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献身医务工作的老红军吕言喜(整理/冯喆)

lvilin 发表于2017-09-08 18:56:05

  吕言喜,男,茌平县菜屯镇方庄村人,曾用名吕德功,在红军队伍中随母姓叫吴斌。

1905年,吕言喜出生于博平县菜屯区方庄村,贫农出身,父母开馒头房补贴家用,家中兄弟三人,吕言喜排行老三。两个哥哥十几岁跟随老乡闯关东,下落不明杳无音讯。因家中生活困难,只供养了吕言喜一人读书。吕言喜开蒙后练习写字,家贫买不起纸笔,于是就用一根细木棍,在地上练习写字,一直坚持到博平县第十三联办完全小学(菜屯小学前身)高小毕业。

1930年,冯玉祥兵败“中原大战”后,隐居泰山一带,暗地里积极招兵买马扩充队伍来到菜屯。父母让吕言喜代替韩庄村一个富户的儿子补上一个兵额,以缓解家庭经济窘迫,就这样,吕言喜跟着冯玉祥走出了“穷窝窝”。

1931年12月14日,吕言喜所在部队原西北军26路军,包括25和27两个师六个旅直、十一个整团,共17000余人,在赵博生、第七十三旅旅长董振堂、第七十四旅旅长季振同的率领下,发动了(江西省)宁都起义。携带两万多件武器,脱离了冯玉祥。吕言喜跟随起义部队,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五军团。

  为了躲避反动势力的迫害,吕言喜隐姓埋名化名吴斌,正是“吴斌”这一化名使得吕言喜的家人躲过国民党反对派的残酷迫害,保全了一家人的性命。

1931年—1933年,吕言喜在江西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野战医院任护士班长。1934年7月跟着毛主席、朱德转移,1934年12月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他曾对孩子们讲述过长征的艰苦:过雪山时,他连里的炊事班老乡背着铁锅被风吹跑,滚落山崖,事情就发生在他身边,他伸手抓都没来得及;过草地时,稍不留神就会陷入泥潭,一路上多亏有老战士带着,才逃过重重劫难;没吃的,他曾经吃过马粪中的青稞籽,煮过皮带……

  长征中,他发挥自己的文化优势,一边走一边教战友识字;有时还到村里写标语、发传单、宣传红军政策。有意思的是,有个红军战士发明用大树叶当纸,办成“阵地快报”“转移口号”传播行军消息,做成识字本。有时用手当纸。这对传达党中央的精神,鼓舞红军战士士气,起到极大的作用。

1935年12月,在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根据地,吕言喜被派到瓦窑堡卫生学校学习,实现了他多年的夙愿。在瓦窑堡卫生学校,吕言喜克服年龄大、记忆差的困难,认真听讲,扎实实践。毕业以后在陕北吴起镇三分区后方医院,陕北延三后方医院,陕北三边分区司令部卫生所,宁夏军分区司令部后勤卫生所,六十五军教导团后勤处,军分区后勤部卫生所等单位工作;曾任医生、所长、院长、副处长、队长秘书长等职务。1949年在陕北吴起镇加入中国共产党。

  吕言喜的女儿吕琳回忆:1952年2月,吕言喜从部队转业.在当时的平原省会新乡逗留了一周,而后到博平县报到。当时博平县政府安置办的同志看了转业文件,并不知道他和他的爱人张贤秀都是军功显赫的老红军。就征求他的就业意见:两位老革命愿意到那个单位呀?吕言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老家菜屯区方庄村务农种地。安置办的工作人员有点茫然,爱人张贤秀在一旁拉拉他的衣角,他却提高嗓门“对,回老家种地去”。就这样老红军吕言喜和爱人张贤秀,领到27000斤小米,两匹布的安家费。坐着菜屯区派来的“四葫芦头车”回到阔别25年的菜屯区方庄村。25年前的大家庭,现在是房屋一间、地无一垄,亲人只有年迈的大娘了。

  吕言喜回家乡后,不怕困难,在自己重建家园的同时,积极配合菜屯区党委在方庄村发展党员。2017年党龄60年的吕长财就是父亲介绍的;他不忘带领方庄村的父老乡亲们发展农业生产,老乡有生产生活上的困难,他就拿出自己的转业费来解决。他积极组织村民加入他的农业合作社。为此,他当选山东省劳动模范。

  他到省城济南参加山东省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会议期间,时任山东省委书记舒同单独会见了他。作为老战友久别重逢,舒同特别亲切,对父亲嘘寒问暖。舒同一直称赞父亲做事认真、吃苦耐劳。老红军又在农业战线做出新贡献。舒同书记话锋一转说道:老伙计,你这快钢不能用在农业上。咱山东省在济南、青岛刚建立了几个大医院,正缺少你这样立场坚定,医术专业的领导干部。你考虑考虑到哪里,会后给我个回话。

  父亲把舒同书记的意思,给带队的博平县委书记徐德甫商量。徐德甫眼珠转了两圈,把大腿一拍:我说老吴啊,咱县委早安排好了,会后你去博平县医院任院长,你爱人任护士长,女儿吴琳任司药。连房子都腾好了。老吴,咱可是有先来后到啊。就这样,我们一家听从了博平县委的安排,父亲从菜屯来到博平县城工作。

  吕言喜先后任菜屯区赵庄乡主席(期间获省劳动模范称号),茌平县第二人民医院院长,茌平县卫生防疫站站长等职。

1975年4月,吕言喜在茌平人民医院病故,享年70岁。时任菜屯人民公社党委书记杨景晨,武装部长范悌芝,代表吕言喜的两万父老乡亲参加了吕言喜同志追悼会。

浏览:4082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