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泽的故事(文/萧然自远)

cy1798 发表于2017-09-08 22:37:57

从复旦学子到抗日英雄

    1914年1月,李福泽出生于山东省昌邑县火道村。李福泽的父亲是一个经营有方的工商业资本家,在烟台有不小的产业,仅房产就有二三百间,后来又到青岛发展,成了当时青岛啤酒的股东之一。

    由于家境殷实再加自幼好学,李福泽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八岁上私塾,十几岁时到烟台就读,先后读完高小和初中。1932年9月他报考北平汇文中学,插班初三。在北平读书期间,他经历了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受到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并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5年高中毕业后,李福泽考入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翌年4月因闹学潮,转入上海大厦大学经济系。在此期间,他参加了上海救国学生联合会,积极投身爱国救亡活动。

    李福泽曾说,由于家庭受到一些资本主义的影响,父母对孩子们的事并不多管,因而自己的成长和家庭没有多大的关系,直至脱离家庭走上革命道路。1937年七七事变后,民族危亡日益加深,李福泽不满国民党的投降政策,决心追随共产党坚持抗战。当时他给家里发了一个电报,声称要出国留学,父亲给他汇了一笔不小的钱,他拿着钱于这年9月去了陕北。在陕西云阳,经胡乔木介绍,奔赴延安入陕北公学学习。同年10月学习结业后,李福泽根据组织决定返回山东,经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山东省委指派,带着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武装的任务回到了家乡昌邑,与县委书记张智忠接上了关系,并于当年12月由张智忠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李福泽积极参加抗日救国宣传活动,为武装起义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1938年1月,在中共鲁东工委书记鹿省三主持下,潍县抗日武装在潍北蔡家栏子村举行起义,宣布成立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七支队。2月5日,中共昌邑县委在瓦城举行起义,也打出了七支队的旗帜,时任昌邑县委军事部长的李福泽是这次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2月中旬,七支队潍北、昌北两部分人马在瓦城会合。4月,根据中共鲁东工委的决定,七支队与马保三领导的八支队会师,并合编成立八路军鲁东游击队指挥部,李福泽被任命为参谋长。

    1938年底,七、八支队编入新成立的八路军山东纵队,并于次年3月改为山东纵队第一支队,李福泽担任一团团长。同年5月,部队精简整编,团改为营,他任一营营长。同年秋,他带两个连在临朐五井村驻防,一天拂晓,突然遭到日军一个小队和400余伪军的袭击。李福泽临危不惧,机智沉着,指挥部队利用玉米地及桑园作掩护突围,占领有利地形,下午2时向敌发起反击,激战至黄昏,三营五连及时赶到,除少数日军逃跑外,其余全被歼灭。《大众日报》于1939年11月3日发表了题为《庆祝临朐大胜利》的社论,誉称五井之战“是一个伟大的胜利”,是“山东抗日两年来最模范的胜利战斗”。

    1940年9月,山东纵队部队进行整训和整编,鲁中区的部队为第一旅,李福泽仍任一团团长。在反顽战役中,一团担任了攻坚任务,有效地打击了敌人,恢复了北至东里店,南至王庄的广大地区。同年,他率团活动于临沂北部,拔除伪军据点十几处,开辟了以半程为中心的新区,成立了鲁中区边联县政府。1943秋,他率领一团夜袭安丘县王家沟国民党警卫团驻地,击毙国民党山东顽固派头子、第三游击纵队司令秦启荣,使莒(县)沂(水)安(丘)广大地区为我所有,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嚣张气焰,产生了极大的政治影响。1944年底,李福泽入山东分局党校学习,参加了整风运动。

 1945年8月,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山东军区组织野战兵团,迫使日伪军缴械投降。李福泽被任命为第三师参谋长,和政委周赤萍带两个团参加了山东军民大反攻,相继解放了博山、周村等城镇,并一度进击济南市郊区。10月,鲁中部队组建警备第三旅,李福泽被任命为旅长。不久,警三旅奉命进军东北,从龙口登船至辽东半岛。1946年2月,李福泽调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十一旅旅长,率部参加了保卫本溪、鞍山和辽阳的战斗。5月,他调任四纵队参谋长,并于11月参加了著名的新开岭战役,全歼国民党第二十五师共8000余人,俘其师长李正谊,成为东北首先歼敌的范例。1947年5月,李福泽被任命为安东(今丹东)军区副司令员。他带一个团深入敌后,统一指挥三个分区的地方武装开展斗争,先后攻克了安东、宽旬、怀仁和凤凰城,打垮了国民党在这个地区的杂牌部队。同年10月,他又回四纵队任参谋长,参加了夏、冬季攻势。

    1948年9月,辽沈战役发起。四纵奉命在塔山一线担任阻击国民党军援锦战斗。作为四纵参谋长,李福泽协助纵队首长指挥部队浴血奋战,连续打退国民党七个师兵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的轮番进攻,坚守六昼夜,为东北野战军主力攻克锦州、全歼守敌创造了有利条件。战后,四纵受到东北野战军总部的嘉奖。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后,东北野战军主力迅速入关,参加平津战役。东北四纵(改为四十一军)作为东北野战军的先遣部队,首批入关,切断平绥路,歼灭国民党第十三军。后向张家口进军,和兄弟部队一起全歼了国民党七个师共5万余人。1949年1月,他随四十一军占领南口、西山一线,参加包围北平的战斗。北平和平解放后,四十一军入城担任卫戍任务。同年4月,四十一军奉命南下,经河南、湖北抵达湖南。10月,李福泽随军参加了衡(阳)宝(庆)战役。后向广西进军,解放桂林,俘虏国民党第七军军长李本一。

    1950年10月起,李福泽先后任41军副军长、第四高级步校副校长、中南军区司令部军训处处长、作战处处长,1955年4月任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兼作战处处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57年6月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助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李福泽将军有着许多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尤其在基地工作期间。下面仅举两例。

    为部队要粮,却分给了老百姓。有一次,李福泽在北京见到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上将,他那时还兼国防科委第五设计院院长,李福泽任司令员的导弹基地正归他管。刘亚楼指责朝李福泽的部队把戈壁滩的沙枣树林,毁了几十公里。回到基地调查后得知,原来是部队将沙枣叶子磨成粉,可以掺着粮食吃。李福泽在办公室提笔给上级写了一份检查报告,随后,便亲自跑到北京向副总参谋长杨成武将军申请要粮食。

    周总理来到中央军委会议的会场上特地为火箭部队安排粮食。不到一个月,上级通知基地派人到北京押运粮食。但专列停靠在一个荒凉的小站上加水时,遭几百名饥民蜂抢。得到电话汇报的李福泽最后面对艰难的抉择:“把剩下的粮食、干菜全都卸下来,分给当地老百姓!”“首长,这可是咱们部队的救命粮啊!”“执行命令!”说完,他挂断了电话。专列车厢打开了,剩余的粮菜分给了当地群众。若干年后,说起当时的决定,李福泽还是长叹一声,说:那是很痛苦的一个决定啊。

    “西霸天”绰号的由来。凡是在原国防科委系统经过文化大革命的人,特别是在基地干过的人,都知道李福泽有个绰号——“西霸天”。

    关于这个绰号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出自江青,1974年江青有个讲话,说在国防科委系统,李福泽是谁也不敢惹、谁也惹不起的“西霸天”。另一种说法是因为李福泽有一点霸道,特别是他出任司令员以后,好多事情他说了算,对他有意见的人就给他起外号。对此,他颇不以为然,他说:“军事主官嘛,就要敢负责任,不敢说,不敢管,说了不算,还当什么主官?”

    其实这两种说法,都缘于李福泽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一些做法。“文革”初期,地方上的群众组织开始造反,有人提出了一个响亮口号“踢开党委闹革命”。基地的一些人也想效法。李福泽把领头的叫来骂了一顿:“在基地,不许胡闹。闹出事来,你们可是负不了责!”在东方红卫星发射前,北京的文化大革命也正在红火。北京搞“四大”,基地也有人要搞“四大”。李福泽对此有自己的理论——我们这里就是打卫星的,卫星打不上去,一切都扯淡。于是,有人到北京的“中央文革”接待站上访,将他的言行写信报告了北京。北京的一位领导人做了批示。说 “四大”不搞,但可以通过民主会的形式来解决。批示到达基地后,党委会上关于是否传达发生了争论,李福泽说:“为了执行好中央军委的任务,不管是谁的批示,如果不利于我们这里的头号任务,就是不能传达!”据说,不让传达上面的文件,还不止这一次。多年后李福泽接受访问时说,这种事多了,扯了龙袍是死,摔死太子也是个死,无所谓了。说到这里,他“狡猾”地一笑,基地那里,山高皇帝远嘛!                                            

  1958年2月,经中央批准,我国第一个陆上导弹试验基地开始建设。3月6日,总参谋部下达命令,驻在朝鲜的志愿军20兵团机关立即回国,参加导弹试验基地的筹建工作。4月,被称为10万大军的施工队伍浩浩荡荡开进戈壁滩,在千年沉睡的荒漠里展开了规模空前的国防工程大会战。李福泽就在这时被选为基地领导班子成员。1958年10月,国防部批准正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某训练基地,任命孙继先为司令员,栗在山为政治委员,李福泽任副司令员。1962年11月,司令员孙继先调离,李福泽任代理司令员。1970年4月任国防科委副主任兼基地司令员。他为国防尖端科研试验部队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为训练试验基地的创建和发展建设日夜操劳、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基地初创时期,他参加组织了基地的全面建设。1960年,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他和基地党委一班人一起,带领广大官兵自力更生、战天斗地,开荒种田、改造环境,战胜了无数艰难困苦,为部队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条件。面对我国导弹、卫星试验的崭新事业,他十分重视、关心和爱护科技干部,狠抓部队技术训练,在基地广泛开展技术学习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培训了人才,为完成试验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在祖国西北戈壁艰苦奋斗了十六个春秋,先后直接参与组织领导了地—地、地—空、空—空导弹、导弹核武器、 “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的发射等重大试验任务。李福泽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到了基地建设和试验工作上,为发展我国国防尖端技术事业做出了突出成绩,是基地导弹武器和卫星发射试验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文化大革命”中,李福泽认真贯彻中央军委关于基地不搞“四大”、坚持正面教育的指示,与各种干扰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保持了部队的稳定和试验任务的正常进行。1974年,李福泽受到“四人帮”的诬陷和残酷迫害,被长期非法审查、关押,身心受到严重摧残,其家庭也无辜受到牵连。1979年1月18日,国防科委党委为李福泽做出结论,1980年5月中央军委决定予以平反,恢复名誉。10月调任广州军区顾问。

    1981年5月,中央军委批准李福泽按大军区副职离休。离休后他仍然关心国家大事和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关心和支持山东老区和家乡建设,坚持学习,撰写回忆录,研究总结作战经验和几十年的领导经验,为丰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加强新时期部队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1996年12月24日,李福泽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遗骨安葬在他曾经战斗过的塔山。

(本文写作过程中得到中共昌邑市委党史研究室的大力支持,并参考了王伟波先生主编的《昌邑历史人物》一书,谨致谢意。——作者:萧然自远)

浏览:6910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萌萌子
    萌萌子
  • YNREN
    YNREN
  • 老特工
    老特工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