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父离我们而去已经八年了。今天是他的忌日。
岳父罹患重病,第二次复发从新乡到郑州就医,入院前在我的新家歇息了一夜。这是老人家在家歇息的最后一夜,住进医院,就再也没有回过家。
我的新家高大宽敞,装修一新。岳父被搀扶进来,在沙发上落座后,随即缓慢地环顾了四周,一句话也没有说,既没有发问,更没有赞许。我猜到他一定心存疑虑。老人家革命一生,廉洁奉公一生,简朴生活一生,对子女要求非常严格,绝不容许子女做任何出格的事。我慌忙简单地向他报告了儿子的收入情况,并解释房子是儿子按揭买的,岳父才释然地微微颔首。
我第一次见到岳父是1968年,那时我还不是他的女婿。他到我们下乡的村子来看他的女儿,就蹲在农户的院门外,身穿一身发皱的中山装,戴着一顶帽檐已经塌陷的旧帽子,一边抽着旱烟袋,一边操着胶东话与人闲聊,形象就像一位极普通的长者。我不相信这位长者就是抗日时期参加革命的高级干部,但他的形象作为共产党干部的典型深深地留在了我的心间,以至于影响了我的一生。
1973年3月,我从部队复员,也成了他的准女婿。那年,服退军人安排工作非常困难,我心里想已经担任市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生产指挥部副指挥长的岳父一定会帮我在市内安排一个工作,战友们也都羡慕我找到了一位有权力的岳父,工作可以无忧了。因此,我就一直被动地在家里等待分配的好消息。一贯反对假公济私、反对“走后门”的岳父看出了我的心思,给我讲国家的困难,动员我服从复退办的分配,到艰苦的岗位锻炼自己。我心悦诚服接受岳父的教诲。当年7 月份,我服从分配,来到距新乡近百公里的月山工作。那里条件十分艰苦,但在月山的几年,不仅增加了我的阅历,也锻炼了我的意志。
1973年底,我结婚前夕,岳父针对当时社会上的陋习,给我讲了他和岳母双方把军被搬在一起就结了婚的往事,要求我不要随波逐流,要节 俭办婚事,并向我提出了结婚“五不”:不贴对联,不架喇叭,不放鞭炮,不摆酒席,除了一张床不置办多余家具。我说服了我的父母,于1974年元旦,用自行车将下夜班的爱人接到了我家。家里按岳父的要求,没有广邀亲友,没有置办一桌酒席,只准备了糖果、花生瓜子,接受了为数不多的战友和两个姨妹的祝贺,简简单单完成了我们的婚姻大事,并为两家的兄弟姐妹开创了先例,树立了榜样。
我是长婿,结婚后最初的日子,我住在岳父家里,与老人家朝夕相处,在政治理论、文学修养、道德操守、为人处世诸方面多受教诲,让我受益终生。茶余饭后,他常常给我们讲起革命战争时期的往事,从参加革命、抗大学习,讲到通化平息日本战犯暴动、随军南下,讲到赣南剿匪,一直讲到建国后辗转大江南北、黄河之畔在教育领域、建筑领域的工作历程。看到老人家不由沉浸到往事的回忆之中,我们也从中感受到老一辈共产党人对党和人民事业矢志不改的赤胆忠心。岳父一生不辍读书,有时会随即考问我们,会为我们的正确答案拍案赞许,也会严肃指出我们错误的理解,并深入浅出的将历史典故讲给我们听,鼓励我们多学习;有时还和我们一起探讨书法文字,解析诗词歌赋,点评我们的习作。这些都使我们受益匪浅。
时光荏苒,岳父离开我们已经八年了,但他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对革命工作兢兢业业的一生,为他的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永不磨灭。他老人家的形容笑貌,亲切教诲,更不时萦绕在我们脑际。特作诗一首缅怀老人家。只恐不足表达情感之万一。
泰山一生,坚如泰山。
抗日反蒋,通化平乱①。
意志坚定,多谋善战。
随军南下,剿匪赣南。
全国解放,转移战线。
足迹遍布,大江北南。
鞠躬尽瘁,多条战线。
马列信仰,愈老弥坚。
不惟书论,不惟上言。
心怀坦荡,仗义执言。
倡导廉洁,率先垂范。
公私分明,毫厘不沾。
艰苦奋斗,披肝沥胆。
行若布衣,行走从简②。
不辍读书,破书万卷。
甘为人梯,举荐青年。
平易近人,律己唯严。
教子有方,爱埋心间。
如松长青,若水延绵。
千秋万代,永活心间。
注①参与平息通化日本战犯暴动 。注②担任市革委副主任,主管工业,下工厂依然轻车简从,带头骑单车。
韩文振
作于2013年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