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林桐,茌平县杨官屯乡潘东村人,1916年11月出生。1931年仅15岁的秦林桐参加了红军,193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红一方面军一军团卫生员,参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参加战役:1937年平型关大捷,1945年9月上党战役,1948年9月济南战役,1948年11月淮海战役。1956年转业到长清县人民医院担任院长,1975年12月退休,l982年6月改为离休。1979年后在山东省泰安市于部休养所休养。享受副部长待遇。
秦文山,71岁,秦林桐的堂叔侄。
高忠臣,93岁,黑龙江省大庆国有农场退休工人。秦林桐的发小,知心朋友。1938年秦林桐回家省亲探望过他。并且给他留下纪念礼物。
据两位老人回忆:1916年9月,秦林桐出生在茌平县杨屯乡潘东村的一个贫苦家庭。乳名小马。父母因为秦林桐属马。兄弟五个,他排行第二。哥哥属龙,乳名小龙;弟弟属狗,乳名三狗。三狗解放后取名秦玉凤;参加红军后小马取名秦林桐,因为参加红军报名时旁边有一林桐树。
1923年冬天父母因病双亡。兄弟三人无依无靠成为孤儿。1924年秦林桐八岁时,他和10岁的哥哥到天津投奔在一家制鞋店当伙计的舅舅,干起学徒工。由于年纪小,就只能搓搓麻线。起初他不会想到,店老板鲁春生是中共地下党员。据秦林桐老人回忆说:当时的老板鲁春生(谐音,此人是山东籍。天津左联进步组织成员。)是个大学生。但不知道为什么却装做不识字,常和一些不认识的人密切来往。鲁春生还是当时党的领导人王明的同学。
1932年7月下旬天津党组织遭国民党特务破坏,市委书记冯温、宣传部长刘少亭等被捕。鲁春生突然对他们说,他是地下党,皮鞋店做掩护,是地下中国共产党天津市委秘密联络站.身份遭到了暴露,国民党要来杀他们,就问秦林桐他们几个愿不愿意和他去江西投奔红军。红军的主张:解放贫苦的劳苦大众,让普通的劳苦大众做国家的主人。当时几个人想了想,就同意和鲁春生一起去江西。
秦林桐是10位茌平籍老红军中享年最高,且有回忆录的一位。下面是根据他的回忆录整理的长征经历。
鲁春生准备了一些药品和医疗器械,让他们每人背上点,秦林桐背了20多个镊子还有一些注射器和七八斤盐,匆匆地往江西赶去,在路上走了20多天后,找了很多地方,终于在江西兴国县找到了红军赤卫队。不幸的是哥哥小龙在路上走丢了。鲁春生告诉红军赤卫队,自己是王明的同学,是带着人来投奔红军的。
由于没有凭证,赤卫队并没有相信他们,而是把他们5人押到了一个小房子里看管起来。鲁春生很着急,不停地解释,并写好信让人带过去给领导。最后鲁春生终于说服了赤卫队员,他们派人送信给领导。才收留了鲁春生4人。就这样,秦林桐15岁就在井冈山当了红军。到了新兵班,班长嫌他年龄小、个子矮、不点他的名,秦林桐就自己点自己的名字,原来班长识字不多,不会写秦林桐这三个字。秦林桐借机用班长的笔,在点名册上写上“秦林桐”三个字,就这样秦林桐才算得上一个名符其实的小红军。发军服时,因为个子矮只好穿女装。别人围着笑,可是他心里特别高兴,因为他也是红军战士了,个子总会长高的。
参加红军后,秦林桐在部队做卫生员的助手看护员。秦林桐记得,自己背伤员是16岁那年。战役的名字已经不记得了,但那次的情形却是历历在目。当时战斗非常激烈,敌人的炮弹不时落在红军身边,红军当时伤亡很大。在卫生连的秦林桐奉命把山上的伤员往山下背。16岁的秦林桐身材十分瘦小,而他却主动挑选了一个20多岁的伤员,那个伤员身材高大,背到身上后,秦林桐觉得有点压得喘不上气来,他艰难地移动着脚步,从山顶往山下走去。一个不小心,差点摔倒。“绝不能把伤员摔倒地上。”坚定的信念使得秦林桐一步步坚持下来,终于把伤员背到山底,当时全身都出了汗,把衣服都浸透了。看到伤员到了安全的地方,秦林桐长出了一口气。
“中国工农红军是人民的子弟兵,是保护人民的。”秦林桐讲,共产党不但救穷人,而且还救国民党伤员。在每次战斗中,如果俘虏了国民党的士兵,愿意归降的就加入红军,不愿加入的就发给路费回家,碰到重伤的,就给他们治疗,如果国民党士兵不愿呆在红军这边,红军就让当地老百姓把伤员送回国民党的部队。
秦林桐所在的部队正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率领的中央红军。每天早上出发前,他总能看到这些领导,因为他机智勇敢做了司令部的卫生员,他时常和这些领导接触。秦林桐讲,他对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的印象特别深。有时侯,朱德碰见了他就上前问:“卫生员弟弟,吃饭了没有?”在秦林桐眼里,领导总是那样和蔼可亲。
面对国民党的百万大军的围追堵截,中央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经千难万险。雪山地势陡险,山岭连绵,重峦叠障,空气稀薄,天气变化无常。爬上雪山,不能久留,也不能大声说话,更不能蹲下来,因为一旦蹲下来就起不来了,这样往往就会冻死。
有一次,秦林桐和另一个12岁的小红军冉广照(谐音)都不想走了,实在是没有力气走了。这是最犯忌讳的。朱德看到他们后说:“小弟弟,快走啊,不能落后,要是不走就会冻死这里了。于是,秦林桐们就鼓足了气,努力爬过了雪山。”秦林桐说,过雪山草地的时候,特别苦,毛主席累的时候也只是坐坐担架,把马让给伤病员骑。
长征途中,国民党动用百万大军前堵截后追赶,两边包围,使红军死伤惨重。秦林桐说,一般情况下,每位红军战士身上都带有四五支手榴弹,这些手榴弹一方面是为了杀敌而用,另一情况下,当自己受伤后,决不让敌人俘虏去,这时就会把自己身上多余的手榴弹转交给战友,自己身上仅留下两支。当敌人靠近时,便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与尽。当时秦林桐身上也有两颗手榴弹说,放在两腰间,为的就是如果被俘,就与敌人同归于尽。
,长征磨炼了秦林桐学习文化的毅力。红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发起进军山西的东征战役,当时秦林桐在黄河渡口伤员转运站工作。前方部队送来一批药品,全是拉丁文的,很少有人看懂,也没人去学。秦林桐则在地上一笔一笔地写起来。后来秦林桐先后担任卫生队长、休养所长等领导职务,在地方医院任院长。他说,能做这些工作,多亏平时注意学习文化知识。
在参加长征前,秦林桐是不认字的。但在长征中,秦林桐却坚持学习下来。当时,一方面为了做政治工作,一方面让红军战士多学点知识。秦林桐等人的背包上都会写上一些字,有时是“打倒蒋介石”,有时是一些军事思想和军事方法。虽然每天行军100多里,但战士们闲下来的时候还是用一些树枝,看着其他战士背上的字练习。“没人督促,一般都是自觉学习。”在长征路上,秦林桐学会了100多个字,能简单地写信了。尝试着给自己的家乡、自己的亲人写信。同志们高兴地说:我现在是‘行军大学’的学生了,有文化多好啊。
秦文江是秦林桐的侄子。1980年在泰安市55110部队服役,他与二大爷秦林桐有过几次的接触,在泰安市黑龙潭街泰安市干部疗养院,秦林桐对侄子的成长起着极大的影响。二大爷生活十分简朴,一件衬衣穿了几年,袖子烂了剪成褂衩子。秦林桐是13级干部也算得上高干部了,(1959年在庐山会议上,因彭德怀事件由12级降为13级,他一句怨言也没有)。他常说的一句话“国家有困难,咱能省的就得省”。
二大爷曾回忆过对国民党军官不讲情面的事说:长征途中,几次战役俘获了几名负伤的国民党军官。他已经是中央直属卫生队队长。由于政治观念强,临时抽调他专管国民党战俘干部的看护工作。有一次,有个国民党军官想逃跑,他用红军的俘虏政策劝教育。国民党军官依仗着自己会武功,不听教育,拉起架势要与他比武。二大爷把军装向地上一扔,三下五除二将那个国民党军官的胳膊拧断了,将其制服;还有一次,一位国民党军官在女卫生员换药时调戏女卫生员。女卫生员被压在下面,不停地喊救命,那个坏蛋还不松手。二大爷在警告无效的情况下,开枪将其击毙,因此受到组织处分。二大爷却把“处分文书”当荣誉让侄子看。
秦文江问二大爷红军为什么要爬雪山?二大爷回忆说:长征中部队行动是保密的。一听说是毛主席决策的,大家心里都十分放心。1935年5月的一天,我所在的红一方面军先遣队打败敌人占领了芦山。我们最早接到休整命令的。修整期间我们到驻地寻找:粮食、做拐杖用的木棍、白酒、辣椒水等。
准备4、5天后,一开始见到雪山,的确非常壮观。白雪皑皑,一片银色,雪连天,天连雪,全是雪的世界。可真正爬起来,却一点也不觉得美了。开始爬雪山-----夹金山。爬山起初似乎还很顺利,后来突然进入了冰雪世界。雪山刺得人们睁不开眼睛,又没有路,人们在冰上滑行,摔倒了,要站起来,浑身无力,有的就这样永远地躺倒在雪山的怀抱里了。遇到陡坡,先遣队在前头用刺刀挖雪洞,踩着雪洞爬山。后来才知道是部队在开始做爬雪山的准备工作。十几天里爬了20多座雪山。到最后一个月,没有吃的,衣服都磨烂了。因为山顶海拔高空气稀薄缺氧,红军战士不能说话,更不能停下来。许多年老得病的战士因为停下来休息,再也没有站起来。老同志叮嘱我们小战士不要停下来休息,一休息就会成仙(死)。我当时以为是吓唬我们小战士。
部队首长看到我们小战士爬山吃力,安排比我年龄大的一个大哥帮助爬,有一天早上,我们看到前面有个石头想当扶手,刚用手一拉,哗啦一下滚落下来。仔细一看原来是冻成冰坨的战士。更感人的一件事是,有个战士掉在雪洞里,只露出一只攥着的手,当扒开手一看是一块银元和党员证。党证上写着他的名字刘志海。唉---------,大爷叹了一口气,不说了。我也不忍心再问。
离休后的秦林桐,为党政干部、青年学生,作的红军革命传统报告的场次多的无法计算。他的心愿就是将红军精神传承下去。2010年12月23日病逝,享年95岁。秦林桐老红军的骨灰安放在山东省泰安市革命公墓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