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开国元勋罗荣桓元帅,令人倍感尊崇与亲切,翻遍党史资料几乎是有口皆碑。但是,很多人对他的印象,一般还停留在历史教科书中威名显赫的一一五师政委身份、辽沈战役的功勋,以及他是十大元帅之一的头衔上。而我今天所要介绍的,是他在山东共计6年8个月零3天时间内,关于建功于山东,作为山东抗日根据地党政军一元化主要负责人做出的卓越、伟大的历史贡献,关于他山东期间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取得民心、发展壮大根据地的历史功绩。
下面,让我们拨开历史的云雾,走进山东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去领略罗荣桓这位被称为“党内的圣人”的风采。
一、早期革命生涯
罗荣桓元帅,1902年11月26日出生于湖南省衡山县,他在家乡读过私塾,上过新式小学。1924年6月考入私立青岛大学工科预科,1927年4月,罗荣桓就读于武汉中山大学理学院。1927年8月,他领导通城的秋收暴动,是农民自卫军的党代表。9月,他成为中共历史上著名的“三湾改编”中七个连队的党代表之一。10月初,他跟随毛泽东进军井冈山。1928年3月,在新成立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中,任八连的党代表,这个师的师长是毛泽东。4月下旬,“井冈山会师”后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长是朱德,党代表是毛泽东。第四军下辖三个师,罗荣桓任第十一师第三十一团第三营的党代表。1928年8月,发生了中共历史上的“八月失败”事件。毛泽东带罗荣桓领导的三十一团第三营接应受挫的28团。为了赶时间,当时罗荣桓带领指战员坐在草密的陡坡上滑下山,一时被称为“草上飞”。
1930年6月,党中央成立红一军团,朱德任军团长,毛泽东任军团政治委员,罗荣桓代理红四军政治委员。其后,他全部参加了五次反“围剿”斗争。长征结束、到达陕北后,他被任命为红一军团政治部副主任。
罗荣桓和毛泽东这段经过血与火的生死考验的交往,也给毛泽东留下了一个不可磨灭的患难与共的印象。罗荣桓是十大元帅中去世最早的。他在1963年12月16日去世时,只有61岁。罗荣桓去世后,毛泽东写下了唯一一首悼念军队高级将领的诗句《吊罗荣桓》,其中,开头一句便是“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记述是井冈山时期和长征时期的深情往事和无限怀念的感情。在大元帅中,曾亲随毛泽东一起参加秋收暴动、一起进军井冈山、一起长征的只有罗荣桓一位。
在1932年10月宁都会议之后,毛泽东被“左”倾领导者排挤出红军。第四次反“围剿”后,罗荣桓也被调往江西省军区任政治部主任,六七月间又被调往总政先后担任巡视员和动员部长。后来,对于这段历史,在1961年和1962年,毛泽东曾两次和别人谈到罗荣桓,其中一条就是:“凡是我倒霉的时候,罗荣桓都是跟我一起倒霉的。”
二、建功山东、彪炳史册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罗荣桓在山东的光辉事迹,也就是他建功于山东的过程。
(一)东进山东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日军在占领平津地区后,沿津浦铁路进逼山东。国民党山东省主席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拥有10万大军,竟仓皇溃逃,十五万三千平方公里的山东大地很快沦入日军铁蹄之下。
山东,在当时的战略地位是:南接江淮、北迫平津,地处南北交通要冲,且为华北海上门户。建立山东根据地,作为联结华北和华中的纽带,与晋察冀和晋冀豫根据地成鼎足之势,对坚持敌后抗战,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中央根据形势需要,需要派主力部队进军山东。所以,1938年4月,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黎玉在延安向毛泽东主席汇报时,要求中央派一个主力团到山东去。毛泽东主席胸有成竹地说:“看来还要多去一些。”
抗战爆发时,罗荣桓35岁,正在延安担任军委后方政治部主任。1937年7月10日,调回红一军团任政治部主任。8月下旬,一一五师成立,师长是林彪,聂荣臻任副师长,罗荣桓任政训处主任(后很快改为政治部主任)。
根据中央意见,决定派一一五师进入山东。
1938年12月19日,寒冬季节,一一五师师部和第六八六团在代师长陈光、政委罗荣桓的率领下,从山西出发,行程约3000里,穿越敌人的几道封锁线,于1939年3月1日越过黄河到达山东郓城,由此踏上了齐鲁大地。
毛泽东后来赞扬说:“罗荣桓到山东的第一天,就想的是把山东全部拿过来,就想到为把全国拿下来尽义务。”
(二)军事才华
罗荣桓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令敌人闻风丧胆。在此举三个例子:
1.梁山歼灭战。1939年8月1日,湖西梁山一带的罗荣桓、陈光突然接到地方情报站送来的情报:有一股敌人已从汶上县城出动。这股敌人约有300多人,配备有十多挺轻重机枪,护送着两门各用四匹洋马牵引的野战重炮,另外还有一门步兵炮,于8月2日直奔梁山而来。这股敌人属于日军第三十二师团,领头的是个少佐大队长叫 长田敏江,据说是日本天皇的亲戚,骄横异常。罗荣桓等人听到这个消息,马上指挥部队设下埋伏,抓住时机向敌人发起了猛烈攻击。此战全歼敌人300余人,俘虏日军士兵6名,缴获大炮3门,轻重机枪10余挺、步枪200余支,并击毙了领队 长田敏江。
梁山一战,震动了鲁西,传遍了山东。梁山一带的老百姓敲锣打鼓,拉着西瓜、猪肉来慰劳部队。中央军委发来贺电,嘉奖参战部队。蒋介石也发来了一封嘉奖电报,还送来了三万块大洋表示慰劳。梁山战斗,也是抗战初期八路军在山东给敌人最沉重的一次打击。这次战斗的胜利,鼓舞了广大群众的抗战热情,以至在战斗结束后的半个月内,仅梁山周围、东平湖畔,就有3000多名青年踊跃参加八路军。
2.留田转移。从1941年起,日军在山东强力推行“治安强化运动”,频繁“扫荡”。11月初,驻山东侵华日军第12军司令官土桥一次中将亲自督战,调动日军3个师团、4个旅团再加上伪军共5万余人,向沂蒙山区突然发动多路、多梯队的“铁壁合围”大扫荡。这也是罗荣桓分工主持山东军事工作以后面临的一次最严峻的考验。
11月3日晚,罗荣桓率一一五师师部,移驻青驼寺东北的留田。5日,日军兵分为11路,在7架飞机、10辆坦克、数10门大炮配合下,从四面八方向留田一带合围。这时,一一五师师部、山东分局、山东战工会和抗大一分校一共2000余人,都驻在留田附近,而战斗部队只有一一五师一个特务营和山东分局的一个特务连。上午,敌人已将留田团团围住。中午,罗荣桓主持会议,提出向南、临沂方向突围。罗荣桓分析南面虽有敌人的指挥部,但必定空虚。随后,罗荣桓把特务营营长陈士法等叫到地图前面,用手指从留田、张庄一直指到距临沂城只有五六十里的高里,然后转弯向西,详细交代每经一地的注意事项,要求部队一律枪上刺刀、压满子弹,随时准备投入战斗。最后他又宣布了行动纪律:夜间不许说话,不许咳嗽,不许发出任何响声。
夜幕降临,敌人在留田附近的山头上点起了火堆。刺耳的马蹄声、嚎叫声,阵阵传来。狂妄嚣张的敌人只等天亮以后向我军发起总攻。这天晚上,月亮正圆,雾气迷漫,雾气与月光溶合在一起,使整个山野变得迷迷茫茫。几千名机关人员和特务营的战士们跟随罗荣桓坚定的步伐,悄悄地向南插去。在密集的封锁线上,罗荣桓选择了东西不过一公里半的间隙,命令部队快速通过。没有损失一兵一卒,于第二天拂晓到达离留田西南50公里以外的蒙山南麓护山庄,完全跳出50000人的包围圈。
随军突围的德国记者汉斯·希伯,于5日夜间亲眼目睹了我军不费一枪一弹、无一伤亡地突破了敌军的重重包围,心情非常激动,大加赞赏。他马上写了一篇战地通讯,题为《无声的战斗》,记载了这个在军事史上罕见的一个突围的经典案例,引起了轰动。留田突围,也堪称神奇的战争艺术作品。
3.翻边战术。从1941年起,由于日伪军的“扫荡”、“蚕食”,各个抗日根据地的处境日益困难。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挫败敌人,罗荣桓总结经验,根据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提出“翻边战术”。 翻边战术就是敌人打到我们根据地来,我们就打到敌人后方去,其精髓是“积极主动对敌斗争”,起作用就是分散和牵制进攻根据地的敌人兵力,调动敌人返回回扑,从而打乱敌人的军事部署,挫败“扫荡”和“蚕食”。
在1943年1月19日攻克日伪重镇郯城后,随后又乘胜打下郯城周围的18处据点。日军在马头设置的仓库物资,都成了八路军的战利品。1942年白家岭也是运用翻边战术的范例。
在以后的抗日战场上,山东逐步贯彻了“翻边战术”,大显神威,取得显著成效,逐渐把斗争推进到敌人的心脏中去。
对此,毛泽东曾评论说:“敌人蚕食了,是面向根据地,还是背向根据地?罗荣桓的翻边战术,不是战术,是战略。他掌握山东局面以后,敌人越蚕食,根据地越扩大。”这种战术,符合当时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实际,尤其体现出了积极对敌的主动精神和大无畏的必胜信心!
(三)根据地的发展
1.山东一元化领导格局。1942年,八路军给“扫荡”的敌人以重大打击,坚持了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也蒙受了重大损失。
罗荣桓和陈光总结了沂蒙反“扫荡”的经验教训,并向军委和八路军集总写了报告。尤其是山东的军事指挥上,一一五师和山东纵队仍然是两个战略单位,统一指挥的问题实际上还没有完全解决。山东分局、一一五师的领导之间存在分歧。山东根据地的问题,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
1942年4月,党中央委派刘少奇到山东视察工作。当时,刘少奇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华中局(原中原局)书记、新四军政委。4月10日,刘少奇(当时化名胡服)达山东分局和一一五师驻地临沭县朱樊村。刘少奇很快了解了山东地区敌、友、我三角斗争的形势,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先召集山东分局委员(朱瑞、罗荣桓、黎玉、陈光)以及萧华、陈士榘等人开座谈会,对山东的三角斗争形势作了具体的分析。山东分局根据刘少奇报告的精神,作出了《抗战四年山东我党工作总结与今后任务》的决议,对山东军民胜利度过抗战的艰苦阶段,推动山东工作的转变起了重要作用。
在1942年1月,中央军委指示,一一五师统一指挥全山东部队(包括山东军区)。1943年3月,根据中共中央对山东部队进行精简整编,成立新的山东军区。罗荣桓被任命为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并为一一五师政治委员兼代师长。从此建立了统一的军事领导中心,解决了山东武装部队统一指挥的问题。
同时,以山东分局机关为基础,成立分局委员办公厅,同司令部合并为一个行政管理单位。减少了领导层次,精简了机关。8月,中共中央决定山东分局书记朱瑞赴延安准备参加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朱瑞离开山东后,罗荣桓先是代理,以后正式担任山东分局书记。至此,山东根据地完全实现了党的一元化领导,军队和地方的一切工作,均在罗荣桓的统一领导下,黎玉、萧华是他的主要助手。他抓大放小、统筹安排,对方针政策、山东全局、重大军事行动牢牢掌舵,充分表现了一名革命家、军事家和政治家的风范。
毛泽东曾说过:“罗荣桓在山东,一直抓依靠谁,团结谁,打击谁的问题。什么是中心?就是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武装群众。少奇同志到山东,支持的就是罗荣桓。”
2.模范的执行中央政策。1944年,为了克服严重困难,坚持长期抗战,中共中央制订了一系列政策,当时简称“十大政策”。 7月28日,毛泽东就执行“十大政策”有关情况的十个问题电询各战略区负责人。8月12日,罗荣桓和黎玉致电毛泽东作出答复,阐述山东的基本做法,认为发动群众、联系群众是最主要的工作。这是因为减租减息是当时农村民主革命的主要内容,也是党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政策。
12月25日,毛泽东复电:“关于十个问题的答复,早已收到,内容很好,你们的路线是正确的。你们已有丰富经验。估计1945年,山东全党工作会有极大进步。”
罗荣桓认为,减租减息是发动群众的中心环节。1944年5月28日,在山东分局和滨海区委直接领导下,莒南县大店村召开了有本地和莒南县四乡及外县代表三四千人参加的斗争大会,斗争了恶霸地主庄景楼(外号“庄阎王”),控诉他残酷压迫农民,逼死人命的罪行。这次斗争大会,极大地鼓舞了农民的斗志,有力地推动了当时正在开展的双减运动。
同时,罗荣桓指示,在减租减息的运动中,要防止“左”的偏向,要把大地主和中小地主、顽固地主和开明地主和小土地出租者区别开来,还教育说服农民按规定交租交息,以推动各阶级共同抗日。“双减”以后,人民群众抗战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齐鲁大地涌现出参军、参战的热潮。兄带弟、儿别娘、父送子、妻送郎的感人事迹层出不穷,广大群众拥护军队的热情空前高涨,这就有了巩固的根据地、有利的战场、充足的兵源,为大反攻和战后保持我军优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毛泽东说:“山东是执行中央十大政策的模范。罗荣桓一到山东,就在谁领导谁,谁团结谁,谁统一谁这个最根本的问题上,坚持正确路线。”
3.发展经济、保障供给。1943年,为了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在罗荣桓等领导下,山东八路军很快掀起了一个开荒种地、帮助群众耕种和收藏的生产热潮。此时,随着生产的发展,经济工作在根据地占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在这方面,罗荣桓极为重视经济人才。中共著名经济学家薛暮桥原在抗大华中总分校工作,1942年在返回延安途中到达山东,朱瑞留他在山东帮助工作3个月。后来,薛暮桥在山东工作一直延续了12个月。中共中央来电催薛暮桥回延安。罗荣桓便一面复电中央要求将薛暮桥留下,一面反复征求薛暮桥的意见。他对薛暮桥说:“山东的经济工作还需要你呀!这一年你在山东工作成绩很大,我就不必多说,只想强调一点,经济斗争,是我们整个斗争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需要有你这样的专家来帮助我们。”
在当时那战火纷飞、生命朝不保夕的时刻,罗荣桓把经济工作等同于武装斗争,薛暮桥听了很受感动,便放弃了去延安的打算,表示愿意服从山东分局的决定。这样,他又在山东工作了5年,直到1948年秋才离开山东,期间功勋卓著!
举个例子:1942年流入山东根据地的国民党政府的法币有几亿元,山东抗日民主政府采取了断然措施,排挤法币,禁用伪币,大量发行北海币,建立独立自主的货币市场。随着解放区的扩大,北海币对法币和伪币的比价迅速提高。在1944年1月,1元伪币可兑换北海币1.5元,到1945年1月,便跌落到只能兑换0.15元北海币。北海币的购买力,上升10倍!因此,这时在山东根据地市场上,法币、伪币必然绝迹,许多游击区也逐渐变成北海币市场,就连某些敌占区的人民也暗地贮存北海币,以便购买根据地的各种物资。货币影响力的扩大,这已经不仅仅是共产党的威信影响了,而是广大老百姓发自内心的认可和选择跟着共产党走!“人心向背定成败”,经济工作的成功,为山东解放区的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4.加强政权建设和统战工作。政权建设,是共产党在局部执政的基本领导机构。1943年8月22日,山东省临时参议会第一届第二次议员大会决定将“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更名为“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选举黎玉、罗荣桓等人为行政委员会委员。参加这次会议的200多位参议员中,有很多党外人士,参议长范明枢就是一位在山东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民主人士。1940年,范明枢以76岁高龄当选为山东省第一届参议会的议长。1941年后,尽管敌人反复“扫荡”沂蒙区,环境非常险恶,范明枢仍坚决同沂蒙人民一起坚持斗争。在范明枢81岁高龄时,罗荣桓亲自报请中央批准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山东的局势随着一连串战役攻势的展开,抗日的烽火已经燃烧到敌占重要城市和交通要道附近。沦陷区与城市工作显得日益重要了。1943年7月,山东分局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发出了《关于开展大城市工作的指示》。1944年9月,罗荣桓主持召开了山东分局城市工作会议,学习了1944年6月5日中央发出的《关于城市工作的指示》,研究了发动城市及交通要道的千百万群众,争取伪军、伪政权,准备武装起义,以里应外合的方式收复大城市等问题。会后,各地把城市交通要道工作提到与根据地工作同等重要的地位,抽调大批干部建立和加强了城市工作机构,并向山东各城市和交通要道加强了打入和派遣工作。
后来,毛泽东说:“罗荣桓是执行上级指示的模范,也是善于提不同意见的模范。百团大战不能说都不对;但是,罗荣桓不参加百团大战,集中力量抢占山东的地盘,这很了不起。”
5.果断处理湖西肃托事件。1939年8至10月,山东湖西地区在微山湖以西的苏鲁豫边区(也称湖西边区),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肃托”事件。湖西的“肃托”,是湖西区军政委员会主席王凤鸣、湖边地委组织部长王须仁和苏鲁豫边区党委书记白子明的主持下进行的。在一个多月内,有几百名党员、干部,被扣上“托派”的帽子关押起来。在湖西“肃托”中被关押待处决的党员、干部多达数百人,所使用的刑罚包括毒打、坐老虎凳、灌辣椒水、过电(用手摇电话机)、点香烧脸、用子弹刮肋骨、压杠子等七十二种酷刑。
湖西“肃托”事先并未向上级请示,山东分局和一一五师开始都不了解湖西那里的具体情况。罗荣桓得知湖西在“肃托”中杀了很多人、著名的红军将领梁兴初也被王凤鸣抓起来了。罗荣桓感到问题严重,马上打电报,叫王凤鸣立即停止捕杀。罗荣桓同郭洪涛一行渡过微山湖直奔单县及时制止了恐怖迫害。
经过调查,罗荣桓和郭洪涛一致认为,湖西的“肃托”是靠逼供信搞起来的,因此不需要一个一个的调查,决定快刀斩乱麻,除几个案情比较复杂的,其余统统释放,恢复原来的工作。
几百个“囚犯”,包括梁兴初、李贞乾、郭影秋等人,一下子自由了,这好像春潮冲破冰封,仿佛黑夜突见光明,人们很难掩饰激动的心情。释放的人们在一起开会,再也抑制不住自己,接着是一片激动的哭声。
其中,迅速及时的处置湖西事件,罗荣桓的个人因素,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果断地处理湖西事件,充分体现了他做事情是为革命事业考虑,出于公心、襟怀坦白。
6.审慎开展整风审干。1943年7月间,在延安担任中央总学习委员会副主任的康生作了《抢救失足者》的报告。康生夸大敌情,说党内军内“特务如麻”,并据此提出了开展“抢救失足者的运动”,搞反特扩大化。10月9日,罗荣桓在山东主持起草的《关于在整风中重新审查干部的指示》中,对山东干部的政治状况作了一个总的估计。他说:坏分子只是个别的,不是大批的,更不是“如麻”,(从这件事情上充分表现了他的实事求是精神)。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当康生的《抢救失足者》的小册子传到山东后,罗荣桓看了一遍便吩咐:“不要下发。”
此后,山东各地按上级要求,在开展了坦白运动时,对待反省坦白的人,坚决执行“坦白从宽”、“一个不杀、大部不抓”、“反对逼供信”的方针,并及时对他们进行了细致耐心的思想教育。山东反省坦白的做法,得到了中共中央的肯定。1944年5月13日,中央在《关于反对反奸斗争‘左’的错误给各地的指示》中指出:“山东分局运用这种坦白方法,取得很好的经验。”直到1944年9月,整风已进入审干与防奸的阶段,罗荣桓也只是先在一些单位进行试验,而不普遍展开,他认为不能机械地照搬延安的做法。1944年12月21日,罗荣桓以他个人的名义向山东各地区发出了《关于审干问题意见》,同时报告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他要求把整风和审干不能混在一起。这样,使山东避免了反奸斗争的扩大化。在当时的全国各个根据地中,山东根据地成为唯一没有开展“抢救”的“特区”。
在这里,只是借用毛泽东评价,就看出山东这场整风运动的基本特点。毛泽东事后说:“罗荣桓领导的整风,把主要目的放在从检查领导思想作风开始,到改进领导思想作风结束。重点是端正路线。而且抵制了延安的‘抢救运动’,这很难得。”
关于罗荣桓的品格,毛泽东说:“罗荣桓的品格,用十句话概括:无私利,不专断,抓大事,敢用人,提得起,看得破,算得到,做得完,撇得开,放得下。同我一辈子共事的人,只有罗荣桓。再还有邓小平。”
(四)抱病工作。原先罗荣桓就有很重的痔疮,在山东期间,罗荣桓因为过度劳累,身患重病。由于经常便血,有时甚至大量出血,身体渐渐虚弱。1942年12月,有一天晚上,罗荣桓从屋里出来小便,夫人林月琴替他打着手电,那天大雪刚过,她突然发现雪地上一片红色,林月琴赶忙去请医生。经医生检查,小便颜色很红,还可以看到血块。两三天过去了,罗荣桓仍然天天尿血,一直持续了一个多月。他的脸色发黄,人也消瘦了,两个眼窝也凹陷下去。病情日益加重,每天尿血不止。
罗荣桓曾于1943年3月11日致电中央,要求准许他休养半年。但是毛泽东、朱德于12日复电:“你的病情如果还不是很严重,暂时很难休息。”所以,罗荣桓便时常躺在担架上指挥作战和工作。后来,直到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听说罗荣桓身体虚弱之至,建议到新四军找国际友人、奥地利的泌尿科专家罗生特治疗后,才得以好转。
这种情况:一是中央知道山东离不开罗荣桓的主持,二是罗荣桓的是真正在舍生忘死的付出和努力。正是像罗荣桓这样的革命者的这种感天动地、无私无畏的付出,才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一步一步地发展壮大、才促使了中国共产党的事业一步一步地发展壮大、缔造出伟大的苦难辉煌!
三、继往开来、垂范后世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罗荣桓迅速组织力量,指挥山东五路大军攻城略地,扩大力量。
经过一个多月的大反攻,山东全境大部分解放。解放县城46座,攻克烟台、威海等6个重要港口,占领火车站35处,歼灭了据守这些城市中拒绝投降的日伪军6万余人,给国民党庇护下的山东日伪残留力量以歼灭性的打击。此外,还切断了津浦、胶济和陇海3条铁路线。至9月,山东5个解放区已完全连成一片,并与华中解放区和冀鲁豫解放区扩大了直接联系。至9月,山东八路军总人数达到27万,约占当时我军总数的23%;民兵发展50万,占全国民兵的19.2%,自卫团发展到150万人。
山东解放区的胜利,直接增强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共谈判中的地位。1945年9月15日,周恩来在重庆同国民党代表谈判时指出:“山东解放区迄今收复80余县,均已实行民选县长,治理民政,只等中央承认加委……”。由于山东绝大部分地区已经解放,9月19日,周恩来又提出山东应作为由中共方面任命省长的4省之一。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山东,大大加强了中国共产党在战后的地位,无论是为战还是为和,都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此后,根据中央“东北方面主要靠山东出兵”的指示,罗荣桓等先后组织去东北的部队共有6万余人、地方干部4000余人,分3批经海、陆两路北上东北,投入到波澜壮阔的东北解放战场中去。
同时,为了山东的解放和发展,在罗荣桓建议下,留下了40多个团,其中有主力第四师、第八师和新编第五师、山东军区特务团大部、16个警备旅和各军分区的基干团,加上地方武装等有20余万大军,还留下了许多优秀干部为以后解放战争中的山东战场,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1945年11月5日,罗荣桓一行乘坐的6条汽船,离开龙口码头,向北驶去。罗荣桓怀着恋恋不舍的感情,辞别了山东根据地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投入了大转折的东北战场的三年解放战争中去!
罗荣桓在山东战斗了将近七年。在这难忘的七年中,他与山东人民一起浴血奋战,一起度过了艰难的岁月,一起分享了胜利的欢乐。他对前来送行的人说:我感激山东人民对我的哺育和支持,我喜欢山东人民忠厚勤劳勇敢的性格,我更钦佩山东人民为抗日战争做出的巨大贡献!
当然,山东人民也永远不会忘记,罗荣桓作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为山东抗日斗争的胜利,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历史将永远记载着他的丰功伟绩。
毛泽东有专门对山东根据地评述说:“山东只换上一个罗荣桓,山东全局的棋就下活了。山东的棋下活了,全国也就活了。山东把所有的战略点线都抢占和包围了。只有山东全省是我们完整的、最重要的战略基地。北占东北,南下长江,都主要依靠山东。”
本文作者来自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