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元,男,1903年出生在杨屯乡邓桥村。
在博平县早就有“年好过,春难熬”的说法,意思是,过年就几天,吃好吃歹无所谓;春天日子长,生活必须精打细算。1923年春天,对于刘凤元来说更难熬:常年有病的媳妇撇下两个年幼的儿子:刘继红、刘继存,撒手而去。面对一个3岁、一个两岁嗷嗷待哺的孩子,刘凤元身上无衣、兜里无钱、欲哭无泪。母亲无奈地招揽起两个孩子,叫他远走他乡逃荒要饭去了。
第一次走出家门的刘凤元,百感交集:我堂堂的七尺男儿,怎么支撑起这个家?我从这里走,又到哪里去?他脚向前迈,头向家门回。当他走到博平县城的时候,才明白:逃荒要饭的不是他自己,有男的,有女的,有年老的,也有年少的。刘凤元跟着逃荒的人流向南走去。他很纳闷:为什么都向南要饭?老人告诉他,现在东北天还很冷,咱这身薄棉袄受不住。等天色慢慢地暗下来,刘凤元这才发现一个问题:白天好过,晚上难办,没处安身休息。村里的家庙里、祠堂里住满了逃荒要饭的人;就连麦桔垛里面也挤满了老老少少。人多挤在一块,要不到饭,住不下。几天后,刘凤元壮着胆子,离开逃荒人流,远走他方。他的思路十分对头,他一个人一边走,一边乞讨,一天下来除了吃饱肚子还能余下干粮。他越发地向南走。大约走到一个半月的光景,刘凤元走到湖南省北部的浯溪河镇,由于身体虚弱积劳成疾,病倒在街头,被浯溪河镇上的茶馆张姓老板收留。
疾病康复以后的刘凤元,仪表堂堂,潇洒英俊。这叫膝下无子的张老板欣喜。刘凤元衣来伸手,饭来开口,弄得他很不是意思。他拿扫帚扫地,张老板抢过去:不行,不行。你身子骨虚弱,慢慢养着。时间长了,张老板问刘凤元愿意做什么?刘凤元怯生生地说:“大伯,我愿意读书去”。刘凤元说出来有点后悔,可是,张老板听了异常高兴:“好!好!有志气”。他一边竖起大拇指一边说:“念书好!念书好!明天我送你去学堂”。就这样,刘凤元在异地他乡圆了读书梦。他哪里知道张老板从见到他那一天起,就把他当做自己的儿子了。
1935年9月的一天早上,浯溪河镇上来了红军队伍。他家的茶馆里也有红军领导喝茶聊天。刘凤元从他们的话中了解到:1928年初,贺龙到湘鄂西,领导发动荆江两岸年关暴动和湘西起义,与周逸群、段德昌等创建了红二军团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贺龙反对党内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所搞的肃反扩大化。1934年10月,率部与任弼时、萧克、王震等带领的红六军团在黔川边境会师,由他和任弼时统一指挥,发起湘西攻势,在十万坪、浯溪河重创敌军,兵围常德,有力地策应了红一方面军突围长征。1935年2月至8月,贺龙和任弼时指挥红二、六军团反“围剿”,在陈家河、桃子溪、忠堡、板栗园连获大捷,歼灭了整师整旅的敌人,粉碎了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剿”。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区,是红四方面军的发源地。早在大革命时期,鄂豫皖边的人民群众就经受过轰轰烈烈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洗礼,许多地方都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领导和推动了农民运动的迅猛发展。六安包括独山,还有霍山、霍邱,以及鄂东、豫南地区各地都建立了农民协会,孕育了自己的革命武装。
刘凤元看到浯溪河镇一带,群情激昂、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深受鼓舞。他看到了翻身的希望。谢绝了救他的张老板的挽留,毅然投入到贺龙的红军队伍中。
1935年11月,刘凤元跟随贺龙、任弼时领导红二、六军团开始长征。他们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围追堵截,转战湘鄂川黔滇康青甘,强渡金沙江,爬雪山、过草地。当时他32岁。他回忆说:长征时,牺牲的是岁数较大的红军战士,原因一是照顾小战士;二是自己年龄大生命力减退,再是饭量大不够生命营养的需要。过草地时有人掉到泥潭里,一开始没有经验人拉人,结果都没命了。后来,有岁数大的趴在地上你拉我、我拉你,这样才救出人来。
1936年7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红二、六军团在甘孜组成红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与朱德、刘伯承、任弼时、关向应等对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阴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促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有三大主力: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和第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刘凤元跟随部队两次过草地。
原山西省卫生厅厅长贺三迎回忆说:
1937年6月,红二方面军改编为革命军一二0师。刘凤元跟随师长贺龙到山西省兴县建立晋绥抗日根据地。师指挥部设在贺家沟村。刘凤元任战地救护所所长,我是护士。由于物资紧张,医护技术差,前方伤员得不到及时治疗。
1937年6月,加拿大共产党员诺尔曼·白求恩(1890年—1939年11月12日)不远万里来到革命圣地延安。8月白求恩来到最需要,最艰苦的120师前线医院赵家川口村。军区总部派技术骨干刘凤元、贺三迎两人,做白求恩的助手和学生,安排在白求恩身边学习战地救护技术。在跟白求恩工作的两个月的时间里,刘凤元学会了伤口规范包扎,战地简易外科手术。刘凤元接受了白求恩大夫精湛的西医外科技术。白求恩具有音乐、美术、文学等多方面才艺。刘凤元壮大胆子问他为什么到中国。白求恩激动地说“如果不趁还能制止时制止法西斯,世界将被变成一个屠宰场”。他还在工作之余写书,把看到了“苏联社会主义医疗制度”记下来。白求恩自己也为康复的日军战俘拍照,同翻译沙飞一起,将拍摄到的照片向延安、重庆、敌占区以及国外发稿,力图让更多的人了解八路军的顽强抗战。白求恩十分佩服刘凤元在长征中,就地取材救治伤员的方法。很快,两人成了非常好的朋友。
在抗战期间的前方医院,刘凤元认识了文水县护士李级秋,俩人共同的志愿,加深了革命感情,结成了伴侣。1939年刘凤元接受八路军总部的派遣,和李级秋一起到山西省太原市忻县的太行山腹地的一个山洞里,组建“八路军忻县伤残军人康复院。革命胜利后。刘凤元任中国医务协会会员,山西省忻州市干部疗养院院长。
李级秋,是小说《吕梁英雄传》提到的共产党员康明理的遗孀。出生在吕梁山中的文水县康家寨村。
1946年春天,刘风元在《太原日报》上得知家乡博平县解放的消息。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1959年春天,离别家乡36年的刘凤元带着夫人李季秋,回到茌平县杨屯乡邓桥村探亲。
1964年,刘凤元退休,1966年再次回到老家。这期间,他多次对“红小兵”进行革命传统教育。1973年,刘凤元回老家茌平县杨屯乡邓桥村安度晚年,仍然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他还用着长征中用过的针钱包。当时因生活困难,得到杨屯公社民政所所长徐玉强、朱玉祥的照顾。
1976年冬天,老红军刘凤元病逝,葬于茌平县博平镇邓桥村,享年7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