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人袁训斋的故事(文/卢兴国)

三八街 发表于2017-10-07 16:40:44

  邹平县城三八街住宅区的一户小院里,居住着两位耄耋老人,一位是建国前曾任长山县独立营副营长、建国初任阳信县人民武装部副部长的袁训斋,一位是建国初曾任共青团惠民县委书记的由守桂。在荷塘溢香,蝉鸣枝头的夏日,笔者拜访了这两位人民的功臣。采访中,深为他(她)们的宝贵青春年华贡献给了革命事业而激动不已。在烽火连火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建树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丰功伟绩,他(她)们那具有传奇色彩的革命人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尤其令人敬仰的是他(她)们毫不以功臣自居,视个人所经历的一切是一个革命战士应尽的职责。老人最感兴趣的话题是当年亲手打下的江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为亲眼目瞻了“毛主席领导咱们站起来,邓小平同志领导咱富起来,江总书记带领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壮举而欢欣鼓舞和自豪。

  一、从“学徒”到解放军指挥员

  袁训斋,1917年5月29日出生于焦桥西南村一个雇农家庭,10岁时即当学徒,20岁时给地主当雇工。21岁参军,历任战士,副班长、班长、排长、副连长、连长、副营长。建国后任阳信县人武部副部长。1954年转业后,先后任惠民地区医药公司经理、中共高苑县旧镇乡党委书记。1958年大炼钢铁时,调地区在好生的钢铁指挥部,后任大临池铜矿书记,西董区会仙公社主任等职。因身体多病于“文革”前离休。

  (一)国难当头  参军抗日

  袁训斋出身于雇贫家庭。从他懂事就记得一家人借住别人的房屋,当地人称之为“客家子”。他家地无一垅,父亲靠当“泥瓦匠”,拼死拼活来维持一家生计,随着小兄弟3人一天天长成能“装饭”的半大小子,父亲微薄的工钱不能维持一家5口人的生活,父亲只好硬着头皮狠狠心,忍痛让虚岁10岁的小训斋自己谋生糊口,经人介绍,小训斋远离父母,到50里外的周村一家织布机坊当学徒,他在苦维的“干苦活,吃剩饭,受凌辱,遭白眼”的徒工生活中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使中国的民族工商业濒临破产境地,袁训斋干了10年的织布机坊倒闭,他失业回到焦桥老家,拾柴捞草打短工,过着吃了上顿愁下顿的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穷困生活。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大举入侵,旨在灭亡中国。铁蹄所至,狼烟四起,尸血遍地。国民党反动政府和蒋介石奉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卖国政策,致使大片 国土沦丧,中华民族面临国难日剧,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共产党人廖容标,姚仲明等与进步人士马耀南领导了黑铁山起义,建立了山东省最早的抗日武装部队――“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廖容标任司令员、姚仲明任政委。1938年元月19日,廖容标、姚仲明带领三中队和原长山六区(即今焦桥镇一带)区长韩子衡的区中队部分人,在小清河畔的安家庄至陶唐口一带组织发动了山东抗日斗争中有名的“小清河伏击中战”击沉汽艇一艘,全歼日军12名,其中有1名旅团长和1名联队长1名高级参谋。“小清河伏击战”战果辉煌,这是清河地区抗日战争中向日本侵略军开的第一枪,它象一声炸雷,震动了小清河两岸,强有力地鼓舞了抗日军民的抗战勇气,相继在春节前,又在长白山一带与前来报复的日、伪军三、四百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这是“第五军”诞生以来与日寇进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斗,前后打退了敌人10多次集团冲锋,杀死杀伤日伪军100多人,我军则以伤亡7人的微小代价了胜利,这是有名的“三官庙战斗”。小清河伏击战和三官庙战斗后,抗日救国军第五军的威名大震,大大增强了人民群众抗日的勇气和信心。这时,原长山六区区长韩子衡扩大抗日武装,组成“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第19中队”。韩子衡任中队长,李寿龄任指导员。袁训斋即在此时与本村的几名青年积极报名参加了第19中队。参军后被分派到特务连当战士,部队驻扎在长山城西南的明礼村。

  “整编与反整编斗争”。袁训斋参军后经历了一场尖锐复杂的部队“整编与反整编斗争”。1938年6月,毛泽东、刘少奇等电示,中央派到山东加强工作的郭洪涛,“基干武装应组成支队,恢复和使用八路军游击支队的番号”。邹长地区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5军被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3支队,并派遣有战斗经验的红军干部杨国夫等来第3支队担任领导工作。部队整编一开始酝酿,就受到国民党顽固派的破坏和捣乱。顽固分子张景南、高竹筠、宋雨田受国民党山东省主席沈鸿烈派到第5军煽动分裂,反对整编,制造混乱的两名政客的诱惑大造分裂舆论,大搞反整编活动。这时,廖容标、姚仲明奉命率部队由清河区南进沂蒙山区编入第4支队,马耀南、杨国夫率部队驻扎在邹平县城,司令部设在邹平城原乡村建设研究院内。袁训斋所在部队驻扎长山明礼村,6月15日夜间,袁训斋所在的19中队由韩子衡率领,乘着夜色开赴邹平县城。拂晓,部队在东关乡村建设研究院操场上召开了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3支队成立大会。马耀南任3支队司令员,杨国夫任副司令员。袁训斋被编入杨国夫兼营长的特务营2连,部队仍回长山一带驻扎。

  跟随杨司令东进临淄。部队整编以后,特务营在北起小清河畔的原长山六区刘家套南至原长山八区的长白山之间广大平原上开展游击战斗,寻找有利战机,狠狠打击敌人。这时期,敌强我弱,敌明我暗,环境恶劣,生活艰苦,打的多是小游击战。大型战斗行动是由副司令员杨国夫和政委霍士廉率领特务营、7团1营和9团1营东进临淄,攻打临淄城,扩大抗日游击区域,并整编了临淄县抗日游击一大队为3支队第10团,这次东进临淄,不但扩大了抗日游击区,壮大加强了3支队武装力量,还使支队的抗日声威大震。

  讨伐顽固派叛军。部队东进临淄回师之后,相继展开了激烈的讨伐张景南、高竹筠、宋雨田等顽固派叛军的反顽斗争,将土顽部队驱赶至小清河以北,巩固了小清河以南的抗日局面,这是整编与反整编斗争的继续。反顽斗争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护送金锭到鲁南。1939年底,邹长抗日根据地建立后,3、4支队互相配合,基本上打通了清河区、鲁中区与山东省委的联系。以长白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同时也成了连接两大战略区的中间“跳板”。以后又创建了清河抗日根据地,打通了清河区与胶东区,清河区与冀鲁边区的联系后,建起了邹长境内的这条南起长白山,往北经礼参、旧口、十八套到焦桥陶唐口的“红色交通线”。这条红色交通线建立起来后,中共山东省委指挥清河区、胶东区、冀鲁边区的抗日斗争,向3个区派遣的干部和支援的大批战略物资都源源不断通过红色交通线顺利到达目的地。

  袁训斋所在的特务营多次奉命执行了护送上级首长、战略物资的任务。袁训斋记忆深刻的是一次护送金锭到鲁南。这批金锭,从胶东区运来到寿光,袁训斋他们从寿光接手,通过红色交通线,路过原长山八区黄家峪,越过胶济铁路、转交鲁中区的同志。这时,袁训斋已担任了班长职务,他和同志们化装成农民,身带短枪,日夜兼程,途中经历过几次小战斗,凭着机智和勇敢,顺利完成护送金锭的任务。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冠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军事封锁和经济封锁,我抗日根据地军政经费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保证了军政经费的供给,袁训斋和他的战友们完成了一顶非常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受到了上级首长的表扬鼓励。首长高兴地说:你们为抗日立了大功,比消灭了大批日本鬼子还重要,还光荣!

  1940年高苑县魏家铺战斗。从1940年初,袁训斋所在部队编为清河区基干1营。当时,清河区3支队司令员是杨国夫。1营营长郑大琳,教导员李曼村。他们2连连长李丕功,指导员刘竹席。这年农历8月,部队在田镇以东,高苑以西的魏家铺打了一场激烈的伏击战。

  战斗一开始,基干1营的1连和3连奉命攻打结集在高苑的鬼子和伪军大部队、2连埋伏在魏家铺村正北公路边的一片坟地里,袁训斋班埋伏在村附近一座庙内。战斗中,敌人遭受巨大伤亡,他们凭借着武器的优势,30多名鬼子和100多名伪军从高苑城突围出来往魏家铺方向狼狈逃窜。拂晓,敌人进入2连的伏击圈。连长李丕功一声令下,全连战士猛烈开火,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喊杀声,敌人的嚎叫声响成一片,敌人丢下大批尸体怆惶逃进魏家铺村2连指战员穷追不舍,最后敌人被打得退到一家4合院。袁训斋带领全班包围了4合院。袁训斋在战友们的掩护下,和几个战友竖上梯子,爬到了房顶,居高临下猛力投弹,袁训斋和几个战士掘开房顶,从洞口扔下一排手榴弹。一阵震耳欲聋的爆炸声,30多鬼子全见了阎王,这座北屋成了他们的合葬墓。1名鬼子上厕所未来得及进屋躲在厕所内被我军俘虏,经审讯,他的名字叫“大喜”。躲到别的房院的伪军也全被歼灭。战斗中,还烧毁鬼子两辆汽车。

  痛心的是,战斗中袁训斋班有2位战友牺牲,其中1位是与袁训斋班一起报名参军的同村人杨延龄。在追进村子时,袁训斋命令战友们匍匐前进,而杨延龄看见自己的战友倒下后,他气红了眼,站起身子跑步追赶射击,袁训斋大声喊他卧倒,他骂道:“娘那×,我操他鬼子祖宗,他们杀我们,我叫他们全见阎王!”他撂倒了几名伪军,谁知一颗万恶的子弹击中了他,倒在血泊中。

  老人谈起这次战斗时仍百感交集,说:“那时,一人参军打仗,全家人记挂着。战斗以后,有人捎信回家叙说战斗的惨烈状况,家里人听说以后,以为我已牺牲,父亲抗着铁锨去寻找我的尸体。在死人堆中找了半天,结果没有找到。”

  (二)跟随许司令 胶东反投降

  1940年9月,八路军山东纵队颁布第4期整军计划,要求实现主力部队全面正规化,军区武装基干化,并扩大县区武装。11月,八路军山东纵队奉命整编为山东纵队第3旅,许世友任旅长,刘其人任政委,杨国夫任副旅长,袁也烈任参谋长。

  1941年,日本帝国主义疯狂准备发动太平洋战争。为了应付在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两面作战的需要,日军急需要巩固其占领区,以结束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和稳定在中国的战争局面。日本继续对国民党实行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策略的同时,几乎动用了60%的侵华军队和全部伪军,用来疯狂地对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抗日根据地,在日军强大的武力和政治诱降政策面前,各地国民党顽固势力公开投敌,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反动派掀起了又一次反共高潮,面对严峻的斗争形势,为了巩固抗日根据地,许世友司令员带领袁训斋所在团,通过红色交通线,开赴胶东地区,开展反投降斗争,沉重打击了胶东国民党顽固投降派赵保元、蔡金康部队和于学忠部的部分投降部队。

  胶东反投降斗争第一仗 部队到胶东的第一仗即旗开得胜,在亭口,卢坊一带全歼蔡金康部队。蔡金康,外号“蔡(菜)包子”,当地群众因他虽然在手无寸铁的老百姓面前耀武扬威为虎作伥,无恶不作,在敌人面前却摇头摆尾,奴颜婢膝,一副奴才相,故而赐之雅号。百姓赐之雅号还真千真万确,我部队远道而来,长途跋涉,立足未稳即与其激战,经过3天激烈战斗,将其全部歼灭,大煞了投降派的威风。

  在胶东,敌我力量基本上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据袁训斋回忆,经常是双方部队驻扎在对面山头上,中间只隔一沟,彼此开饭声相闻,双方处于严阵以待的态势。在胶东的1年中,经历了大小10几次战斗,在海阳县芋山战斗中,一举全歼了于学忠部下一个团,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顽固投降部队,巩固和扩大了胶东抗日根据地,于1942年挥弋回师,转战于清河平原。

  (三)挥弋清河平原  浴血痛歼日寇

  日本帝国主义在连续4次推行“强化治安运动”均遭失败后,1942年10月,又推行更加残酷的第5次“治安强化运动”。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10月,中共清河区党委召开会议,传达了山东分局的《抗战四年来山东我党工作总结和今后任务的决议》,号召我党军民团结一致,咬紧牙关,继续坚持长期抗战,巩固抗日根据地,反对敌人的“蚕食“,积蓄力量,克服困难,争取最后胜利。以后几年间,袁训斋随部队在困难的环境下,在小清河以北的清河平原上转战。

  利津县八里庄战斗。1942年11月,日本鬼子20余人、伪军100余人,从利津县城出动大“扫荡”。当行至八里庄附近时,我清河部队2个连与利津县独立营1个连和鬼子展开了激战。袁训斋所在的利津独立营1连奉命从20里外急行军赶来增援。一进入战斗,冲锋在前的王排长(今长山镇明礼村人,名字已记不清)中弹壮烈牺牲。许连长即命令四班班长袁训斋带领全排冲上去。激战中,袁训斋与1名鬼子在一座“丘子”(旧时坟墓的一种,按封建迷信,死者不宜当即下葬,即棺材用土坯或砖石在地上暂时遮盖,后选吉日下葬)旁相遇拼杀起来。这时1名战友来助战,袁训斋敏捷地绕到鬼子身后,拦腰抱住鬼子猛力一摔,鬼子摔倒在地,袁训斋乘机缴获了他手中的大盖枪。战斗中,袁训斋班还缴获了一门小炮,这次战斗,全歼了出来“扫荡”的鬼子和汉奸。

  战斗结束后,部队召开总结庆功大会,军分区参谋长杨信(长山城南孙家庄人)代表军分区首长表彰了袁训斋和他的班集体。

  沾化县许家霸战斗。1942年,鬼子纠合伪军气势汹汹地由沾化城出发向我抗日根据地“扫荡”,当行至许家霸一带时,与得到情报赶来埋伏在“抗日沟”中的我军相遇,我军奋勇出击,因敌众我寡,武器悬殊,战斗进行得十分惨烈。我军凭借抗日沟的有利地形,不顾敌人的枪林弹雨猛打猛冲,袁训斋带领全班跃出抗日沟,与敌人混战在一起,当袁训斋同1名鬼子争夺一挺机枪时,一颗子弹飞来,击中其头部,他忍着剧烈的伤痛,咬紧牙关,怀着刻骨的仇恨凭着顽强的意志夺过鬼子手中的机枪。当战友们冲过来时,他血流如注,满脸鲜血,五官模糊难辨,连长命令他下火线包扎,但他仍然顽强拼搏,坚持到战斗结束。

  60多年后的今天,老人的头部仍残留着光荣的伤疤。

  利津城歼敌 1944年的国内外形势,向着对抗日有利的方面迅速发展,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遭到美国等盟国军队的联合进攻,被迫转入战略防御。日本在侵华战场上已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被迫采取了“收缩兵力”、“以攻为守”、“重点配合”的战略。为了适应新的斗争形势的需要,便于大反攻的统一指挥,经中央批准,清河区与冀鲁边区合并为渤海区。杨国夫任渤海军区司令员。

  1944年夏,日本鬼子100多人和伪军1个团驻守利津县城,一个暴风雨之夜,杨国夫司令员指挥我八路军1个团,展开了攻打利津城的战斗,我八路军指战员冒着暴风雨,乘着漆黑的夜色奋勇冲锋。突击队攀梯登上城头,向城内挺进,大部队象潮水般涌进城,我军愈战愈勇,阵地迅速扩展,闪电般在把敌人压缩到城西北角。杨司令为了防止敌人从西北角“出水”(突围),命令袁训斋排(袁已于1943年提升为排长)反“出水”,埋伏在城西北方向的城壕外,袁训斋带领全排战友冒着瓢泼大雨,不顾道路泥泞,迅速赶往目的地,埋伏下来。果然,敌人“狗急跳墙”从西北角“出水”。战士们得到报告说敌人已突围,埋伏在城壕外听到城内激烈的战斗声,早已急得眼红手痒,沉不住气要开火,袁训斋严厉地压低声音命令道:“没有命令,不准开火。”等敌人进入城壕,袁训斋一声“打”,全排强压的怒火化作迸发的杀敌力量,密集的火力一齐射向城壕,几十枝枪筒射着光,手榴弹密如猬毛,在城壕内全面开花。手榴弹爆炸声,枪击声,敌人的鬼哭狼嚎声和风雨声混作混沌的一团。“反水”的敌人全部被消灭在城壕内,堆尸如山,战后,战士们个个称赞杨司令料事如神。

  1944年的冬天,敌人用了一千多辆汽车和2000多骑兵在10多架飞机的掩护下来抢粮、扫荡整整21天。袁训斋他们的部队白天隐蔽,晚上活动。有一天他们隐藏到黄河岸边一个叫“红房子”的地方,房子四面是用秫秸围的墙。到傍晚时鬼子来了,有人问“鬼子来了咋办?” 袁训斋说“鬼子来了,我们每个人身上挂上2个手榴弹冲出去!” 结果,全排战士在机枪的掩护下冲出去奋力投掷手榴弹,把鬼子打了个措手不及,鬼子被打的哭爹叫娘的跑了,他们也趁黑撤了出去。这一仗使我军在暂时失利的情况下大长了士气灭了敌人的威风。

  到了又一天,袁训斋他们连隐蔽到了从盐窝到利国中间的一个村,敌人的两千多骑兵从这个村子经过,他们藏到各家各户的门后面、草堆里,一手里握着枪一手攥着手榴弹准备同胆敢进门的敌人拼个你死我活。结果敌人没进来,他们也没露面。

  二十里铺阻击战  1945年春,滨县城已被我八路军收复。驻守在惠民城的鬼子组织反扑。根据情报得知,鬼子出动了几百人伪军3个团向滨城猛扑过来。一场恶战即将来临。连长命令袁训斋带领二排全体战士跑步出发,在滨县以西,二十里铺以东的一片坟地里设伏。他们刚赶到目的地,扑向滨县城的大股敌人发现了目标,敌人集中机枪、大炮一齐向二排开火。袁训斋命令战士们抢挖简易工事对敌人予以反击,以牵制敌人行进速度。他们激战了近半小时连长派通讯员来传达撤退命令。命令刚传达完,通讯员中弹牺牲,袁训斋带领同志们撤出阵地。激战中,消灭敌人三十多个,二排牺牲了十几名战士。

  北极庙激战  1945年9日本鬼子投降后,汉奸张子良部队驻守无棣县城负隅顽抗。杨国夫司令员带领3个团包围了无棣城,攻城战事持续了两天,几次攻城未克,得知无棣县城北1里左右一个村旁有座“北极庙”,里面驻守着一部分敌人。连长命令二排长袁训斋去攻下北极庙,并在此设伏待命。临行前,连长再三叮咛,北极庙离城近,要速战速决,仗要打得干净利落,以免拖泥带水惹得城里炮火支援,袁训斋带领全排风驰电掣般扑向北极庙,在敌人毫无惊觉地情况下,二排发起了猛烈攻击,敌人怆惶还击,激战不到1小时,敌人全部缴械投降。这时,连长、指导员带领连队进驻。连长、指导员布置,抓紧时间从大殿前挖工事设伏,以阻击从城里“出水”的敌人。这时一颗炮弹飞来,在他们身后爆炸,大殿房顶被炸坍,瓦砾砖土把他们掩埋。同志们立即抢救,袁训斋幸免于难,而两位连首长却壮烈殉国。

  攻打惠民城  1945年在攻打博兴城战斗中,袁训斋缴获了敌人一枝“快活雷”枪。战斗结束后,连队驻扎在县城附近一村庄。一天夜间敌人来偷袭部队,战斗中他用这枝“战利品”一连消灭了6名敌人。不久,部队奉命攻打惠民城,他又扛着这枝枪投入了攻打惠民城的战斗。在攻城战斗中,袁训斋所在连队的任务是作为攻打城东北角的突击队。突击队第1梯队是1排,袁训斋他们2排是第2梯队。

  惠民城高墙厚,易守难攻,这是鬼子长期盘居苦心经营的兵营基地。一排长率领全排作为第一梯队冒枪林弹雨,舍生忘死,奋不顾身攀梯登城,刚登上头立足未稳之际,敌人猛扑过来,战友们在激战中大部分牺牲。连长命令袁训斋带领第二梯队突击登城。当他们接近爬到城墙半截高时,由于人多重量大,梯子折断,不少战士被摔伤。袁训斋急中生智,命令战士们解下裹腿带把梯子扎好继续攀。第二梯队为后续部队打开了缺口,占领了城内阵地,为大部队扫清了前进道路,为解放惠民城立下头功。战斗结束后,袁训斋被提升副连长。

  (四)长白山区歼蒋匪  迎来解放新曙光

  抗日战争胜利后,清河平原一带得到了解放,但是国民党反动派却积极准备抢夺胜利果实,向解放区“收复失地”。内战的战火又起。蒋介石悍然撕毁了“停战协议”和“政协决议”,发动了全面内战。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猖狂进攻,为适应战争形势的需要,1946年7月中旬,渤海军区奉命组建为新的野战兵团,将原军区特务1、2团及第7旅12团组建为山东野战军第7师,由袁也烈任师长,李曼村任政委。

  袁训斋这时在渤海军区特务2团2营4连任副连长,上级抽调野战部队干部支援地方部队。袁训斋被抽调到第3军分区高苑县大队任连长。后来通过整训,调到模范连任连长。以后提升为长山县独立营任副营长。

  1947年7月,国民党向解放区全面进攻受挫后,又重新调整部署,向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8月初,国民党山东省主席、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王耀武率领6个整师和部分地方保安武装及还乡团武装,向胶济铁路和黄河之间的渤海解放区大举进攻。当时,渤海军区的主力部队渤海师和11师已升编为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配合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转战到鲁西南地区。这一带只有第3军分区的主力团和各县的县大队等地方武装坚持斗争。为了避免与优势的敌人作正面冲突,袁训斋他们的长山县独立营由县委书记韩少伊带领进入长白山区坚持战斗。独立营面对数10倍于自己的敌人,依靠地形熟悉和老革命根据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与敌人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袁训斋有众多战友长眠于长白山区,苍松哀英魂,青山埋忠骨。

  50多后后的今天,当袁训斋老人眼含热泪沉痛回忆,1947年9月,他们独立营二连在鹤伴山陷入敌人重重包围,与敌人激战一天后,全连战士弹尽粮绝,大部分壮烈牺牲的悲壮史实时,以至泣不成声。2001年秋日,老人在子女的陪同下游览鹤伴山森公园。途中,他依窗眺望沿路风光。平时沉默寡言的老人,今天却变得格外健谈,看到某一个山头,会勾起老人一段幽远的情思,引出一段悲壮的战斗。他一路看得那么仔细,看得那么贪婪。他老泪纵横地嗫嚅着:“变了,大变了!要是牺牲的战友能活到今天,该多好啊!”

  建国后,袁训斋被提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阳信县人民武装部部长。(工资定级时定为18级。)1952年,为了加强地方政权建设,大批部队干部转业到地方工作,袁训斋转业后安排任惠民地区医药公司经理。1954年地区抽调干部进行撤区并乡工作,他担任了高青县旧镇乡党委书记。1958年大炼钢铁,地区在邹平县好生乡八里河一带建炼铁厂,他调指挥部工作。后任大临池铜矿书记,铜矿下马,因身体健康原因,任西董区会仙区主任。

浏览:2077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