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筑先自南宫归来后,霖之同志为了贯彻南宫会议精神,于十月四日召开鲁西北抗日政权第五次军政联席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支队司令、各县县长和总司令部各有关人员以及鲁西二十儿个县的抗日群众团体代表共一百四十余人。会议经过四天的讨论,通过了以第六区司令部政治部名义拟定的“山东第六区抗战行动纲领”和整编游击支队为四个纵队,以及推行合理负担,动员群众,加强政治工作,严肃军队纪律等方案。这些方案,实际上是鲁西特委根据中共中央“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精神制定出来的。根据整编游击支队的决议,这些游击支队整编成四个纵队,由范筑先自兼第四纵队司令,齐子修为第一纵队司令,我党同志袁仲贤、张维翰分任二、三纵队司令。
正当霖之同志领导鲁西党发动群众巩固根据地,整编部10队迎击敌人扫荡之际,以沈鸿烈为代表的国民党顽固派却由秘密到公开,对共产党和范筑先合作建立的鲁西北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地破坏活动。他们以升官和金钱为饵,收买范的部下,并采取挑拨离间的手段,破坏范部的团结。范的参谋长王金样在沈鸿烈的收买和指使下,在哪城杀害了我十三支队副司令王青云和政治部主任汪毅两同志。对于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战,积极争夺地盘、收买部队的阴谋,鲁西党虽然有所警惕,但是对于这些民族败类,竟然会丧心病狂到用阴谋手段来杀害爱国将领范筑先,则是料想不到的。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四日,日军一一四师团千叶联队平田大队从东阿渡河进攻聊城,其先头部队步、骑、炮总计不过三百余人,当时鲁西北抗日武装力量,在数量上居于优势,如果范筑先指挥得手,本可取得全胜。但是当敌军接近聊城,范筑先正准备出城指挥作战时,沈鸿烈的鲁西行辕主任李树椿却突然乘汽车赶来,借商谈整编军队问题将范筑先缠住,不让他出城指挥部队,待到敌军合围接近形成时,李才乘汽车一溜烟逃走,而范筑先却被敌人火力封锁了出路,无法出城指挥战斗了。范筑先的主力自从济南作战后,均摆在黄河沿岸和津浦路西侧,当他得到敌人渡河扫荡情报时,虽命令其第二十一支队司令刘耀庭指挥五、六、二十一等支队,由寿张、东阿、阳谷北上,接应前方指挥部主任张孟龙率齐河前线的十九、二十六、二十七、二十九等支队西来,但这些部队均被日伪和国民党顽固派煽动起来的寿张、阳谷、平阴、往平等县的“黄沙会”大暴动所阻拦。而高唐、冠县驻军也被敌人牵制,不能及时赴援,王金祥又在城外坐视不救。因此,范老将军不得不孤军奋战,在和敌人血战一昼夜之后,最后和共产党人张郁光、姚第鸿及守城健儿七百人壮烈殉国。
范筑先牺牲后,鲁西北抗战形势立即发生了根本变化。范的部队在日军疯狂扫荡之下,不是溃散回家,就是被红枪会消灭。剩余的王金祥部三个旅偏安在范、淮、观、朝、萃几县,齐子修的两个旅盘踞在往平、博平和平阴、长清北部。在这种险恶形势下,霖之同志在馆陶拐渠召开了鲁西特委扩大会议。在冀鲁豫区党委派的代表朱则民同志参加下,到会同志分析了当前武装斗争形势,并根据王幼平同志的建议,策定了远交近阵的斗争策略,即:派于笑虹到临清设立办事处,游说齐子修和吉占鳌保持中立,集中力量歼灭窜入我冠、馆、邱腹地的主来贤,然后向南布防抵抗王金样的进攻。当陈赓同志指挥田守尧、刘震的六j又j又团在张维翰十支队的配合下,一举歼灭了王来贤民军一路五千余人后,冠、馆、邱根据地就巩固下来了。
此后,为了统一领导鲁西党的工作,决定撤消徐运北、赵健民、赵伊坪领导的鲁西特委和段君毅、万里、袁振领导的泰西特委,另成立鲁西区党委,由张霖之同志任区党委书记,下辖六个地委。我党掌握的武装部队也进行了整编:在黄河以北的,以张维翰的第十支队为核心,编入六、七、二十五等支队和三十二支队、民军一路各一部,改编为抗日筑先纵队;在黄河以南的,以张北华的人民自卫团为核心,编入第十支队大峰山独立营、泣上东进梯队,以及十七、三十一支队等整编为山东纵队第六支队。十八集团军总部为了支持鲁西党坚持斗争,任命李聚奎为一二九师先遣纵队司令员,率青年纵队第三团来冠县,鲁西党又将盛北光的五支队、郭英的卫河支队、徐翼的五大队等编入,配合筑纵和六支队与数倍于我的敌顽伪作残酷的斗争,以坚持我党在鲁西的抗战阵地。直到一九三九年三月,中央军委派罗荣桓同志率一一五师三四三旅杨勇部六八六团来鲁西和泰西,才扭转了鲁西党的艰险斗争局面。
张霖之同志沉着坚定,勇敢机智,深受群众爱戴,早在抗战前领导地下工作和武装斗争时,就被人们亲昵地称呼为“红张”。他对于创建和发展鲁西北抗日根据地,以及领导和巩固发展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都做出了重大贡献。抗日战争前夕,他以省委代表的身份来到聊城与范筑先合作杭日,短短时间内就打开了局面,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抗战前鲁西特委的党员约百余人,到一九三八年十一月间,已发展到一万三千余人,到一九三九年底,两个地区党员人数共达三万余人。抗战前只有少数县有党组织,后来发展到各县均建立起县委,并在二十几个县建立了抗日政权。武装力量也从无到有,范筑先殉难前曾发展到五万余人,范殉难后我党掌握的部队尚有两万人。所有这些成绩,为以后杨得志、苏振华、杨勇等同志率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来鲁西建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张霖之同志创建鲁西北抗日根据地的重大意义,还在于他为在平原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光辉的范例。一九11三八年五月,毛主席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间题》一文中指出:“河北平原,山东的北部和西北部平原,已经发展了广大的游击战争,是平地能够发展游击战争的证据。”这是毛主席对鲁西北抗日根据地所作的高度评价。霖之同志领导鲁西党与范筑先将军的合作抗日,更受到毛主席的充分肯定和赞扬。一九三八年五月,中央派红军干部胡超伦率领二十几名抗大学生来到鲁西北时,以及同年十月黎玉、张经武同志路过聊城时,都曾先后带来过毛主席的亲笔信,对于范筑先将军表示慰问和嘉勉。范筑先在张霖之同志和鲁西党的帮助下,和我们党真诚合作,抗击日寇。他不仅在生前曾经表示了愿在古稀之年能够参加光荣的共产党的愿望,而且最后以身殉国,以生命实践了他坚决跟着共产党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决心。
一九三九年初,中共鲁西区党委建立后,在张霖之同志主持下,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立即投入创建鲁西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中,发动广大群众参军、参战、破寨、挖路、送公粮、抬担架、站岗放哨抓汉奸,积极支援配合主力作战,打击敌伪武装,摧毁敌伪政权,扩大主力军,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经过一九三九年一一五师在泰西的陆房战斗和运西的梁山战斗,迅速地打开了这两个地区的局面。在泰西建立了长清、肥城、泰安、东平等县抗日民主政权。在运西建立了邪城、寿张、淮县、范县、观城等县抗日民主政权。在鲁西北建立了冠县、馆陶、邱县等抗日民主政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鲁西行署。同时,在群众中组织起工救会、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文救会、自卫队、儿童团。一九三九年还开展红五月运动,实行减租、减息、借粮斗争,改善农民生活,使鲁西抗日根据地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初步建立了鲁西抗日根据地的抗日民主秩序。
一九四一年鲁西区和原冀鲁豫边区合并,建立了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委,同时建立了冀鲁豫边区行署。张霖之同志为冀鲁豫边区党委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担负着巩固发展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繁重、艰巨的光荣任务。一九四一年,特别是一九四二年,敌人对敌后连续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加紧对根据地的扫荡、合围、清剿、蚕食,国民党顽固派也配合敌人进犯根据地。敌伪据点、碉堡林立,根据地缩小,以及被分割,再加严重的天灾,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处于最困难时期。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委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毛主席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依靠主力部队、地方武装和边区人民开展广泛的人民战争。特别在一九四二年以后,全区以发动群众为中心,组织大批干部深入农村开展减租、减息、反贪污运动,广大农民进一签发动起来,有力地支援了战争,粉碎了敌人的扫荡、合围、清剿、蚕食,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侵犯,战胜了严重的灾荒,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得到巩固、发展,为以后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基础。(作者:徐运北 许法 姜克夫 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