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效周,原名武衍文,字效周,曾用名周向荣、吴学周,1912年5月13日生,山东省宁阳县东庄乡北鄙村人。其父老实巴交,勤俭持家,一心想买地发家致富,大哥也曾想当兵升官发财,但都未能如愿。受家庭影响,年幼的武效周也幻想长大后做买卖发财富家光宗耀祖。他11岁入本村私塾读书。学习间,他常听一些进步师生议论:什么孙中山领导革命推翻了清皇朝……,窃国大盗袁世凯恢复帝制……,什么军伐混战、民怨沸腾……,什么美、英、日帝国主义武装干涉我北伐战争……,什么日寇蓄意制造济南“五三”惨案等等。他也和广大师生一样,对此愤恨至极。同时,他认识到没有国,哪有家?原有的那些发财致富梦也随之荡然无存了。
1929年,东庄办起了高级小学,武效周考入了该校。在此,他进一步受到了爱国主义熏陶。他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华国土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人民任人欺辱,其原因是国家衰弱、民心不一。只有全民族团结起来,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打倒列强,我们的祖国才能由弱变强,人民才能挺直脊梁。1931年7月,武效周考入山东省立第十中学。不久,“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占我东北三省,蒋介石奉行不抵抗主义。全校师生也和全国人民一样无不义愤填膺。尤其是冯玉祥先生到该校演讲,强烈抨击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更使师生们倍受教育和启发,武效周的一腔爱国热情也在胸中激荡。火热的学习生活,使他更加奋发向上。可惜家室逾加冷落,求学乏资,他不得不辍学一年。1935年暑期,他于十中毕业,回到家乡东庄高级小学担任教务主任兼教授地理、数学课程。
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武效周和其他进步师生立刻行动起来,在校内外,大力宣传抗日救国,呼吁民众要积极投入到抗日斗争之中去。同年11月,泗水籍共产党员周蓝田借探亲访友为名来到东庄,向他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并商讨了有关发动抗日武装的问题。不久他和朱蓂阶一起在本区发动23人的抗日武装,并由朱蓂阶带领于1938年1月24日参加了由山东省委直接领导的徂徕山起义。朱率队走后,武效周留本地继续发动武装。1938年阴历正月初三,省委书记黎玉派共产党员王一平和朱蓂阶回宁阳九区进一步发动抗日武装。武效周即把在东庄北酒店(源茂泉酒店)、南酒店(德森永酒店)动员的枪支及钱款交给了王一平和朱蓂阶,并与他们一起很快动员了80余人枪,和本区先期参加起义的20多人合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七中队”,朱蓂阶任队长,王一平任指导员,他任文书。1938年4月29日,“四支队”在莱芜整编,改番号为“山东人民抗日联军独立第一师”。原七中队被编为二团一营三连,朱蓂阶任连长,武效周仍任文书。
1938年5月21日,中共山东省委在徂徕山北侧的南上庄召开省委扩大会议,省委书记郭洪涛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指示。本月底,山东省委扩大为苏鲁豫皖边区省委。为落实南上庄会议精神,边区省委决定从“四支队”抽调得力干部加强鲁中各县党组织建设。于是,朱蓂阶、武效周被派回东庄区开展工作。东庄位于宁阳县东部,西临津浦铁路、东通沂蒙山区,周围有华丰、禹村、孙村等煤矿。该区驻有日军4个中队、伪军3个大队,是日军在泰南控制的心脏地带。武效周和朱蓂阶来到后,按照省委领导“宜以灰色面目出现建立政权”的指示,认为日军在推行“华北自治”,用“自治”的名义建立政权适合敌人的口味。于是他们便与宁阳九区、泰安七区教育界进步人士范丙章、李冠三、查丹宸等商定,在宁阳东庄和泰安石崮一带建立一个外白内红的抗日政权。因地处宁阳、泰安两县边境,这个政权便命名为“泰宁边区人民自治委员会”,简称“自治会”。接着召开了地方进步人士、开明绅士、抗日积极分子会议,推举“自治会”主任委员、常委和委员共23名。朱蓂阶当选为主任委员、许仁安为副主任委员,武效周主要负责联络工作,机关驻北鄙村。“自治会”一开始就置于党的直接领导之下,中共泗水县委书记孙汉卿及周蓝田、张林夫等领导常到此活动,指导工作。8月,武效周由周蓝田、张林夫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武效周发展了赵选辰、田培宗、田培珍入党,并相继建立了党小组、党支部。
“自治会”是泰宁边区的最高政权组织,下设若干村政权。两级政权均配两套班子,执行两种任务。即:一是以维持会、自卫团伪政权的面目与敌周旋;二是利用公开的伪政权为掩护履行抗日民主政权的义务。1938年10月,中共曲泗县委成立后,县委充分利用“自治会”的合法名义,全面开展了党的各项工作,并将县委机关由泗水的黄土崖移至自治会驻地北鄙村。为了掩护县委的工作,在“自治区”内成立了以武效周、马焕文为团长的“青年战地服务团”,简称“服务团”。县委的同志们都以“服务团”团员的身份开展各项抗日工作。1938年底,由于“自治会”内的党组织不断壮大,县委建立了中共东庄分区委,武效周、赵选辰先后任书记。
1939年9月,中共山东分局第一区党委第三地委决定将中共曲泗宁县委改建为中共曲泗宁中心县委。武效周任县委委员,县委政府工作部部长。1940年2月,曲泗宁中心县委撤销,建立中共泗水中心县委。县委为进一步加强对“自治会”的领导,于同年建立了中共泰宁工委,武效周任书记,隶属泗水中心县委。因形势需要,同年7月,“自治会”公开为八路军驻泰宁办事处。至此,泰宁工委、泰宁办事处归属于中共鲁南一地委。
从1938年5月“自治会”建立,至1940年7月“自治会”完成了其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其间分别在中共泗水县委、中共曲泗宁县委、中共曲泗宁中心县委、中共泗水中心县委的领导下,其辖区由起初的20多个村庄,发展至117个。它以特殊的身份,特殊的方式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为曲泗泰宁这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建立了泰宁大队。表面上为敌人维护“自治”,实质上除奸反特,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建立了党的地下交通线。分别在南驿车站、老庄子、陈美庄等村设立接待站,确保了鲁中、鲁南和滨海抗日根据地通往冀鲁豫、泰西,直至延安的这条交通线的畅通。曾先后接待和护送了陈光、罗荣桓、徐向前、朱瑞、肖华、韦国清、林乎加等领导安全过往津浦铁路,同时运送了大批过往军用物资;成为抗日前线小后方。我主力部队来此作短期修整,“自治会”筹粮筹款为其补充给养、枪支弹药,伤病员亦可在其隐蔽医院得以救治康复,“自治会”还将区内各村自卫队集中起来经短训送往主力部队。同时,“自治会”为我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干部,我党在该区经常把党员、抗日积极分子集中起来进行教育培养,使其提高觉悟和实际工作能力,并把一批批先进青年送往山东分局党校、抗日军政干校及鲁南区党委随营学校学习,结业后奔赴各抗日战场。这一时期,武效周按照党的指示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到“自治会”的工作中,他置生死于不顾,以不怕艰辛、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克服了一些难以想象的困难,完成了党交给的一个又一个的光荣任务。他亲历了“自治会”创建、发展、转制的整个过程,为之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自治会”的丰碑上凝结了他的智慧、汗水和心血。
1940年10月,鲁南区党委撤销泰宁工委,建立中共泰宁县委,武效周任县委书记兼泰宁县参议会副会长。时值抗日战争进入极端困难的时期,从1941年3月开始,日军在华北先后推行了5次“强化治安”运动,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大规模“扫荡”、“蚕食”,实行残无人道的“三光”政策,企图摧毁人民军队和抗日根据地。泰泗宁边区的抗日斗争形势亦日趋恶化。至1941年夏,敌人已封锁、控制了泰莱平原,泰南区渐被伪化。搞曲线救国的万金山公开投敌,被敌人委任为泰南剿共司令。敌人在宁阳九区的东庄、华丰、东崔家庄、陈美庄等村镇,泰安七区的楼德、南石崮等村镇都安设了据点。鬼子、汉奸三天两日拉网清乡,合围“扫荡”。党组织和地方武装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群众苦不堪言。在这种情况下,武效周带领党员干部、县区武装,坚定信心,克服困难,组织军民进行反“扫荡”、反清乡,巧妙地与敌人周旋,把握每个可以利用的机会,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卓有成效地破坏了敌人“以华治华,以战养战”的方针,保护了人民,巩固了根据地。
1941年10月,武效周调任鲁南区党委农救会组织委员。1942年7月,调至山东分局建国学校学习。翌年7月结业,被鲁中区党委派至津浦铁路泰宁至吴村段工委,任工委书记,代号利贞祥。其主要任务是负责党的情报工作。1944年10月,调中共山东分局党校学习。
1945年8月,武效周于中共山东分局党校学习结业,分配到中共泰安城工委,专做泰安城区的伪军工作。9月底,不幸被捕。在狱中,敌人用皮鞭抽、用烧红的钢筋烙,打得他肉落骨出,但不管怎么严刑拷打,他都守口如瓶,毫不动摇,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无畏气节。1946年2月,被党组织营救出狱后,到鲁中区工作。1947年7月,莱芜战役时,任兵站站长,后到渤海区参加整党。因牢狱生活的摧残,他的身体严重地垮了下来。故此党组织派他去黄河北养病。病愈后,调至华东土改工作团二分团,先后任副团长、团长。1948年下半年,调任滦北地委临邑土改工作团团长。土改结束,留任中共北临邑县委副书记。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春,武效周调中共山东省委土改训练班学习。同年7月任中共淄博地委农委副书记,后任书记。1952年7月,调任洪山煤矿党委副书记,从此,他与煤矿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1953年春,淄博矿务局成立,他调任该矿区工会主席。1955年任矿务局代理党委副书记。1956年下半年,调至华东煤矿工会,先后任副主席、主席。1959年3月,调至新汶矿务局,先后任副局长、代理局长。1960年,错划为右倾分子,1961年下放劳动改造。1962年平反,恢复原职。1964年调至枣庄矿务局搞“四清”工作。1965年,调徐州华东煤炭公司,任工会主席。1968年被打成“叛徒”,受到无情批斗,后下放改造。1970年得以平反,重新回到新汶矿务局,任革委会副主任。1976年任矿务局顾问。1984年离职休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