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河抗战
山海关的失守,使日军取得了进攻热河的有利态势。
1933年2月21日,日本关东军6万余人(主力为坂本第6师团和西义一第8师团,均为战力强悍的日军甲种师团)及伪军3万余人在飞机、坦克的配合下,以通辽、绥中为基地兵分三路向热河省进犯。其北路由通辽进攻开鲁,中路由通辽、彰武进攻朝阳,南路由绥中进攻凌南。
进攻热河,是日本关东军九一八事变后规模最大的准备充分的一次作战。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以第4军团万福麟(原东北边防军副司令长官兼黑龙江省主席,后任第53军军长)部、第5军团汤玉麟部、第6军团张作相部(孙殿英第41军、冯占海第63军)和挺进军(由从东北撤到热河省的几路抗日义勇军组成)等共10余万人阻击日军,张作相任第2方面军总指挥,汤玉麟任副总指挥,热河抗战开始。
此前国民政府代理行政院长宋子文和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张学良还到热河省视察了部队。宋子文先后在北平和承德发表演讲称:“热河为中国完整之一部,与苏、粤各省无异,热河被攻,即同于南京被攻。如日军来攻,则将举全国之力量与其周旋。日本已占我东北,但任何进一步之进攻,即将予以抵抗”;“吾人决不放弃东北,吾人决不放弃热河,纵令敌方占领我首都,亦决无人肯作城下之盟。”
3月初热河省主席汤玉麟竟然带着队伍不战而逃。日寇先头部队100多人竟未费一枪一弹轻取省城承德。热河战局由此急转直下。
汤玉麟出身绿林,是张作霖的拜把兄弟,主政热河多年,任人唯亲,是个横征暴敛的土皇帝。他逃离承德时用200辆汽车装其私产,运往天津。
按照当时张学良的兵力布防,热河抗战本来胜算就不大,且不说不战而逃的汤玉麟,就是热河防守的兵力投入亦不具优势(非张学良嫡系主力的东北军部队、孙殿英的游杂部队和从东北撤出的义勇军部队,战力装备与日本关东军及日军装备的伪军相差悬殊),而战况紧急时张学良又不亲赴热河督战,焉能不败!
热河抗战虽然失败,但那些在前线英勇抗击日军半个月、以劣势装备浴血阻敌的官兵们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怀念。
热河省的迅速沦陷使全国大哗,作为作战总指挥的张学良难辞其咎。
当时胡适博士气愤地著文指出张学良的五大罪状:自己以取咎取怨之身,明知不能负此大任而偏要恋栈,贻误国家,其罪一;庇护汤玉麟,纵容他祸害人民,断送土地,其罪二;有充分时间而对热河、山海关不作充分的准备,其罪三;时机已急,而不亲赴前线督师,又至今还不引咎自谴,其罪四;性情多疑,不能信任人,故手下无一敢负责做事的人才,亦无一能负责自为战的军队;事必恭亲,而精力又不允许;部下之不统一,指挥之不统一,都由于无一个人肯替他负责任,其罪五。
热河失守表明张学良的军事指挥能力实在是乏善可陈,也表明他根本没有坚决抗日之心,不堪戍边之重任。同时表明东北军不战而撤出东北后已军心涣散、战力衰退。
热河省的迅速失守,使九一八事变后一路轻易取胜的日军更加藐视中国军队,更加狂妄嚣张。
张学良一再误国,实难原宥也。
在全国舆论沸腾中,张学良于3月11日通电下野,国民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代理北平军分会委员长。
热河抗战中的冯占海第63军
按照1933年2月中旬第2方面军总指挥张作相在承德召开的保卫热河军事会议的部署,战前冯占海第63军各部分别在开鲁、天山(阿鲁科尔沁旗)、乌丹、大沁他拉(奈曼旗)、下洼、库伦、阜新和建平等地驻防。
2月21日晚,日军重兵以坦克及装甲车开路猛攻开鲁,冯占海第63军孙登山团与李海青(绿林出身,后被收编,曾率部参加马占山将军指挥的江桥抗战,率领抗日救国军转战于黑龙江及吉林)、邓文(原东北军骑兵连长,在江桥抗战中作战勇敢,被马占山将军提升为骑兵团长,后任黑龙江省抗日救国义勇军第1军军长)和刘振东(辽宁抗日义勇军著名将领)等抗日义勇军各部合力奋勇抗敌。
22日凌晨,冯占海军长收到开鲁孙登山团长的已与日军交战、请求支援的电报。不久又收到赵维斌旅长和冯占武团长分别发的日军已包围阜新和库伦的电报。
在下洼镇遭到数架日机轰炸、司令部院内多处起火的情况下,冯占海军长从容镇定,电令驻天山的王锡山旅和驻大沁他拉的宫长海旅各派精锐骑兵500人驰援开鲁孙登山团,命令驻乌丹的张纯玺部沿西拉木伦河东进阻敌,命令在库伦县城与敌激战的冯占武团突围南下并命令赵维斌旅北上接应。
在大沁他拉,宫长海旅和王锡山旅会同友军奋力抗敌,战斗激烈。冯占海军长命令邓乃柏副军长率部前往增援。
一时间,冯占海第63军各部在各地与敌激战,伤亡惨重,大多与司令部失去联系。
24日开鲁失守(热河守军团长李守信等投降日寇,打开城门迎敌)后,冯占海第63军处于敌重兵前后夹击的危险境地。
冯占海军长致电第2方面军总指挥张作相,请求派兵北上增援。张作相总指挥回电称无援兵可派并命令冯占海率第63军与孙殿英第41军坚守赤峰,以防省城承德陷于两面受敌之境地。
赤峰是热河重镇,素有“金赤峰”之称,是热河省的经济中心和交通要道。日军热河作战计划将攻占赤峰列为主要目标之一。
25日拂晓,敌坦克已突破大沁他拉防线,下洼镇已炮声隆隆。冯占海军长命令赵维斌旅和姚秉乾旅立即南下赤峰御敌。傍晚,在日军茂木旅团逼近下洼镇时,冯占海军长才率部撤离。
26日上午,冯占海军长与孙殿英军长在赤峰城内就坚守赤峰商定:第41军负责防守赤峰城区,第63军及抗日义勇军各部负责防守赤峰城区外。
冯占海军长随即命令赵维斌旅、赵文质旅和宫长海旅、姚秉乾旅分别在英金河南岸和北岸布防,其他各部作为总预备队在赤峰东门外集结。
27日拂晓,日军前锋在哈拉道口一带与宫长海旅交战。宫长海旅和姚秉乾旅在交通要道接连炸翻日军装甲车数辆,炮兵团长魁恩指挥炮兵轰击日军。宫长海旅的大刀队和冯雨田骑兵团的骑兵共同发起冲锋,毙伤大批日军,日军不支而仓皇溃逃。
不久日军增援部队到达,疯狂反扑并抵距赤峰城不到20里的英金河北岸。冯占海军长命令魁恩指挥炮兵封锁英金河冰面,又命令宫长海旅和姚秉乾旅的700名骑兵敢死队向敌发起进攻,将敌打退。
28日在日伪军重兵偷袭夹攻下,宫长海旅和姚秉乾旅奋勇抗敌,伤亡惨重。
日伪军一部趁机直奔赤峰城东门外冯占海军长的临时指挥部。冯占海军长惟恐炮兵阵地有失,急率卫队营突围接应赤峰城东北高岗上的炮兵团。由于军总部及张纯玺、邓乃柏等部已被敌军隔开,会合后的冯占海军长和炮兵团长魁恩等遂率部退入赤峰城内。
3月1日,以日军骑兵第4旅团为主力的日伪军围攻赤峰城,并以飞机重炮狂轰滥炸。退入赤峰城内的冯占海军长及唐聚五、李海青、李纯华、彭振国等抗日义勇军将领们率部与城内孙殿英军长所率第41军一部共同奋勇御敌。
日军以飞机大炮轰开赤峰城东门后,大批涌入城内。冯占海部与孙殿英部及抗日义勇军各部一起同敌展开激烈巷战。
最终因敌攻势猛烈加之守军弹药耗尽,在孙殿英部率先从西门撤出后,抗日义勇军各部被迫相继撤出,冯占海军长也率所部千余人撤出。
3月2日下午赤峰城失守。
赤峰城失守后,冯占海军长率第63军且战且退,在围场、半截塔一带展开游击战。冯占海军长命令各部袭扰日军的据点和交通运输,从北线配合正在展开的长城各口抗战。
经过热河之战的浴血拼杀,冯占海第63军2万余人只剩1万余人。
当时我是军部警卫营战士。我记得冯军长指挥部队在开鲁、下洼、赤峰、围场一带前后与日寇奋战了十来天,敌飞机大炮炸得厉害,还有坦克及装甲车,日伪军装备精良、弹药充足,我们伤亡惨重。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郭汝瑰、黄玉章 主编)中指出:“虽然汤玉麟所部第5军团位于赤峰以东地区的部队一触即溃,但日军遭到冯占海等各部义勇军的抵抗和袭击。只是由于义勇军装备甚差,各部间又缺乏协同,所以难以遏止日军的攻势。”
3月中旬,同北平军分会恢复电讯联系的冯占海第63军奉新任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将军之命进入察哈尔省(今分属河北、内蒙古)东部,继续抗击日军。
长城抗战
日军占领山海关、承德后,中国军队退守义院口、界岭口、冷口、青山口、铁门关、喜峰口、罗文峪、古北口、独石口、张家口等100多个长城关口,战线长达1000多里,中国军队先后投入的兵力共达35万余人。
热河失守后,嚣张的日军即于3月上旬向长城各口大举进犯。敌我双方争夺的重点是燕山山脉的长城各关口及附近的制高点。中国军队(包括中央军、原东北军、西北军、晋军和抗日义勇军)以劣势装备顽强抵抗,浴血杀敌,与装备精良的日军展开了近3个月的激烈的阵地争夺战,给嚣张的日军以沉重打击,中国军队也付出了惨烈的牺牲,该战一时震动中外。
在喜峰口、罗文峪,宋哲元第29军(时辖冯治安第37师、张自忠第38师和刘汝明暂编第2师)将士与日军激战7昼夜,其大刀队更砍得日军胆战心惊,日军多次强攻均告失败,不得不后撤,日本关东军司令武藤信义大将称:“喜峰口一役,丧尽皇军威名”。
在古北口,徐庭瑶第17军(时辖黄杰第2师、关麟征第25师和刘戡第83师)将士与日军激战3昼夜,日军称该战为“激战中的激战”,不得不从古北口撤出;此后在古北口的南天门,第17军的3个师轮番上阵抗敌,与敌血战8昼夜。
在冷口,商震第32军(时辖黄光华第139师和高鸿文第141师)将士与日军血战,夺回被日军占领的关口阵地并坚守阵地、打退日军的猖狂反扑,日军被迫撤到冷口关外,日军称国军在冷口“抵抗出乎意外的顽强”。
中国军队在山海关、热河省和长城喜峰口、古北口和冷口等军事要地抗击日寇的作战史称长城抗战。
长城抗战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队在华北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役,给嚣张的侵华日军以沉重打击,阻止并延缓了日军侵略华北的进程,彰显了我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那些在长城抗战中与强敌惨烈拼杀的我军将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