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县青年工作片断回忆(文/张兆美)

zpzh 发表于2017-10-11 23:38:29

    抗日战争开始,我正在长山中学读书,参加了姚仲明、廖容标同志领导的黑铁山起义后,在三支队工作,后来到了四支队。一九三八年夏季,我调到沂水县岸堤军政干校青年队学习三个月,被分配到山东省委青委任文书。这时杨涤生任青委书记。不久山东省委从马牧池迁到沂水四区王庄后,改称山东分局,青委随之迁到该区夏蔚村。此后我一直在沂水县工作,在那里过了八年的战斗生活。

    (一)

    山东分局青委到夏蔚,是住在村东头谭家围子,房东是开明人士谭节堂。记得他的儿子名叫谭维君。

    青委迁到夏蔚以后,就先在该村展开了工作,组织青救会、儿童团;后来又办起一处青年夜校,由谭节堂担任校长,学生共四五十人。我们就是通过这些组织形式对青少年进行抗日教育的。青年及儿童确是人民群众之中最活泼的分子,一经教育,思想觉悟提高很快,工作非常活跃。当时全村到处都可以听到抗日的歌声,每至黄昏,夜校里就点起明亮的油灯,青年、儿童兴高采烈地到校学习识字,倾听抗战必胜的道理,白天,他们就有组织地在村头站岗放哨,盘查可疑行人;我们有信需人传递,只要交给他们,从来是不会误事的。他们的工作热情,在当时来说,就是对我们这些抗日干部,也是一个极大的鼓舞,使我们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民族革命的曙光,从而增强了我们争取民族革命战争胜利的信心与决心!

    一九三九年三月,国民党顽固派秦启荣制造了“太河惨案”,扑杀我大批抗日干部、战士。为了抗议国民党顽固派的倒行逆施,山东分局就以四区民众为主,吸收各抗日团体代表,组成“沂水民众抗日请愿团”,到马牧池向国民党苏鲁战区总司令于学忠请愿。请愿团共二十余人,南四区工作团团长李松同志任团长。我和分局妇委的赵玉琴同志分别作为青年代表和妇女代表参加了这次请愿。我们每人打着一面小旗子,从夏蔚出发,越过数座高山,到达马牧池,要求于学忠出面接见,面陈民众对于团结抗日的意见。于学忠没有直接出面,他派出一位副官(或参谋)接见了我们。请愿团当场提出许多问题,要求于学忠坚持团结抗日,有效制止反共逆流,严惩反动分子。那位副官见我们群情激昂,最后表示向于司令转达我们的要求。这次请愿当时震动很大,不仅在舆论方面给了国民党以一定的压力,也鼓舞了沂水民众的抗日情绪。

    (二)

    一九三九年六月,日本侵略军对沂蒙山区进行第一次大 “扫荡”。山东分局从王庄转移。我被留在四区工作团做青年工作。当时四区工作团实际上就是四区区委,工作团长李松就是区委书记。

    在敌人“扫荡”期间,工作团分散活动。我与一个同志(姓名失记)在夏蔚一带坚持反“扫荡”斗争。这时,国民党区、乡政府人员纷纷携款潜逃,不顾老百姓死活。为了担起领导民众抗日的重任,我们便于国难当头之际,在夏蔚乡成立了“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选举开明人士谭节堂出任乡长。该乡民主政权建立后,接着建立了四区民主政府,由我党党员岳洪春任区长。

    在这里,我想特别介绍一下李松同志的情况。分局青委驻在夏蔚的时候,李松也在该村。当时他约三十多岁,中等身个,工作非常干练。敌人“扫荡,,过后,四区朱位村自卫团长武戎生倒向反动,李松同志到朱位和他谈话,劝他进步,坚持团结抗日。武戎生不但不听劝告,反而将李松扣押,残酷杀害。李松同志是沂水四区,也是沂水县第一个为抗日而献身的革命烈士。李松同志牺牲后,刘鼎普同志接任了四区区委书记。这时,武杰同志任组织委员,黄田同志任宣传委员,我任青救会长,李月宣、周瑞(女)等同志也在区委工作。以后区委派我到王庄乡和刘建民、张之松、杨怀等一起工作了几个月。

    (三)

    一九四O年底,我从四区调到沂水县委。当时王翰卿任县委书记,武杰任组织部长,赵涤尘任宣传部长,黄田任秘书,程树法任职工会长,张谦任妇救会长,杨琳任青救会长。不久黄田调走,我任县委秘书。一九四一年王翰卿去山东分局学习,崔杰千任县委书记。壬翰卿学习结束返回沂水后,过了一段时间,我调任沂水县青救会副会长。大约四二年秋,我和县妇救会的谢琳同志(现在广西科委工作)一起到鲁中党校学习,主要是学习整风文件,学习结束,返回沂水,这时杨琳早已调走,我担任县青救会长。

    记得县青救会曾经组织了一支青年游击队。那还是在一九四O年,我在四区就曾组织过这样一支青武装,共三四十人,十几条枪,我任队长,郭××(名字失记)任指导员。这支青年武装经常在夏蔚、摩天岭、黄罗坊一带活动,主要任务是为我军筹粮筹鞋,并向地主募捐。以后这支青年武装在四区朱家坪进行了改编,一部分编入县大队,一部分编入四区区中队。改编后,四区区中队曾在崔家峪打过一次伏击战,打的是从黄山铺敌伪据出动向西窜犯的日军。这次战斗从半夜打起,一直打到拂晓,最后将敌人击退。

    在我的记忆里,当时沂水青县青年工作是比较活跃的。特别是各村建立青抗先以后,这个民兵性的青年组织一般是比较有战斗力的,对小股敌人都敢于碰碰。记得当时水汪庄、郭庄、高庄、柴山、甄家疃等村的青抗先在游击中对付敌人都比较勇敢。有一次,高庄的青年武装在五台官庄和朱位据点出动的敌人打了一仗,把敌人打得惶惶逃回据点。一九四二年,县委组织“整支”工作团,派我们五六人到水汪庄、丰台庄去整顿基层党支部,我们白天进行“整支”,晚上就带领青抗先到袁家城子据点周围骚扰敌人,把敌人搞得通宵不得安宁。

    战争年代,县委各部门虽各有自己的业务,但工作起来不是单打一的,只要是党的工作,什么也干。因此,我在沂水时也搞过减租减息工作。记得我曾到莒南县大店镇参加过一次分局召开的减租减息工作会议。会议是黎玉同志主持召开的。会后,沂水县委组织了一个工作队到埠庄进行“双减”,搞了很长时间。当时主要是减租,减息不多。工作开始,我们都分别住在佃户家里,和他们一起劳动,随时宣传“双减”政策,进行思想发动。还召开佃户会议,组织他们诉苦,使他们提高阶级觉悟,鼓动他们敢于起来和地主算帐。由于佃户对地主的剥削早就不满,因此一经教育发动,他们大都能积极行动起来,和地主算帐,这样不但减了租,还得到一部分土地,佃户们都扬眉吐气,非常高兴。

    但是,也有些比较顽固的地主对“双减,,是不满意的。当时埠前庄地主中有不少人在国民党方面做官,他们听说家里的土地被佃户“算”去了,曾向我们提出抗议。我们就给佃户撑腰,不理他们那一套。但当时有的佃户阶级觉悟一时难以提高,对地主还存有顾虑,因此也曾发生过“明减暗不减”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每逢夏、秋两季“双减,,后,县委就组织干部进行复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保证“双减”的真正实施。通过“双减”,调动了广大民众的抗日积极性,农会、青年、妇女、儿童等群众组织也随之建立健全起来,使根据地出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

   (四)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后,上级部署参军工作。在这次动参中,沂中县(沂水早已改为沂中)大批青年参加了子弟兵团,其中编了一个青年营,原拟由我任教导员。这时鲁中区党委抽调干部准备派往济南从事城市工作,我也在抽调之列。我接到调令后只身到莱芜找到了区党委,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济南没有去成,又奉命挺进东北。当时鲁中区赴东北的干部编为一个教导大队,区党委组织科长于杰任大队长,沂中县委组织部长李子仁任副大队长,三地委书记刘来夫任政委。下分五个中队,沂中县调来的干部编为四中队,岳洪春任队长,我任副队长,翟象坤任指导员。到北满后分配到各地工作。

(张茂萱,窦宪诺调查,张茂萱整理)一九八四年十一月

未校对谢绝转载

谁在收藏
浏览:2209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小猪约翰
    小猪约翰
  • 武雪刚
    武雪刚
  • 杨树
    杨树
  • Chief
    Chief
  • 沂水后人
    沂水后人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