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故事】
赵秀英1945年参加八路军,跟着新四军长江游击支队,从山东打到东海再到江苏附近,后来转到华东军区九分区运输部队,最后在南通定居。那时的部队不像现在这样有严格的兵种区分,更多时候一个兵要身兼数职。她最常做的就是照顾伤员,当然也曾上过战场,扔过“手榴弹”。
被问到为什么会选择当兵保家卫国时,她说那时日子过得很苦,留在农村也生死未卜,当兵还能有饭吃,能保护自己,是当时最好的选择,而且那时候人人都去当兵,根本不需要犹豫。
谈到那段炮火中的艰难岁月,老人说自己都快忘了,自己当时才23岁,现在都94了,只记得吃的是蕃芋叶子、黄豆饼,自己从山顶滚到山下都没事,其他是是非非,那些喧嚣的血难史已经模糊了。
不但赵秀英老人是令人敬佩的老革命,她的丈夫也是一位值得铭记的英雄。赵秀英的丈夫名叫陈圭林,1937年参加革命,隶属于粟裕的部队,是个老炊事班长,抗战时为了转移一个兵工厂被日本人的弹片炸伤了腿。赵秀英说当年自己家里本来介绍了一个三十多岁的山东男人给她,可她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父母之命。正好来了八路军,自己就跟着部队一路冲杀,没想到在一次救治伤员的过程中遇到了腿部炸伤的陈圭林。那时战士如果不受伤也没有机会结婚,而如果没有她的叛逆之举,也没有两人的相遇,革命伉俪就这样结合在一起。
赵秀英老人对儿子要求也很高。据儿子陈金才所说,自己出生在1947年,还是战争飘摇的时代。父母从小对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自己也对革命与军队有极强的感情,成年后受父母影响也投身军旅。听父母回忆,自己年幼时跟着部队转移,无奈和父母失散,幸好大部队在后方“捡回”了他。父母一直以军人要求自己,生活简朴,家风严谨。
赵秀英老人唯一遗憾的事就是曾经一起作战,生死与共的战友们都失散了,现在自己一个人感觉有些冷清。赵秀英说现在老兵已经不多了,但是这段历史不会过去,希望我们大学生不要忘记这段历史,感恩祖国,珍视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