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临沭县平民药房到临沂市人民医院(文/李忠)

甘玛 发表于2017-06-02 23:40:18

大家都知道,临沂市人民医院是临沂市设备条件最好、医疗水平最高的医疗单位。但是,这个医院是何时建立的?它的前身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还要从抗日战争事情的临沭县平民药房说起。

王正甫与临沭县平民药房

谈起临沭县平民药房,首先要介绍下这个药房的主任兼医师王正甫。王正甫,又名王纪方,临沭县大兴王宅子人,1925年毕业于浙江省杭州医药专门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先后在江苏省赣榆县沙河和东海县欢墩埠以及本村私开药房行医,接受进步思想教育的王正甫,在兵荒马乱、盗匪横起的岁月里,虽说怀有为病人解除疾苦之心愿,实则为养家糊口。1940年1月,八路军东进支队、南进支队打开国民党郯东北办事处主冠华盘踞的南古庄后,临沭县逐步发展为共产党领导的较为稳定的抗据地,后,山东党政军群等机关来临沭,临沭一度被誉为山东的“小延三也正是这一阶段,王正甫在王宅子村自家开的药房里,通过看病,与军队和地方工作人员有了较多的接触,经常受到我党我军的宣传教育革命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再后来,来往的革命工作人员有病时也常在吃住用药,带给他一些革命书籍和《大众日报》看,滨海区党委书记二旅政委符竹庭就常住在他家里。耳濡目染和我党我军的启发教育,了王正甫参加革命的意识。他认识到了国民党旧政府贪污腐化,祸国殃已到穷途末路;共产党八路军坦率正直,大公无私,艰苦奋斗,救国救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有出路。自此,凡是到他药房看病的革命军人、方工作人员,一律免费一一这就是他参加革命的最朴素的想法。

1944年初,临沭县参议会议长徐金六、副参议长韩瑞三找到王正一跟他做工作,勉励他放弃个人利益,参加革命,切实为人民服务。王感到很愕然:我不收革命军人和地方工作人员的费用,不就是已经参加革命命了吗,怎么还需要做我的工作?王正甫反问道:“那你们说,这个命到底应该怎么革命法?”徐、韩提出了要办一处医药合作社,为抗战服务为民众服务,并要王正甫出面组织。王欣然同意。他把自己药房的药、医疗器械(折合现金6000余元)全部投入合作社作为资本,徐金六、韩瑞三又在开明人士中募捐了3000元作为经费,物色了合作社的工作人员等。在这一年的4月10日,临沭县医药合作社在临沭县蛟龙区朱樊村“王家花园”正式成立了(大地主王德胜家的花园,被誉为江北第一花园。抗战时中共山东分局、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部、山东省战工会,滨海区党委等领导机关都曾先后驻于此。1942年刘少奇来山东检查指导工作亦住过这里)。临沭县医药合作社是临沭县我党领导下的第一个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民办医药团体。他对贫苦民众、革命军人、革命工作人员免费治疗,对一般群众前来就诊的,收费较为低廉,群众亲切地称呼它为“平民药房”平民药房设五人管委会,徐金六任主任委员,王正甫是平民药房的主任兼医师。平民药房工作人员30余人。1944年11月,平民药房迁移到临沭县政府驻地桃园区八里巷。 1945年2月以后,平民药房又随县府机关迁移到南古庄、夏庄一带。

从临沭县平民药房到滨南医院

1945年春,滨南专员公署专员白涛(解放后,任铁道部副部长)感到地方缺少医疗机构,想组建一处专署领导下的医院。4月间,白涛把王正甫叫到专署驻地店头,向他谈了建滨南医院的想法,并成立了筹备小组,成员有叶强民、张秀坤、许增光、王正甫、杨世昌等。经过紧张的筹备,滨南医院正式诞生。专署任命叶强民为院长,王正甫为副院长兼医务主任,张秀坤为协理员,方乐为指导员,杨世昌为总务科长。该院医务人员在平民药房的基础上整编扩大,达50多人。

滨南医院成立后,因处于战争环境,驻地不时调换,先后在临沭县的店头、沈马庄、王宅子、朱樊等村接收住院的伤病人。 1947年1月27日,前华中民主联军总司令郝鹏举率部叛变时,滨南医院正住在朱樊,处在郝的防区内,但由于早做了分散隐蔽,从而避免了郝匪的袭劫。随着战争形势日紧,此后医院又转移到日照县的山区焦庄、看马庄等地。在驻日照期间,医院稍加整顿,增添了副院长董汉亭、外科医师霍霄汉、药品主任李西贤、手术室长庞维新、陈森等,又招收了部分护理人员,全院职工已达百余人。病床亦发展到近百张,分散在深山沟里的几个小村庄中。当时物资供应不足,医务人员生活极其艰苦,每人一天两顿小米饭,两勺菜汤,一月一元津贴。但全体职工白天查病房,夜间做手术,革命斗志异常旺盛。

从滨南医院到滨海医院

滨南医院驻在焦庄时,收容了不少伤病员,医务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工作。滨海行政公署主任谢辉知道后,于1947年5月间,派行署卫生局科长视察了这个医院。视察后行署指示这个医院要改组扩大,把滨北医院与滨南医院合并起来,改名为滨海医院,受行署直接领导。滨海医院成立后,任命安庆祥为院长,王正甫为副院长兼医务主任,董汉亭为副院长,陈铎、张秀坤为正副协理员,方乐为指导员。又调来朱明署为外科主任,王德一为妇产科医师。叶强民调山东大药房任职。合并后的滨海医院职工近200人。滨海医院成立后,正值国民党反动派大举进攻滨海解放区期间。蒋军扬言要“扫荡”山区,袭击伤病员。医院为适应战争环境,避免敌人袭击,曾精简一部。随后,医院转移到五莲县的深山沟里。1948年蒋军败退时,行署指示医院由北南移,医院陆续南移,回到水磨、山底等村,最后移到今临沂经济开发区的王家桥和临沭县的道口村一带。滨海医院的职工在稍事休整后,立即投入收容救治淮海战役中从前方医院转送下来的伤病员。经过100多天的紧张工作,治愈伤员200余名,上级为滨海医院颁发了淮海战役胜利纪念章。

从滨海医院到临沂市人民医院

滨海医院在完成救治淮海战役伤病员的任务后,于1949年下半年移驻临沂城里老当铺旧址。滨海行署着手对滨海医院职工整训改编,调整领导班子,任命张秀坤为协理员,方乐为指导员,王正甫为院长,李仲任为副院长。全院职工一百余人。开国大典后,医院陆续移到临沂南关前美国教会医院内,改称为临沂地区人民医院。1995年改称临沂市人民医院。(2012年7月2日刊发于《沂蒙晚报》)

谁在收藏
浏览:3440次

评论回复
  • 甘玛

    2017-07-03 22:04:42 甘玛

    我们回临沂时,听前辈们讲,爷爷一生教书育人,桃李天下,很有影响,40年当选临沭县付参议长后,骑着驴四处奔波,动员中上层及他的学生参加支持抗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大家都知道那个白胡子老头,骑驴到处跑,成了远近闻名的骑驴抗日老头。

最新来访
  • 甘玛
    甘玛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