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落在沂蒙山区大青山脚下的《大青山烈士陵园》(原《抗日烈士公茔》),松柏掩映,庄严肃穆。在纪念堂的一角,陈列着一个断碑,三行碑文还依稀可辨:“抗日烈士公茔”、“英灵犹存”、“浩气长存”。该碑文何人所书?该公茔何人所建?这里面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我深入到群众当中,采访了有关知情人和当事人,理清了来龙去脉。
时间追溯到抗日战争艰苦年代,侵华日军调集其主力及伪军53000余人,由日军侵华总司令(火田)俊六坐镇临沂督战,对我沂蒙抗日根据地发动了“铁壁合围”式的大“扫荡”。1941年11月30日,于大青山对我军形成合围,我军经过浴血奋战,胜利突围,粉碎了日寇妄图围歼我抗日党政军机关的阴谋,但我们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有300多名烈士的鲜血洒在大青山上。其中包括德国友人—太平洋学会记者汉斯·希伯和我党七名师级以上干部。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烈士们的尸骨只好就地草草掩埋。
1943年,环境稍有改变后,当时的费东县政府决定迁葬大青山牺牲的革命烈士,筹建大青山烈士公莹。莹址选在了比较隐蔽、相对安全的双猴乡东梭庄(现属沂南县)的大青山脚下。当时的县敌工部长贾渔萍(即贾伟,解放后任中央监察院领导干部)负责公莹的筹建事宜。经过半年多的搜寻,大部分烈士的尸骨在公莹安葬后,公莹需要建一座主题碑,碑文由谁来写呢?贾部长忽然想起了家住蒙山前、仍然生活在被日伪盘踞的诸满村的庄建中先生。
庄建中是清末翰林“庄青天”庄清吉之三子,著名书法家,被人们誉为蒙山一枝笔。其长兄庄达中是“五四”运动著名的爱国志士,日寇侵华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员吉鸿昌领导的抗日同盟军,对庄先生影响很大。庄先生不仅字写得好,而且富有民族正义感,日寇占领了他的家乡诸满村后,他拒绝日本人所办的学校邀请,他却在自己家里办起家学,曾为我党培养出一批革命干部。他又在大嫂杨佩范(曾任费东县妇救会会长)指导下,为抗日救亡做了不少工作。1941年的春天,我诸满区干部翟主任不幸被捕,杨佩范指示庄先生想方设法营救。他就到处找朋友托关系,最终把翟主任保了出来。这年山东纵队发起北尹战斗,战斗十分激烈,我八路军战士奋不顾身,英勇杀敌,结果取得了胜利,但我军有八名战士的鲜血撒在了战场上。区政府为表彰和纪念牺牲的烈士,为烈士立纪念碑,庄先生又不怕敌人的迫害,冒着危险为烈士碑撰写了碑文……
庄先生的以上等情况,贾渔萍部长都是从我地下工作者李京志那里了解到的。李京志家住东古城村,他与庄先生是亲戚,李是庄的大舅子,所以贾部长决定通过李京志的关系,请庄先生为大青山烈士公茔写主题碑。
李京志要完成党交给的重任,自己不好直接出面,就想了个办法。1943年初秋的一天,李京志让18岁的儿子李恩泽以走亲戚名义,来到敌人戒备森严的诸满村,经过岗哨的盘查后,走进了姑父庄先生的家门。他向姑父说明来意后,庄先生感到这个任务既沉重又光荣。他感到沉重是因为一旦被敌人发现,会有生命危险。诸满村当时是鬼子汉奸的天下,村里安着鬼子的炮楼与红部,此外还有宪兵队、汉奸大队部和警察局,敌人盘查的很紧。几天前,鬼子进蒙山扫荡时,绑来一个老百姓,说是通八路,在诸满集市上当众把他的头砍掉。更为残忍的是把诸满区的干部齐主任,绑在树桩上,一小队鬼子排着队端着刺刀轮流把我抗日干部杀害,惨不忍睹!对于这些,庄先生不怕,他痛恨日本鬼子,他的表兄在大青山突围中就倒在了鬼子枪口下,他感到党交给的任务重大而光荣。
庄先生急忙把大门栓好,赶忙进屋拿起墨块在砚台上磨好墨,展开最好的宣纸,紧握狼毫,饱蘸浓墨,平心静气,神情凝重地依照领导的意图,一口气写出了“抗日烈士公莹”、“英灵犹在”和“浩气长存”的大字条幅。写毕,他如释重负地长长出了一口气,然后,小心翼翼地把条幅折叠好后,李恩泽刚要伸手拿时,庄先生忙拒绝说:“不行,你拿不得!”说完,他自己揣在了怀里,背起粪筐,对李恩泽说:“走,我送你一程。”
他二人出了大门,刚走到街上,不巧碰上了两个鬼子和三个汉奸。一个鬼子上前指着李恩泽问:“你的,什么的干活?”就要上前搜身,李恩泽吓得向后一缩,庄建中先生忙回答说:“太君,他大大的好人。他是我的妻侄,来我家串亲戚的。”三个汉奸都认识这个“翰林三公子”庄建中,遂对着鬼子嘀咕了几句,没再说什么走了。他二人出了庄,为了不引起敌人的注意,先拐到庄家老林里转了一圈,而后就走上了去东古城村的大路。当时正是秋收季节,沿途有刚收割过的豆子,为掩人耳目,他们边捡豆棵边走,庄先生一直把李恩泽送出五六里路,到了我们民兵控制的地界,才从怀里取出碑文,交给了李恩泽,一颗悬着的心才算落了地。
第二天,经过李京志的周密安排,让儿子李恩泽和一个外号叫贾六毛的我地下交通员,二人一起翻山越岭,经过一天的步行,把碑文送到了费东县政府驻地双堠乡,交到贾渔萍部长手里。
大青山烈士公茔主题碑为三棱锥形尖顶石碑,正面是“抗日烈士公莹”六个大字,两侧分别是“英灵犹在”和“浩气长存”。由于当时的战争形势变化频繁,不久敌人又占领了里,敌人发现了我烈士公茔,进行了破坏,把主题碑砸成三截。后来随着抗日形势的好转,根据地不断扩大,1944年我根据地人民政府,应人民群众要求,又照原样重修了主题碑。
附记:
庄建中(1905——1982),晚清翰林庄清吉之子,曾任县教育委员、区文教助理。一生献身教育,早年曾利用马神庙旧址创办规模500多学生的诸满完全小学,任校长,为革命先后培养和输送了多名军师与党政领导干部。于1982年病逝,享年77岁。
庄建中先生之子庄文杰参观“大青山革命烈士陵园”时,经陵园有关负责人同意,把断碑上他父亲的题字拓了下来,拓片十分珍贵,他保存家中,作为对父亲的永久纪念。他向笔者介绍了有关情况,特别提到,当时的亲身经历者还健在,其人就是李恩泽。笔者第二天特地到东古城村拜访了李恩泽,获得了第一手材料。李恩泽当时已经八十多岁,行动不便,耳朵特别聋,无法和他交流,幸好有他的老伴在中间当了我们交谈的翻译。我问一句,他老伴就贴在他耳朵上进行转达,就这样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他说,他和贾六毛在路上也费了一些周折,好不容易才完成任务。一路上害怕碰上鬼子汉奸盘查,不能走大道,只好翻山越岭走羊肠小路。走着走着,贾六毛走不动啦,躺在地上,又流鼻涕又流眼泪,哈欠连天,烟瘾上来了。我听后,产生了疑问,就问:“贾六毛是什么人,怎么还有烟瘾?”他说:“贾六毛是贾伟(即贾渔萍)的六叔,参加革命前就沾染上抽大烟的毛病,一时难戒掉。我父亲知道他这个毛病,临行前给了我两个大烟泡揣在怀里,交代如果他要上了烟瘾,就给他一个吃。一路上他前后吃了两个烟泡,才坚持送到。”……和李恩泽交谈一个月后,惊闻,他竟因病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