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里有一张保存完好的发黄的任命书,这张任命书是1954年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席张鼎丞签发的,上面写着“兹任命王福增为海澄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这张任命书是爷爷留下来的遗物。
我没有见过爷爷,他在我出生的第二年就去世了。爸爸告诉我,爷爷小时候家里很穷。三岁时父母双亡,经族人撮合过继给本家一位叔叔,生活的艰辛磨炼了他倔强的性格。
爷爷长大成人后,由于生活所迫,在外流浪,靠打短工为生,他在太原工地干活时,由于不满日本人的压迫,与日本人发生口角,在把日本人打伤后逃离了太原,后几经辗转,回到家乡林县(当时林县已解放),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在区公所工作时曾在水车园村驻村工作,至今家中还存放着一枚刻着“为公忘私 水车园村群众敬赠”的印章。这枚印章是因为什么原因群众敬赠给爷爷的,家里人都不知道,我爸爸也从未听爷爷说起过,但从这枚印章中可以看出爷爷的工作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
由于解放战争后期形势发展很快,新解放区急需大批干部,中央决定在老解放区抽调大批干部南下,参加接管政权的工作。1949年元月,林县在闫家乡村召开动员大会,号召干部报名参加南下,我爷爷也报名参加并被批准。1949年2月,批准的120余名干部集结曲山村,整装出发,他们经水冶,绕安阳,到达河北武安县,与其他各地共4600余名干部一起学习训练。这支南下干部队伍对外称“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我爷爷在五大队三中队。4月,长江支队到达原定接管地区苏州。
由于革命形势发展很快,苏南地区已由华东局南下支队接管。长江支队暂停苏州待命。当时,中央批准成立了福建省委,由张鼎丞担任省委书记兼省人民政府主席。长江支队由张鼎丞领导跟随三野十兵团进军福建。当时福建没有铁路,交通不便,路程全靠徒步,在经历了敌机轰炸扫射、国民党残余部队袭击,还有恶劣天气影响后,整个支队陆续接管了多个地区。三中队经由福州南下,到达闽南,我爷爷、中队指导员蔡良永,中队队长郭景周分在海澄县,我爷爷担任海澄县港尾区宣传委员。
在经历了剿匪、接管国民党政权、征兵借粮及支援解放金门战役后,海澄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当时县政府大会堂是由我爷爷与另外两位南下干部一起修建的,家中现在还保留着一张大会堂建成时的纪念照片。1954年,我爷爷被省人民政府主席张鼎丞任命为海澄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后来由于鹰厦铁路建设,需修建厦门海堤,我爷爷又到海堤指挥部任挖石坑主任,组织民工在预定海域完成填海、修筑长堤基石的任务,现在家里还保存着他在工地工作时的照片。
我的爷爷与其他长江支队的南下干部一起,克服了语言不通、水土不服、环境不熟等各种困难,与当地干部一起为解放、建设福建贡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爷爷去世近40年了,虽说我没有见过他老人家,但他这种一心一意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永远留在我心中。这张发黄的任命书,我将作为我们家的传家宝一代一代传下去,永世不忘!
原文载于2012年6月5日《安阳日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