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金乡第一小学毕业。1931年,考入金乡师范讲习所就学,1933年毕业。在金乡师范讲习所就学时,受讲习所陈松谷老师进步思想影响,1933年就随陈松谷老师参加地下党活动。与后任金乡早期党组织创建者翟子超是同学,两人在学校经常交谈革命理想。
1934年,师范讲所毕业后,任金乡第一高小教员。与翟子超、秦和珍(后任山东省委书记)同校同事。
1934-1935年以高小教员的公开身份与翟子超、秦和珍在金乡进行革命活动。与翟子超、秦和珍共同组织了金乡青年读书会,创办《大众吼声》进步刊物。
1936年11月在金乡康桥由秦和珍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月,李如沆与翟子超、秦和珍、郭耕夫和周义程这5名党员共同建立了金乡县第一个中共党支部——中共金乡县第一高小支部。
1937年“七七”事变后,李如沆即在金乡县进行抗日宣传,参与建立抗日救国会,组织抗日游击队。
1938年春夏之交,任苏鲁(湖西)人民抗日义勇军(队)二总队(一总队到湖东开展斗争)第十三大队政治战士(政治干事)及党小组组长。
1939年-1940年,任苏鲁豫区党委湖西地委金乡工作团(县委)指导员、支部书记、金乡县委情报科长。
1940年--1941年,任金乡县委巡视员。
1941年-1943年,受区党委委派,至与单县、钜南县交界处的金乡西南第三区(后改名周楼区--周楼村位于鸡黍镇西南9华里)任石佛乡(石佛村位于鸡黍镇西南11华里)乡长及乡游击队长,从事游击活动,后任东门乡(东风乡?--东风村位于鸡黍镇东4华里)乡长。
1943年-1944年,任湖西军分区敌工部金乡敌工站外勤干事。
1944年-1945年,在金曹县(金乡县南部与单县北曹芳县合并)任芳桂(今单县徐寨镇芳桂集村一带)区区长及区游击中队长、胡桥区区长、代理区委书记。
1945年秋—1946年,单县武委会副主任(副县级)。
1946年,到冀鲁豫区党委党校学习并任支部书记。5月,原属太和、鹿邑两县领地大都归还原县,遂改为中共亳县县委,李如沆为县委委员。
1947年后,任冀鲁豫区党委南下干部队中队长(正县级)。
1948年3月参加第一批整党学习,整党结束,李如沆调任亳县县长兼县大队大队长、阜阳专署处长。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开始。亳州地处前线后方,又是后方的前线,根据上级指示,亳县成立支前指挥部或支前委员会;亳县由县长李如沆任主任,副县长葛保林任副主任;亳州市由市委书记王见新任主任。10月29日,接二专署紧急密令在亳城成立兵站,李如沆任副站长(负责筹运各种物资),自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胜利结束,亳县担架队配合大军抓俘虏,捉逃敌,搜缴大批武器弹药。其中,双沟区俘敌250余人,城南区俘敌500余人,受到部队首长表扬并奖大红旗一面。
1948年3月初,雪商亳县奉命撤销,所属辖区分别归属河南、安徽两省原建制。亳县委根据豫皖苏中央分局通知,将该县撤销,所辖鹿邑属地归还鹿邑。其余部分则与各边区县移交的原亳县属地合并,组建新的中共亳县县委和县民主政府。隶属阜阳地委、阜阳行署。3月归还原建制后的亳县,李如沆为县长。
1950年1月亳县召开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会上成立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席李如沆。同月,中共亳县委召开扩大会议,总结24个乡的剿匪反霸工作,并决定以生产救灾为中心在全县全面开展剿匪反霸斗争。3月亳县县长李如沆调离。6月24日,李如沆接任亳县县长。
1952年3月17日,亳县召开第七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出席代表481人,会议通过“春耕生产、完成土改、贯彻《婚姻法》、水利工作”等项决议。并经与会委员民主选举产生主席、副主席,李如沆任副主席。2月,县长李如沆调离。
1953年,调离亳县,到华东局高级党校学习,并担任安徽组副组长。
1954年,到安徽合肥和寿县工作,任安徽医学院政治部主任、寿县中学校长、合肥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副厅级)。
1958年,因积劳成疾在安徽合肥不幸殉职。
1973年,被安徽省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注:胡桥区位于山东省单县西南55华里,今河南省虞城县利民镇胡桥一带。1944年6月,冀鲁豫区湖西地委曾在单县西南部黄河故道两侧与河南省虞城县交界处建立临河县抗日政府。1945年12月,临河县改为单虞县。
1944年8月,祁保德带1000余人枪,到金乡县城投降侵华日军。
智永德(1907~1947),字懿臣,亦名智洁清,今成武县九女镇智楼村人。 1947年1月16日夜,解放军攻进老县衙,活捉智永德,县城解放。七天后,成武县民主政府判处智永德死刑,毙其于东关外大台下。
浏览:287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