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填补泰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历史空白的珍品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经历的最为沉痛苦难的重大事件。一直以来,国内外有大量的文献和书籍进行记载,但都是一些大手笔、大题材、大事件居多,而以某一地区、某一方面为背景完整、细致的记载非常少见。因为在那个年代,战争的现实威胁和人们的文化水平决定了地域性的革命活动很难完善记述。在这种情况下,郭老以泰西情报总站的斗争经历为突破口,详细追述了那段刻骨铭心的峥嵘岁月,填补了泰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史料的空白,是泰安史志研究领域的一笔宝贵财富。
书中没有淞沪抗战的悲壮,也没有平型关大捷的激昂,但却有一幕幕生死抉择的惊险与机智。一个个看似平凡的事件,展示了泰安人民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抗击侵略、保家卫国的英勇画卷,体现了当地群众不求索取的无私与追求和平的执着。朴素的百姓,凶残的敌人,激烈的厮杀,凝成了正规主战场以外全国抗战革命的一个缩影,支援促进了全国抗战的最终胜利。从这个意义上讲,本书是抗战主体历史内容的重要补充和有力佐证,因此也是全国抗战革命史的重要文献。
更为宝贵的是,郭老深情回忆了他当年与罗荣桓、万里、徐向前、陈光、段君毅等英雄将帅们同甘共苦、并肩作战的历史情节,对我们从局部地区、从年轻时代了解他们的革命品质和斗争精神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一本当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坦率的讲,也许题材范围较小的缘故,这本书开始并没有引起我的太大注意。但是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我发现本书不仅仅写的是隐蔽战线的情报工作,而是整个泰安地区的革命斗争历史,郭老那种爱国忧民、同仇敌忾、视死如归的民族大义和英雄气概征服了我。使我没理由不坚持看下去,没理由不认真思考书中的每一个细节。也许这就是使我油然而生万千感慨的原因吧。
作为一名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晚辈,我们是革命战争胜利果实的最大受益者,是可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更可谓是先烈热血洒中华、子孙后代享太平。但是我们了解的历史太浅显,记忆的艰辛太缺乏,爱国的热情太平淡,以致许多年轻一代开始忘本浮躁。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看了这本书,我眼前忽然一亮,这是一本多么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啊,侵略者穷兵黩武、中国人揭竿而起,正义终于战胜了邪恶,崭新的历史得以重新改写。今天的和平与幸福来之不易,抚今追昔,我们不能不饮水思源、不能不忆苦思甜。
如今,社会在发展、思想在改变,人们已经不甘寂寞,有人视财如命,有人追逐功名,也有人无为而终,还有人静静的回味历史、谋划未来。试想,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安心的坐下来,读一读这样的书、想一想过去的痛,那对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政绩观、权力观不是一种很好的涤荡和参悟吗?对我们的国家不是一种很好的热爱吗?
一生爱国爱党爱民的真实写照
言为心声,心由言传。这本书全篇贯穿的红线,更是郭老一生爱国爱党爱民的真实写照。
郭老1921年出生,早年家境优裕,但受爱国进步思想的熏陶,毅然放弃了优厚的生活,举家革命,戎马生涯几十年。建国后先后担任德州地区商业局长、夏津县人民政府县长、地区专员等职。80多岁高龄时,郭老完全可以颐养天年,但他依然拾起沉重的笔触、揭开尘封的记忆,展示了那段轰轰烈烈的斗争历史。表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历史、战友、人民高度负责的爱国主义精神。
郭老早年参加革命,受到我党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罗荣桓、万里等同志的影响,得到了党组织的充分信任和大力培养。哪怕在最为艰苦和险恶的斗争环境下,依然坚定了永远跟党走和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都能服从组织安排、维护党内团结,表现了极高的政治觉悟和党性修养。
郭老始终以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抗战革命时期,总是冲锋在前、生死度外,为了群众的安危,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和平建设年代,也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想尽千方百计,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郭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时时刻刻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患难的高风亮节。
以铜为镜,可整衣冠;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今天,我们已经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康庄大道上,我们要牢记历史、牢记苦难、牢记英烈,才能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建功立业、再创辉煌!
(本文作者为中国科学院人事教育局科技副职工作办公室主任助理)
浏览:61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