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季节雨水淅淅沥沥的间断下着,21号上午,我和学姐踏着朦胧雨雾,前去采访家住在赣榆县城西镇仙一村的抗日老战士刘昌顶爷爷。
骑着车子穿越田间公路,走了好一会儿,我们见到了这个有些与世隔绝的小村庄,如同陶潜笔下的桃花源,生活安静环境优美。爷爷家是单独坐落的一套两层小楼,不算特别好看,却透着淡淡朴实的百姓气息。一楼的床上,爷爷静静地躺在那儿,听着儿子,媳妇儿与邻居道那些家长里短,笑着,却不说话。大抵是爱抽烟的缘由,爷爷近两个月查出了肺癌,治疗再加上病痛的折磨,一米七八的汉子消瘦地厉害,只剩的皮包骨,疼痛的时候只能挂几瓶药水缓解疼痛。看到我们前来,强忍着疼痛,坐了起来,向我们报出来自己曾经的部队,姓名等等,模糊不清的声音向我们传递的确是钢铁汉子对于这些年自己严于律己的追求,有些泪下。所以,我们只是简单采访了几个问题,大都由孝顺的儿子儿媳妇代为回答。
1941年到1944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日子。因为赣榆处在交通要道之间,为了阻止日军南下会和,一场场艰苦的战役就此打响。在这徐福故里,热血儿女们就此加入了抗战队伍,保家卫国,就算流尽最后一滴血,也要抵制外敌,刘昌顶和同村的许多人也加入了抗日的队伍中参加的是八路军115师教导二旅。入侵日军占领赣榆后,沿海岸设置了诸多炮楼和据点,把关卡守得死死的,注定了这将会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役。1941年3月,八路军115师教导2旅在代师长陈光和政委罗荣桓的指挥下,与山东纵队2旅配合,打响了青口奔袭战。
刘昌顶和战友们的任务是打青口、朱堵一带的日军岗楼。入伍没多久,刘昌顶便加入了战斗,第一场是攻打店子村。店子村离老人的家乡仙一村不远,是日本人建立的据点之一,战争打响后,老人和其他战士们冒着战火,披着湿棉被轮番运送弹药,正如老人所说,没有听到日本鬼子们的大炮声和枪声才觉得可怕,因为不知道它们将会降落到哪里,听到了,才能更好地判断前进。时事造就英雄,刘昌顶就这样在战争中成长起来,逐渐从少年长成了英勇果断的男子汉,曾担任滨海一团通信员,班长,副排长等职,参加过甲子山战役,赣榆战役,淮海战役等。
在采访爷爷之前,我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爷爷说的话语。
有记者问到:“条件那么艰苦,共产党为什么能打胜仗?”
“为什么?共产党依靠群众,俺熟悉地形,哪高哪低,哪能藏身哪有河,清清楚楚,都是晚上摸黑打。”刘昌顶老人深情地说:“共产党还有一条好,负伤的、牺牲的战友,没有被撂下的。哪怕晚上到敌人阵地上‘偷’,也要把战友的尸体背回来。”
当我向老人询问这一段话的时候,他不禁泪眼迷离,“当初一起去参加抗战的人好多,最终却只剩我一个,我的老战友们啊,现在你们都在哪里?”
老人一生对自己要求很高,并且常常要求自己的子孙要勤俭持家,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这样美好的日子才能长久。
采访完毕,我们又踏上了回去的路途,微雨燕双飞,小村翠色正浓浓。
徐州医学院 徐璐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