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篓子”胡怀梅(文/靖一民)

白旄柳 发表于2017-09-06 18:53:32

1985年冬天,我回到自己的故乡——临沭县白旄乡柳庄村采风。在乡电影管理站工作的靖美谱告诉我,乡驻地有一位名叫胡怀梅的老太太能讲很多故事,是四乡闻名的“故事篓子”。于是,我便与靖美谱一同到西白旄村胡怀梅家拜访。但好事多磨,胡怀梅的家门紧闭,我们没能见到这位老人。村里人告诉我们,胡怀梅不仅会讲很多故事,而且还是小有名气的“土先生”,她经常用土方给乡亲们治病,且治愈率很高。根据村里人提供的线索,我们骑着自行车跑了几十里路,找了数个村庄,最后才在一户农家找到了她。

胡怀梅的身材不高,那饱经风霜的身体显得有些单薄,但精神极好。她口直心快,待人热情,见了陌生人自来熟。当她了解到我们的来意后,很爽快地说:“我别的不会,就是会拉呱(当地人习惯称讲故事为“拉呱”)。说吧,想听什么样的?”我让她随便讲,谁知她一口气讲了十几则故事,仍意犹未尽。我知道,我遇到了一位少见的故事讲述家。

1111.jpg

胡怀梅的人生道路十分坎坷。1915年,她出生于临沭县郑山镇轩庄子村的一户贫苦农家。她的曾祖父虽是前清举人,但到了她祖父这一代家业就已衰败,父亲和叔父分家时,仅分得8分地。因为仅靠种地无法养活一家老小,胡怀梅的父亲只好在农忙时到地主家当雇工,农闲时则做木玩具走街串巷叫卖,以求养家糊口。胡怀梅生长在这样的贫穷农家,自然不会有什么“金色的童年”,她的幼年基本上是在贫困饥饿、兵荒马乱中挣扎着度过的。据胡怀梅老人自己介绍,她虽然是一个贫苦农家的女儿,但幼时的她却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小姑娘。有一次,父亲外出卖木玩具去了,村里突然来了土匪,母亲听见枪响,抱着弟弟、妹妹迅速躲进了门外的柴垛里,她没来得及躲藏,被土匪堵在了屋里。两个土匪进屋后,见只有一个小姑娘在家,就想把屋里仅有的半升麦子拿走。胡怀梅机智地说:“那半升麦子是给人家留的。”土匪问给谁留的?她就说是两个大人,都拿着手枪。土匪听说都拿着手枪,怕遇着当官的,就乖乖放下麦子走了。母亲从门外进来,抱着胡怀梅就哭,她没想到女儿这么聪明。

胡怀梅21岁时嫁到本县东白旄村,婚后六年没有生育。丈夫在医疗事故中死去。没过多久,土匪又深夜闯入她家,把家里的粮食和衣服等物抢劫一空,又打残了她的公爹。在那些以泪洗面的日子里,时年27岁的胡怀梅虽有改嫁的愿望,可她不忍心丢下残废的老人,自己也深受封建礼教束缚,一时没有勇气改嫁,只好忍痛过着凄苦的寡居生活。第二年,为了寻求精神寄托,胡怀梅加入了圣贤道。也就是在那年秋天,八路军来到村里宣传抗日救国,胡怀梅提高觉悟脱离了圣贤道,被乡亲们选为村妇救会长。从此,她决心跟着共产党走。

1955年,胡怀梅改嫁到西白旄村,与一位名叫刘宝祥的人结了婚。刘宝祥当时是41岁,家里很穷,结婚时还是借了别人的屋做的新房。可夫妻俩互相体贴、同病相怜,日子过得挺顺心。由于婚后不能生育,老两口先在本村抱了个女孩当闺女,后又收养了一个讨饭的青年做儿子。这之后,每逢过年过节,胡怀梅都会买些稀罕东西,让儿子带着回安徽老家看望生身父母。有人劝她说:“你心眼太直了,这样下去,儿子会跑的。”胡怀梅却说:“就是喂条小狗,日子多了还得回去认认门呀,别说是个儿子。”村里人都夸她心眼好,懂礼。胡怀梅对养子养女好,养子养女也像亲生儿女那样孝敬她,在胡怀梅的晚年,她和老伴刘宝祥全依靠这对儿女赡养。只是她的老伴没享几天福,就于1984年病故了。

胡怀梅的长辈虽然没有财产传给后人,但却通过讲述民间故事,把最宝贵的民间精神财富传承给了胡怀梅。胡怀梅的祖父、父亲、母亲都会讲故事,不论是谁有时间,都愿意讲故事给胡怀梅听。幼时的胡怀梅记忆力惊人,当天听大人讲的,不论长短,第二天都能转述给小伙伴们听。胡怀梅的父亲曾风趣地说:“谁说俺家的坟脉不好,不是也出了个拉呱的(讲故事)嘛!”胡怀梅的堂祖父是个老秀才,在镇里开药铺。幼时的胡怀梅经常到铺子去,学针灸,用中草药给人治病,听堂祖父讲故事。胡怀梅18岁那年,为了躲土匪,她住进了姥姥家,认识了表叔家雇的一位长工。这位长工会讲故事,每天晚上胡怀梅都到表叔家,一边剥花生皮,一边听长工讲故事,听了整整一个冬天。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一个连在胡怀梅的村子里驻守了很久,住在胡怀梅家的一位炊事员是个故事篓子,胡怀梅从他那里学到了许多故事。除此之外,胡怀梅还喜欢听书看戏,只要四周村子里有说书唱戏的,她从不落空。胡怀梅虽然没有文化,但她的记忆力超众,只要是看过的戏剧、听过的段子,她都能牢记下来,并原原本本地讲给别人听。

胡怀梅是一位心灵手巧、多才多艺的农村妇女,许多事情一看就明白,一学就会。她不但禀承了父亲那种豁达开朗的性格,而且喜欢串亲访友、广泛社交,在最困难的时候,就是乞讨要饭,也没有垂头丧气过。她性格随和,有副热心肠,村里每每有人娶亲嫁女,她都会帮人家绣花、剪窗纸、描红画绿;谁家需要做衣服了,她又会帮忙裁剪、缝纫,并保证穿在身上舒展合体;大人小孩有个头疼脑热的,她就用学会的医术给病人治疗,针灸、拔火罐,再配以自己熬制的中草药,疗效还真不错。胡怀梅还好管闲事,张家婆媳不和,听她讲几个故事关系就得到改善;李家两口子打架,经她调解说合,从此就过得和睦美满。几十年来,胡怀梅的足迹遍及临沭县的许多村庄。正因胡怀梅结交广泛,她听到的故事也就比一般人多,加之她记忆力非凡,伴随着故事的积累,她成为一位四乡闻名的“故事篓子”也就不足为奇了。

胡怀梅讲述的故事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彩,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这些故事不仅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和对人生的真切感受,而且为研究沂蒙地区的历史、文化、语言、民俗等课题提供了一份极其珍贵的资料。

从笔者已整理出的故事可以看出,胡怀梅讲述的故事大体可以分为五种类型:

一是讲述传统生活内容的故事居多,有反映父母、兄弟、夫妻、婆媳关系的,有反映长工与地主、穷人与财主、百姓与官府之间矛盾斗争的,也有巧女、机智人物、傻女婿故事。这些故事贴近生活,融入了普通百姓的道德准则和对社会与人生的深刻理解,是当地群众百听不厌的故事。二是帝王将相、清官、文人传说故事也不少,由于胡怀梅的祖上是读书人,她幼时便有机会听到许多历史人物故事,因此在她讲述的故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讲周文王、孔子、甘罗、欧阳修、康熙、乾隆等历史名人和帝王故事的。这些故事构思巧妙、内容风趣,所涉及的人物都是在民间有一定知名度的,“故事迷”们自然也乐意知道他们的轶闻趣事。三是民间案情故事占了一定的比例,如《让妻》《巧破偷奸案》《替死》等。胡怀梅长期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在漫长的岁月里,她时常能听到一些离奇的案情。由于这些民间案情大都是一波三折,讲述起来深受“故事迷”们欢迎,胡怀梅自然就愿意讲述。只是,从已录音的故事看,这类故事所占比例很小。四是有大量的动植物故事、神话故事和带有神话色彩的神性故事以及怪孩子故事,如《黑狗戴乌纱》《生龟拦轿》《蛤蟆儿》《亚拉射月》等,在胡怀梅讲述的故事中都属精品。特别是她讲述的《孟姜女献皇袍》的故事,长达万余字,不仅情节曲折复杂、语言简练准确,而且唱词生动感人,足见胡怀梅的记忆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有多强。五是爱情故事,这可能与她的爱情经历不美满有关。她年轻时,曾与那位会讲故事的八路军的炊事员有过一段恋情,可惜那个她一生中唯一深爱过的男人随军南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或许是为了纪念那短暂的恋情,胡怀梅不但一生都在讲述着从那位炊事员那儿学来的故事,而且还格外喜欢讲爱情故事。她所讲述的爱情故事,很少铺述缠绵的情节,故事中年轻女性的性格大都很刚强,男主人翁往往借助她们的支持和鼓励,才在困境和忧患中振作起来,最后得以功成名就。这大概与胡怀梅的自身经历有关,也正体现出了故事家的个人因素和风格。

由于自身经历和受父母的影响,胡怀梅讲述的故事多是同情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社会中的弱者和被迫害者的,她把“善有善报、恶有恶果”作为故事的核心和生活真理来传播,许多故事中都流露出对地主老财、地痞恶霸、官府显贵们的蔑视和无比痛恨。胡怀梅常对人说:“为男为女在世间,良心行为要当先;为人不懂世间礼,枉在人世走一番。”

胡怀梅在给乡亲们讲述故事时,常会融入自己的观点,用三言两语表达她对故事的看法和评价,并通过议论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如在讲述《姜素贞钓鱼》时,讲到姜素贞大冬天在江沿上咬下左臂肉作诱饵,钓鱼孝敬病中婆母,感动了南极仙翁下凡来成全了她。胡怀梅就使用了揶揄的插语。她说:“拉呱的没办法,就把神仙拉。”在胡怀梅讲述的许多故事中,每当主人公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和矛盾时,就会有仙神鬼魂来搭救,这种表现手法使得她讲述的故事有着某种神秘感,更容易吸引听众。

胡怀梅到底能讲述多少则民间故事呢?我没有认真统计过。但1985年冬天,我请她连续讲述了10天,录制了300余则故事,她似乎还有许多故事要讲。由此可知,她的确是一位记忆力超众的“故事篓子”。特别让人称赞的是,她讲述的故事题材广泛、类型齐全,无论是叙述语言还是故事情节,都有极高的研究和欣赏价值。我从中挑选出五篇整理后,交给了《民间文学》杂志。该杂志对这组稿件给予了高度重视,不仅将五篇故事全部安排在1986年第6期上刊出,而且还配发了胡怀梅的多幅照片和我的采风照,并同期刊发了该杂志社的编辑华积庆先生撰写的长篇评论。与此同时,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也从已整理出的胡怀梅讲述的故事中挑选出62篇,编入了《四老人故事集》一书。

111.jpg由于胡怀梅讲述的故事有着独特的研究价值,这些稿件刊印后,立即引起国内外民间文学界的关注。世界著名学者、美籍华人丁乃通教授从美国致函《民间文学》杂志社,对胡怀梅讲述的故事给予高度评价,并索要有关资料想介入研究;国内民间文学界的一些学者、专家也纷纷撰写论文,从民俗学、语言学、社会学等角度,对胡怀梅讲述的故事进行研究。1987年7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与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在临沂召全了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对胡怀梅讲述的故事进行了深层次研讨,并给予了充分肯定。与此同时,山东电视台、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大众日报》《齐鲁晚报》《走向世界》等10余家媒体,先后报道了胡怀梅的事迹。

2011年,我又整理出她讲述的70篇故事,以《口头传统新档案》为书名,交中国文联出版社正式出版。此书出版后得到了民间文学界的高度评价,并获得山东省泰山文艺奖(政府奖)。

为表彰胡怀梅对民间文学事业的贡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破格吸收她为会员,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她“故事讲述家”荣誉称号。

胡怀梅晚年的时候,不论是春夏秋冬,她的家里都是永不寂寞的“俱乐部”,有的人连电视都不看,跑来听胡怀梅讲故事,多时竟达近百人。夏天院内的石碾,冬天屋内的炕头,成了她说故事的“讲台”,她或往石碾旁一坐,或在炕头上一盘,就开始了如痴如醉的故事之旅,常常是讲到深夜,大家还不愿离去。在胡怀梅的影响下,村里还出了几位能讲几十则故事的老人,如村民刘稳祥,不但从胡怀梅那里学会了几十则故事,而且还经常与胡怀梅对唱表演,为胡怀梅的故事添彩不少。我曾想录制她与刘稳祥的对唱表演,可没想到2006年3月,她却因病溘然离世(享年91岁)。

胡怀梅虽然离开我们许多年了,但她所讲述的那些故事,就像一枚枚美丽的“活化石”,初看没有什么稀奇的,无非是些很粗糙的民间故事,但当我们进行深入研究时就会发现,她的故事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彩,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这些故事不仅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和对人生的真切感受,而且为研究沂蒙地区的历史、文化、语言、民俗等课题提供了一份重要的资料。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岁月的嬗变,胡怀梅所讲述的故事会愈来愈显出其珍贵的价值!

浏览:983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