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爷,是北方的叫法,也就是外公。我们一直继承着这种北方的亲切称呼,似乎更有一种浓浓的乡情。是“南下”把姥爷带到遥远的南方,在这块远离家乡的土地上,孕育了我们这些子孙,组成了这个“南北结合”的大家庭。而姥爷就像银河系中的太阳,我们是小行星,依偎着他渐渐成长……并没有特别关注过姥爷的故事,但在作为一个笔者,听他讲述自己的经历后,我肃然起敬。忽然感叹到:眼前的这位带着我长大的,最亲近的老人,居然有那样传奇的人生。
姥爷姓张,大名成财。张是大姓,所谓弓、长——张。1927年12月,他出生在河北涉县的小曲郊。那里是个偏僻且穷困的山坳,但因为挨着西北坡,也称得上是“革命老区”“红色根据地”。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1946年这个穷孩子为了回报哺育他的土地,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投身到革命队伍中,这一路走来已有六十几个年头了。夕阳下,老人侃侃而谈,细数这“南下”经历,在一段段故事中,姥爷的形象渐渐高大而清晰,那形象似乎就演绎了他的姓氏:如“弯弓”似“长空”。
能屈能伸如“弯弓”
一、历经磨难的一生
用“命运多舛”来形容姥爷的一生并不为过。他生在黑暗的旧社会,苦难的童年饱尝了艰辛,46年春天入伍后,让他看到了解放的曙光,亦坚定了革命的信念。49年解放后,中国并没有稳步发展,共产党人在“改革”中摸索:从“土改”到“大生产”,从“社教”到“三反五反”,从“大跃进”到“大饥荒”,从“四清”到“文革”,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改革开放。。。。。。姥爷见证了祖国的兴衰,也随着局势的动荡“一波三折”。他一生有3个转折点:南下来到南安、文革受到迫害、工作遇到意外。
本想解放后好好建设家园,却接受了艰巨的任务,响应党的号召,南下来解放所谓“蛮夷之地”的南方。这对从小在北方长大的他,是多大的考验啊!面对困难重重的未来,姥爷毅然决然地背上简陋的行囊,迈向新的征途。冒着国民党的飞机轰炸,踏着泥泞而漫长的南下之路;饿了就抓把干粮充饥,口渴就咽口唾沫;风餐露宿6个多月到达南安马头,他又马不停蹄地开始组织工作。凭着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姥爷曾在南安任区委书记、县财贸部副部长。66年社教后,他被调到省森林工业局下属的机械厂任政治部主任、党委委员。但这位满腔革命热情的干部却在文革中被扣上“走资派”“反陈佰达”“现行反革命”等莫须有的罪名,饱受凌辱和折磨。在这段不堪回首的政治风波中,姥爷被抓去游行,毒打,跪高板凳,还遭遇了“喷气式飞机”等非人的待遇。所谓“喷气式飞机”就是把双手背着吊起来推。他还多次从高板凳上摔下来,满口是血,一口牙全掉了,落下一身的病疼。不只这样,他还饱受身心的摧残。红卫兵没有放过姥爷的妻儿,他们把姥爷年仅7岁的小女儿,囚禁起来,威逼利诱,让她去污蔑自己的父亲。这不仅对年幼的的孩子,更是对忠贞的革命战士莫大的侮辱和迫害。而姥爷挺过来了,一直到69年党代会后终于平反昭雪。71年姥爷来到顺昌钢丝厂任革委会主任、党委书记,75年来到厦门研究所任书记,80年调到省供销社二站任书记。这时,姥爷儿女都已长大成人,安家立业,本可以坐享天伦,谁知命运又跟他开了个玩笑: 81年6月,姥爷因意外的工伤,右脚截肢,从此,他又开始了不寻常的新考验。角色总在转变:从战士到干部,从政治罪犯到残疾人,他能屈能伸,心中坦荡荡。当然,其中与姥姥的支持分不开。在那些苦难的日子里,同样坚强的姥姥支撑起“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在起起伏伏中坚定信念,顽强地与命运抗衡,颇有“巾帼不让须眉”之势。
二、刚正不阿的一生
能屈能伸并不是指“见风使舵”,而是用智慧不莽撞。姥爷的刚正不阿更是有口皆碑的。说到这还有件趣事。59年的“浮夸风”促使各地夸大农业预产。当时南安三个区都报了虚假的产量,只有姥爷实事求是,不愿作假。年轻气盛的他不服气,就想了个办法揭穿假象:适逢有人送来一筐水稻,声称有100斤。姥爷凭借种植经验断定下午的水稻没有露水,这筐最多60斤。于是他玩笑着让工作人员用刚称水稻的秤称自己的体重,称出了150斤,而瘦小伙子只有110斤,真相大白了。这“大秤称书记”的故事也被传为佳话。
胸怀豁达如“长空”
一、肩上的弹孔见证着“勇敢”
姥爷的左肩上隐约可见一个凹洞,是52年打土匪负伤留下的弹孔。当时他刚到南安洪籁区。一天,土匪猖獗地袭击了区粮库,由于火力悬殊,多人牺牲,姥爷也中了一枪。在后援部队的反击下,终于获救了。回忆起当时枪林弹雨的场面和牺牲的战友,姥爷不禁地感慨:真是九死一生啊!他没有慷慨激昂的陈词,没有过多的渲染激烈的战斗,但肩上的弹孔见证着这位年轻共产党人的“勇敢”和 “无畏”。
二、残缺的右脚诠释了“坚强”
就在我快要出生的那年夏天,姥爷像往常一样在厦门火车站组织工人搬化肥,疾驰而过的火车挂住了他的上衣,把他拖到车轮下。。。。。。那个周末就像一个噩梦,工伤造成了姥爷右脚脚踝以下被截肢。试想:手术的疼痛,残疾后生活的不便,无法工作的无奈。这是多大的打击,要承受多大的心理压力啊!但姥爷以他残缺的右脚完美地诠释了北方汉子和革命战士的“坚强”。开始用2张凳子挪步,后来用双拐撑,最后装上假肢拄拐走。他坚持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坚持严于律己,为我们子孙树立榜样;坚持永远对生活充满感激。回忆起当年姥爷是多么不易地坚持每天抱着年幼的我,用2张凳子一步一挪地下楼。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份爱是多么沉甸甸!这时,抚摸着姥爷那萎缩得只有正常人三份之一的脚踝,我已经从儿时对“残缺”的恐惧变成对“坚强”的钦佩。
姥爷自认为不是英雄,他从不抱怨不公,面对人生的磨难,他心中丝毫没有“阴霾”,是豁达如“长空”的胸怀让他“勇敢”而“坚强”地走下去。说起这些,他很坦然和平静,轻描淡写,一语带过,似乎那仅是故事。人常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饱经磨难的姥爷并没有大富大贵,但他们这代人给我们后辈的精神财富就是一笔值得珍藏的无价宝藏,让我们受益终身,这算是造福子孙了吧!我怀着一颗忐忑的心记下姥爷的谆谆教诲,我庆幸生活在太平盛世。在姥爷的深邃目光里,我陷入沉思:即使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我只是渺小的尘埃,我也要认真地活,延续这传奇……
以此文缅怀我的最亲爱的姥爷,我们永远爱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