了受到冲击,清理阶级队伍时也受到过隔离,也是不久就宣布解放。是我的档案救了我,使所有政治上的怀疑均一一化解。  

    现在我已享受平静的晚年生活,只是不时会怀念起那些已逝去的难友。我从没后悔过自己选择的道路。我没有忘却自己的信仰,没有辜负我父親对我的期望和家庭对我的影响。

感 言           

  谈到回归战俘的命运,都是负面的信息。无论是朝鲜战场回归的战俘、还是金门战役回归的战俘,当年均受到严厉不公的对待和处理。应该承认过去的战俘政策受封建的战俘观“忠义”“杀身成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影响极深,因而对敌宽,对己严。敌方的战俘,甚至包括罪行累累的战犯均能给予人道对待和宽恕;而绝不轻饶自己的战俘,无论他是如何被俘和表现如何?

    这可以从83年中办74号文件为金门被俘人员平反和落实政策文件内容中,可以了解一二;如回归的915个人中,仅有一人保留了党籍,一人保留军籍,可见当年对回归战俘处理是多么严酷。

    尤其是当年在台湾未归,加入了国民党军的战俘,后以“老兵返乡”在大陆受到贵宾接待;而不愿为敌服务,冒死回归的战俘,却受到严厉处理,这是多么的不公平啊!

    庆幸的是三十余年后的拨乱反正,中央发布了74号文件,为所有金门战役回归的战俘落实了政策,恢复了名誉和各种待遇。这使当年那些曾身经百战、那些曾获得战斗英雄战斗模范又可以抬起头过着正常人的生活。而那些之前已逝去的难友却没有这么幸运了,当然他们的家庭子女再也不会受到开除党籍军籍的耻辱家庭帽子影响了。所有回归战俘都从心里感谢邓小平、胡耀邦给他们带来第二次政治生命!。       

不应忘记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把每年九月三十号定为烈士纪念日。这让我想起今年清明期间,原南京军区王洪光中将,在网上提到不应忘记49年金门战役中牺牲的近四千人,应立碑纪念。当时有些网友发文称不应该为失败战役中牺牲的人立碑纪念,也有人认为这是劳民伤财没必要,当然也有人提出应该立碑纪念......

    金门战役是失败了,但四千烈士用鲜血和生命为其后解放舟山、海南提供了胜利的经验教训。

    当前两岸处在和平相处阶段,立碑也许会引起负面影响,但是四千余烈士总不能用“失踪”来解释。因此有关部门不妨在大嶝或莲河立个纪事碑或无名烈士碑。让当年战役失利中牺牲的同志在天之灵知道,我们活着的人没有忘记! 

我是在我子女催促下把战俘的经历以回忆形式加以叙述。事隔65年余,难免有不准确的地方,望谅解。   

(作者:夏克昌)    

谁在收藏
浏览:8410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 海南松树营
    海南松树营
  • 立春
    立春
  • 辉哥
    辉哥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