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泰山特委直属县1939年3月成立,10月份撤销,总共7个月时间。它跨莱芜、新泰两县之间,以莲花山为依托,当时党的组织是秘密的,对外以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第一大队名义,以后又以莱南行署名义。中共泰山特委直属县不对外公布,主要任务是创建莲花山根据地。
一、直属县的范围和组织机构
所辖地区是莱芜一区(城区),三区(汶南区),四区(颜庄区),一五区(铁车区),十区(鲁西区),北部以泰莱公路为界,共四个半区;新泰县二区(杨村区),三区(翟家庄区),四区(羊流区),三个区。
县委组织机构及主任负责人:
我任县委书记,甄磊为妇女部长,亓宗文为组织部长,董林汉为宣传部长,吴魁轩任秘书,保卫部长刘涛。
各区委主要负责人:莱芜一区区委书记李元贞,三区区委书记谷德,四区区委书记张子超,五区区委书记刘念兹,十区区委书记周静斋。新泰:二区区委书记李乃甫,三区区委书记曹冠军,四区区委书记李纯芝。分区以下设村支部。
二、直属县成立前后的形势及任务
形势的特点是敌人“扫荡”,我们反“扫荡”,敌人用“扫荡”方法消灭我们,我们用反“扫荡”方法保存自己,相机打击敌人,破坏敌人的“扫荡”,建立莲花山抗日根据地。敌区有莱芜城区,新泰二区。顽占区有莱芜十区南部,三区全部,四区一部分。
莲花山后几十个村庄,是我们创建根据地的基础,具体的说西起莲花山,西北莱芜十区圣井,东至莲花山东头莱芜四区埠东、桑梓峪,北起莱芜汶河以南,南至莲花山根。
当时根据地内封建地主豪绅,除个别正直拥护我们的开明士绅外,多数口头拥护,实际反对,但不当汉奸,不投降敌人。农民是积极拥护的,而且积极参军参战。我们在根据地,组织了抗日的工、农、青、妇、文(文化教育团体)儿(儿童团)各种群众团体,对组织中的优秀分子,进行党纲党章教育,经过考察个别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在此基础上,改造旧政权,建立抗日新政权(从地方豪绅手中把政权夺过来)。通过政权实行有钱出钱,有粮出粮,有人出人,合理负担,将抗日救国纲领落到实处。
在顽占区,开展抗日救国纲领宣传和统一战线工作,打击汉奸活动,促进顽固派继续抗日。新泰县陈三坎,莱芜县四区王子笃,都掌握大股武装,是旧政权的地方势力派。他们受山东顽固派头子秦启荣委托,国民党省政府沈鸿烈的支持,以抗日正统自居与我抗衡。但在敌人“扫荡”的时候他们就纷纷逃亡,溃不成军。我们籍此机会将顽固派插下的枪支起出来组织抗日,改组不支持抗日的旧政权。
在敌占区,争取敌占区人民群众同情抗日支持抗日。工作方法是长期隐蔽,利用敌伪组织进行合法斗争,保护人民利益,保存自己。
沟里村一个在莱城当翻译官的,此人名字我记不起来了,外号野公鸡,许多年前是沟里村下关东的老百姓,会说日语。敌人侵占中国后,从东北带到莱芜当翻译官。此人有些爱国心,经过他的亲朋疏通,愿供给我们情报,不要报酬。为了保证他的家属安全,并动员他的外甥参加八路军,作人质,他每次情报都很准确及时,我们对付敌人“扫荡”,都是从他那里得到的确实情报。
莱芜城区委,利用黄纱会总头目尚开润作掩护,进行抗日活动,他们少数人经过县委批准参加了黄纱会,通过黄纱会作抗日活动。我根据区委要求,曾化妆到敌占区尚家故事村,会见了黄纱会头目尚开润,鼓励他支持我们的抗日工作,以后得到了他的支持,为我们筹些粮款。
三、县委全力以赴组织反“扫荡”
6月l目前夕,敌人组织莱城的一个旅,新泰的一个旅,同时出动“扫荡”莲花山地区,敌人声扬万人大“扫荡”。当时我军驻这个地区的有四支队一个营,特委主力部队一大队全部(包括地直机关)。听到“扫荡”消息,特委指示县委就地坚持,避开敌人的主力,坚持清野,相机打击跟随敌人“扫荡”的汉奸特务,领导群众坚持反“扫荡”。1日清晨8点左右,莱芜城出动的敌人进入我们的防区。我们县大队和县直机关总共不到100人,驻在莲花山后石庙子村。县委根据当时情况决定,暂时隐蔽,避开敌人的主力,打击跟着敌“扫荡”的汉奸特务。我们将全部工作人员和部队隐蔽在石庙子村两边狼沟里,这个沟全部是大的石棚构成的,这些石棚群众叫狼窝。大岩石块与岩石块间形成一些石棚,人可在洞内通行,石棚与石棚,洞与洞之间有些相通连几里路长,从外边向里看都是无底洞,但从里边向外看很清楚,大家一致认为此处是隐蔽的一个好地方。大家隐蔽就绪后,我与县委秘书吴魁轩同志,到半山腰游逛监视敌人行动,敌人发现我们打了几小炮(掷弹筒),没有命中。我们两个随即转移,敌人大部队向山上发动进攻,追赶我们的主力进行决战,石庙子村的敌人很快撤走了。敌人过后很平静,我们不知不觉也就突围了。我与吴魁轩回到石庙子村,找村长刘林祥同志,这个同志仗义疏财,把自己仅有的几百斤粮食拿出来做饭给藏在山洞里的同志吃。下午,敌人“扫荡”转移到莲花山前,我们部队和工作人员又集中起来了。
四、“六一”大“扫荡”后县委提出的几条措施
①搞好根据地的社会秩序,立即恢复根据地盘查站,配合部队站岗放哨,盘查过路行人。
对打散的顽军,凡是带枪的一律下枪,将人遣散回家,要收据的可以打借条,凡是插枪的顽固部队,要枪不要人。这条决定干部战士十分高兴,他们把住主要山口和路口,将陈三坎转移到山后的部队下了枪。敌人“扫荡”沂水东流店,国民党省政府被打散了,国民党的省长沈鸿烈跑了,吴化文的新四师被敌人击溃。他们多是鲁西南人,带着枪支回家,路经莲花山,我们组织群众将枪收下,发给少数路费。几天之内,收了敌人长短枪几百条,还有捷克式轻机枪一挺,后被一大队提去。我们有了这些武器,发动地方党员参军参战,几天之内县大队由几十人发展到几百人,由一个连队发展到三个连队。
②组织精干部队,开辟顽占区,扩大根据地。
地方土顽一遇到敌人“扫荡”就把枪插了,人遣散了。我们贯彻有枪出枪,有粮出粮,有钱出钱,有人出人的原则。先将枪拿过来组织抗日武装,为改造旧政权作好准备。县委派当时从四支队回家的王玉克(系地下党员)和吊古山的戴英魁(系党员)带领少数部队,将地主豪绅的枪支和土顽插下的枪支集中起来,组织了一个连队,命名四支队一大队十二中队。由党员李万笃和张心纯为主,在四区东部以里辛为重点,收集四区东部民枪组织了一个连队,命名四支队一大队十一中队。
⑧县委直接插手,收集四区民团枪支和颜庄镇的民枪,补充县大队和区中队的武器。
直属县委从3月份成立到8月份,通过执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发动群众,建立组织,党员从300多发展到1000多人。武装由几十人的区中队,发展到5个连队700多人,连各区区中队,有近千人的武装。先后改造顽政权几十个村,建立了三个半区数百余村新政权,随后在这个地区成立南部行署,对外办公,特委委任亓象岑同志为南部行署主任。当时抗日工作对内由县委出面,对外由行署出面,凡是县委叫群众办的事,都以行署面目出现。
五、“九一八”大“扫荡”前后的形势
“六一”大“扫荡”后,莲花山区出现大好形势,党政军都有了较大发展。但我们对合理负担的政策没有因时因地加以调整,地主豪绅组织道会门抗粮、抗捐矛盾逐渐激化。矛盾激化后,提出了打击道会门的政策。当时仅看到莲花山后的大好形势,对莲花山前顽军投降敌人,引起伪化重视不够。开始特委一大队撤出莲花山,让县委坚持莲花山根据地,为了加强县委对武装斗争的领导,特委决定将新泰县大队一连人和直属县委五个连合并成两个营,成立莱南县大队。会上宣布特委取消,成立地委。夏辅仁同志作为七大代表去延安,刘莱夫同志任地委书记。事隔不久,地委又决定撤销直属县委和南部行署,将莲花山前三个区划归新泰县委,将莱南四个半区划归莱北县委,直属县委和南部行署干部调地委另行分配工作,部队由军分区调遣。此项决定,地委事先未和县委通气,我们无思想准备,干部思想一时很混乱。此事县委向地委写出报告,地委答复由地委书记去面谈。
莱夫同志来到县委驻地三区野店村,带地委两项指示:(一)撤销直属县委是从全局出发,斗争形势的需要。九个区委归两个县,建制不会削弱,而剩出一个县的干部,充实地委机关。县大队调出充实军分区部队,这样不影响莲花山斗争形势,而且充实地区和军一分区的力量,因此必须执行地委通知。(二)为了统一行动,要抽出部队配合莱北打莱南的三官庙和茂盛堂会门据点。
我们对两项决定,提出不同意见:(一)取消莲花山县委,实际是放弃阵地,敌人可能乘隙而入,根据地建设可能毁于一旦。(二)对打道会门,我们认为不可激化这个矛盾。县委请亓象岑同志带路,亲自到鲁西找到会门头子亓象德谈判,劝他将莱南会门据点撤除,所以对会门采取消灭的政策,我们犹豫不定,持慎重态度。但按下级服从上级的组织原则,我们仍按地委布置迅速行动。
第二天,莱夫同志带部队攻打三官庙和茂盛堂两个会门据点,结果我们没有打下,还有些伤亡。部队对这个打法也有意见,两个据点一个也没打下。会门保存了自己,暗中投降敌人。莱夫同志又回到野店,正在商量对策,忽而接到情报,莱城敌人明天“扫荡”莲花山区,打会门的事就此告终,准备反“扫荡”。
根据情报,莱芜敌人一个旅,配合一部分反动道会门,向莲花山进行地区性“扫荡”。我们正在研究如何进行反“扫荡”。正巧一一五师一个参谋带领一个营,到莱芜起军装,进驻李条庄,听到敌人明天“扫荡”的情况,主动来和我们联系商量对策。我们将得到的情况向他们介绍之后。他们说:估计敌人今夜不会出动,白天敌人来“扫荡”,也就是一天时间,因为你们的根据地不大,一天就可以“扫荡”一遍。我们现在转移会引起根据地群众恐慌,对我军影响不好。转移到新地区就容易走漏消息,而且夜行军部队过度疲劳,遇到敌人不好作战。我们武器精良,有轻重机枪多挺,弹药充足,而且轻装。敌人也不知道我们来到这里,我们主动打击敌人,出其不意给一定杀伤,把敌人吸住,你们隐蔽向东转移,白天不要暴露目标,夜间突围。你们如果遇上敌人,利用有利地形给敌人一定杀伤,马上转移,不要恋战。大家都和敌人周旋一天,夜里各自突围,化整为零,分散敌人“扫荡”目标。这样具体的战斗部署,自我入伍以来,还是第一次,当时在场的刘莱夫和韩谷三同志都赞成,真是名不虚传的老八路。
第二天清晨(9月18日),一一五师一个营在李条庄东山和敌人接火了,打得很激烈,我们按照原来位置,从野店迅速转移。中午他们在野店的东山和敌人又一场激烈的战斗。下午四点左右,我们转移到四区石庙子村,此地离仙人山几十里路,是我们突围的最后一站。部队在野外隐蔽休息,我们立即派出侦察员到东南方向了解新泰敌人的活动,作好突围的准备工作。敌人未发现我们,只见敌人向仙人山打炮。5点左右,发现敌人向仙人山冲锋,我们确信仙人山已被一一五师一营占领。此山地形险要,三面峭壁绝崖,只有北面一个通道。我们在远处看到敌人三次冲锋都没有得逞。每次冲锋都叫我们打得鬼哭狼嚎,天近黄昏敌人没有动静,估计敌人要组织第四次冲锋。山上没有枪声,我们估计一一五师已撤离山头,又听到仙人山东北有零星枪声,知道他们已胜利突围了。这时我们侦察员回来报告,新泰敌人没有出动,只有伪军陈三坎配合山后敌人的“扫荡”,进驻山前的纸坊苗子一带,下午他们撤回原防,没有过山的动向。这样,我们从杀狼峪突围,就没有敌人堵截了。我们从石庙子出发,通过此峪,于天亮之前,转到了黄羊山东部桃家岭,经过一天一夜,我们反“扫荡”胜利了。
我们在桃家岭休整几天,莱夫同志带领军分区警卫连返回地委,我又返回莲花山后,到了我们突围的地点野店村。群众对这次反“扫荡”反映很好,敌人没敢停留,这里也没有什么损失。事后知道一一五师那个营,在敌人“扫荡”的当天黄昏之后,从仙人山突围,将敌人引到兴隆庄一带,他们将敌甩开,又返回李条庄,稍事休整,起着军装返回鲁南。他们毫无伤亡,但敌人在仙人山冲锋伤亡惨重。群众反映,敌人运回莱城死伤人员100多人。一一五师部队利用有利地势给敌人一定杀伤,大长了根据地军民的志气,灭了敌人的威风,群众说他们是神兵天将,他们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六、直属县委撤销
九·一八反“扫荡”,在军事上是一大胜利。但地委仍坚持原来的决定,也未总结这次反“扫荡”的经验教训,仍让我迅速返回莲花山召开会议,将地委决定迅速向莱南几个区委传达。我回到野店之后,召开了县委会和分区书记会议,将县直机关和部队集中在蔺家庄。按地委决定,各个分区立即去莱北接头。我带领机关、部队到莱芜响水湾(地委驻地)报到。我走之前,该地干部群众对撤销县委和南部行署,放弃这个阵地很失望。我告诉大家不要失望,地委将来还有部署,不会轻易放弃这个阵地,让大家树立坚持阵地的信心。我们走后,事隔不到半年,又成立莱南办事处,以后建立新甫县委(新甫山是莲花山正名),对撤离莲花山的决策作了弥补。
泰山特委直属县以及南部行署的建立,对莲花山区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和反击日伪“扫荡”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南部行署和县委的撤销和打道会门的失误,造成这一地区的恶化。主要教训不在敌人强大,在于我们的失策,给这个地区带来严重后果,在这个地区坚持工作的同志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我们回顾历史,应当记住毛主席的名言,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我们万万不可忘记。(本文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