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日感言
对东北抗日这段历史,我觉得49年后的宣传既不全面亦不够真实。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东北抗日义勇军极少介绍;二是把张学良不抵抗造成东三省迅速沦陷的责任推给蒋介石。
对于东北抗日这段历史,数十年来主要宣传的是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联(东北抗日联军的简称)的斗争,而对东北抗日义勇军却极少介绍,以至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对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情况知之甚少(东北可能略好点)。
大多数国人高唱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却不了解东北抗日义勇军,以为东北抗日就是东北抗联在抗日,而绝大多数宣传一提东北抗日就讲东北抗联,实在令人叹息。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奋起,拉开了中华民族坚苦卓绝14年抗战的序幕。
东北抗日义勇军民众基础之广泛、抗敌之勇猛、牺牲之惨烈、抗敌环境之艰苦、影响之深远,在中国民众反侵略斗争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东北抗日义勇军牵制和消灭了大量的日军。1931年至1932年日本用于东北战场的精锐关东军就有5万多人,为加紧围剿东北抗日义勇军,1932年秋关东军又迅速增加到6个师团、15万余人,以后一直保持5个师团的兵力。从九一八事变到1933年,东北抗日义勇军就毙伤日本关东军2万5千多人。
东北抗日义勇军的英勇斗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迟滞了其侵华的进程。就连日本战史也承认,日军在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打击下“困难重重,伤亡惨重”。
东北抗日义勇军的艰苦斗争一直坚持到1940年前后,后期有一部分加入东北抗联。
东北抗联组建于1936年2月至1937年12月。东北抗联兵力最多时有11个军(各军兵力不等,一般千余人,最多的3千余人,最少的数百人)、共约3万人。其中5个军是共产党领导的吸收了部分义勇军队伍的反日游击队,2个军是义勇军王德林吉林中国国民救国军和李杜吉林自卫军余部,4个军是其他义勇军余部和抗日山林队(绿林抗日武装)。东北抗联各军联系并不紧密,基本上是各自为战,而由义勇军余部组建的军更具一定的独立性。1940年春东北抗联的兵力减少到不足2千人,当年底东北抗联余部600余人先后退入苏联境内,后被改编为苏联红军教导旅并滞留在苏联远东地区。
东北抗日义勇军的英勇斗争振奋了不畏强暴、奋勇抗争的中华民族精神,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从1932年第一次淞沪抗战(1932年1月28日至3月3日,国民革命军第19路军和第5军抗击侵华日军进犯上海的作战)、1933年长城抗战(1933年1至5月,国民革命军在山海关、热河省和长城喜峰口、古北口和冷口等军事要地抗击日寇的作战)、1933年冯玉祥将军组织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抗战和1936年傅作义将军指挥的国民革命军绥远抗战,到以后的全面抗战,都受到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影响。
《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构思就源于东北抗日义勇军的英勇斗争。有资料说,《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创作主要取材于一首辽宁义勇军军歌——《血盟救国军军歌》,其歌词为:“起来,不愿当亡国奴的人们,用我们的血肉唤起全国民众;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奋起杀敌。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起来!起来!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战斗!战斗!战斗!战斗!”
《义勇军进行曲》是东北抗日义勇军所彰显的誓死捍卫国土家园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写照。二战快结束时,美国国务院曾提出: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日演奏各战胜国音乐时,选定《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表中国的音乐。
著名的抗战歌曲《大刀进行曲》也唱出:“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
要让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知道,东北抗日的主体是东北抗日义勇军。
东北抗日不光是东北抗联(组建于1936年2月至1937年12月,坚持到1940年前后)在抗日,更有规模大得多、影响大得多、抗日时间长得多(1931年9月下旬兴起,坚持到1940年前后)的东北抗日义勇军在抗日。
组成东北抗联的11个军(共约3万人)中,有6个军是原东北抗日义勇军队伍,其余5个军也均有义勇军队伍加入。
在东北抗联抗日的同期,东北抗日义勇军仍然在抗日且兵力多于东北抗联。
东北抗日义勇军有约5千人坚持到1940年前后,东北抗联有约2千人坚持到1940年前后。
东北抗日英雄不光有东北抗联的杨靖宇、赵一曼(我非常敬佩这二位抗日英雄),还有更多的作为50余万抗日义勇军代表的不同信仰、不同党派、不同阶层的抗日英雄。
东北抗日义勇军以血肉之躯抗击强敌,自愿为国慨然赴死,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是中国之魂魄。
我们不能忘记不畏强暴、奋勇拼搏、视死如归、气壮山河、打响中华民族坚苦卓绝14年抗战、浴血苦战10年的东北抗日义勇军。
应以多种形式充分介绍东北抗日义勇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以缅怀英烈,激励、教育国人。
对于张学良,我们不能因为他发动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西北剿匪副总司令张学良和第十七路军总指挥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变,扣留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蒋介石,事变最终和平解决)使中共得以摆脱困境,不能因为西安事变结束后中国确实停止了内战,一致对外,就对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时的表现轻描淡写,并把责任推给蒋介石。好象当时张学良被国人谴责为 “不抵抗将军、逃跑将军” 是李代桃僵,很冤枉似的。
需要指出的是,若不是斯大林为了苏联的利益电令中共必须促成张学良、杨虎城释放蒋介石(当时斯大林认为蒋介石是抗日的,中国抗战离不了蒋介石的领导,捉蒋会促使中国内战爆发,日本可乘中国内乱迅速打败中国,转而进攻苏联,苏联的战略就是要把日本拖在中国战场。此前12月15日中共《关于西安事变致国民党国民政府电》中要求 “罢免蒋氏,交付国人裁判” ),那西安事变的结果就是扩大内战了:由剿红军变为剿东北军、西北军和红军了。那可是小日本求之不得的。
当时张学良执掌的东北与国民政府仅是名义上的归属关系,东北军权、政权、财权集中于张学良之手。蒋介石和国民政府难以真正对张学良发号施令,更动不了东北军的一兵一卒。当时蒋介石和国民政府能指挥的仅为中东部数省而已。
蒋介石后来曾说:“ 事实上东北在九一八以前,仅名义上归属于国民政府,而军权政权财权,俨然独立,至少可说非革命势力范围以内之地。”
现在已经很明确了,过去长期流传的“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下令‘不抵抗’”纯属谣言,“不抵抗”的命令是张学良自己下的。
张学良自己说:
“我认为日本利用军事行动向我们挑衅,所以我下了不抵抗命令。我希望这个事件能和平解决。…我对‘九一八事变’判断错了。”
“是咱们东北军自己选择不抵抗的。我当时判断日本人不会占领全中国,我没认清他们的侵略意图,所以尽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给他们扩大战事的藉口。‘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是我下的指令,与蒋介石无关。”
“我是封疆大吏,中东路、九一八事件,对苏、日关系,平时我有自主权,不能说有了事,推卸责任。外间传说我有蒋(介石)先生不抵抗手谕存在于凤至(张的原配夫人)手中,是扯淡。于凤至不是那种人。”
“我要郑重地声明,就是关于不抵抗的事情,‘九一八事变’不抵抗,不但书里这样说,现在很多人都在说,这是中央的命令,来替我洗刷。不是这样的。那个不抵抗的命令是我下的。说不抵抗是中央的命令,不是的,绝对不是的。”
“这种事情,我不能诿过于他人。这是事实,我要声明的。最要紧的就是这一点。这个事不是人家的事情,是我自个儿的事情,是我的责任。” (以上见日本广播协会采访张学良记录、张学良与唐德刚谈话记录、张学良接受纽约东北同乡会会长徐松林等人访谈记录及为张学良记录口述历史的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工作人员张之宇记录)
如果按张学良自己说的九一八事变时误判日军只是“挑衅”而下令不抵抗,那么在东三省大部分已沦陷的3个月后(当时东北全境的日军只有4万人),国民政府和国民党中央会议先后明令张学良“对于日军进攻绵州,应尽力之所及积极抵抗...死守锦州”、“如遇侵犯,则抵御之”、“日军攻锦紧急,无论如何,必积极抵抗” (此前蒋介石曾致电张学良,“锦州军队此时切勿撤退。” “航空第一队已令其限3 日内到平(北平),归副司令指挥。” ),张学良竟根本不予理睬,继续将部队撤出东北(听说当时最后一批离开锦州的东北军官兵面朝东北方向跪在车站的地上痛哭不止),又怎么说呢?
以锦州为中心的辽宁西部在军事上极为重要。如果辽西保住了,就能够扼守关外门户,就能够有效阻止日军入关继续侵略华北和热河省。然而日军先头部队数百人进入锦州,竟未遭任何抵抗。
此后不久,相当于日本国土面积三倍多、工农业资源极为丰富、工业基础国内先进的东三省全部沦陷,三千万同胞陷于日寇铁蹄之下。由此,东北军名声尽失矣!张学良名声尽失矣!
需要指出的是,发动九一八事变并非日本政府的行为而只是日本关东军的独断专行。就在事变后不久的9月24日,日本内阁会议还决定了“不将事态进一步扩大”的方针。
然而此后日本关东军轻易占领东三省,极大地助长了日本侵华的嚣张气焰。
日军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室孝良给日本关东军的秘密报告中说:“须知‘9.18’迄今之帝国对华历次作战,中国军因依赖国联,而行无抵抗主义,故皇军得以顺利胜利。……倘彼时中国官民能一致合心而抵抗,则帝国在满(日指东北)之势力,行将陷于重围,一切原料能否供给帝国,一切市场能否消费日货,所有交通要塞、资源工厂能否由帝国保持,偌大地区,偌多人口,能否为帝国所控制,均无确实之把握。同时反满抗日力量之集结,实行大规模之游击扰乱,则皇军势必苦于应付矣。”
如果中国在九一八事变后能够坚决抵抗,东三省决不会轻易沦陷;没有东三省的资源和经济基础,日本就难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张学良下令不抵抗并将东北大军撤出东北,过莫大焉!九一八事变,国耻也!国之奇耻大辱也!
当时东北军是国内装备最好的军队。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坦克部队就是张作霖创建的,而张学良则是中国战史上第一个同时动用大炮、坦克和飞机进行作战的将领。
张学良曾回忆说:东北易帜之初,“我们奉天军(东北军前身)拥有40万兵力,有海军,还有飞机、坦克。蒋介石的嫡系军队不过30万,没有海军和飞机。东北军拥有沈阳兵工厂和军事学校,装备训练自成一体,军事力量很强。”
据张学良的卫士郑景山说,张作霖生前曾训斥张学良:我就不信你小子的话,你是胆小鬼...我们兵工厂里有二三十万支好枪,有一千多门迫击炮,天上有飞机下蛋,地上有四条腿的骑兵...我就是不怕日本子,日本子在南满顶多有1万3,我要打日本子,先叫藏式毅(奉天省省长)召集南满铁路(长春至旅顺)沿线各县县长、公安局长开个会,定个日期,一夜之间就把铁路都给扒了,咱东北军有30万,重兵先占领旅顺大连,1万多日本子就交待了,咱怕日本子干啥呢?(萨苏《张学良父子二三事》)
九一八事变日军一日之内占领沈阳后及东三省迅速沦陷后,东北民间传曰:大帅(张作霖)若在,必不至此!“小六子”(张学良的乳名)太不成器!
精忠报国是军人的天职,守土杀敌是军人的本分,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可张学良作为30万东北边防军的司令长官,为了一己私利,为了东北军集团的私利,在国难当头之时,置国家民族大义于不顾,置供养东北军的东北父老乡亲于不顾,竟然不抵抗,竟然大军撤离,不是不抵抗将军,不是逃跑将军是什么?这是任何有气节有血性的军人所不齿的行为。
退一万步讲,就算是蒋介石下命令不抵抗,就算是蒋介石能对张学良发号施令,作为封疆大吏的张学良也应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军人当赴国难、战疆场,岂能不战而逃!
倘若当时张学良率30万东北军抗日,再加上数十万义勇军的支持,日寇岂敢嚣张!中国抗战史将重写,张学良将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可一念之差,成千古恨矣!
张学良后来恢复自由长达10年,中共高层多次盛情相邀(原东北军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吕正操就曾受委托赴美国3次面晤张学良,商谈张回大陆事宜),他的老家辽宁省已做好了充分准备,但他客死异域,始终没有踏上大陆故土一步。
中国传统是“叶落归根”、“故土难离”,其对世纪老人张学良应该影响至深,他何尝不想回来,可他为什么不回来呢?人们纷纷猜测原因,莫衷一是。
老朽认为原因其实很简单很清楚:他愧对东北父老乡亲。
率八千子弟西征打天下的西楚霸王项羽尚且因兵败而“不肯过江东”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目睹世事沧桑且皈依基督的张学良回首九一八国耻,能不愧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