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父亲姚维善——竹园铺战斗(文/Nicole)

Nicole 发表于2017-10-12 16:04:05

-----解放战争西南战场最为著名的一次攻坚战

一九四九年成都战役,为解放大西南战役中最后一次大会战,三兵团十军28师竹园铺战斗创该战役首战大捷,闻名全国。竹园铺战斗是解放战争后期西南战场最为激烈的一次攻坚战,也是最痛快的第一个胜仗。蒋介石委派胡宗南的40万大军到四川来力挽蒋家王朝的惨局,谁料,第一次和我二野交手就把他的王牌主力给葬送了。 这次战斗已成为南京军事学院教学的经典战例之一。 

一九四九年,我百万雄师强渡大江,解放了南京、上海及浙赣闽广大地区,直取两湖、两广。国民党集其西北、西南诸部90余万人于成都附近,妄图凭山川之险,固守一隅最后挣扎。党中央、毛主席及时发出进军西南号令。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即令第三、第五兵团远从皖浙赣赶至鄂西湘西入川作战。三兵团十军作为先头部队,配合五兵团大迂回直捣贵州独立作战。4个月来,经过5省,迂回作战7000余里,进行了连续追击战。从安徽、湖北、湖南,挺进贵州、解放了遵义后北渡长江,首战解放川南重镇泸县。先头部队二十八师日夜兼程进战荣县。我各路主力部队以排山倒海之势分别挺进,企图全面包围成都。

国民党云贵以及四川以南的部队已完全失去战斗力,蒋介石急调胡宗南部进入四川企图阻止我军向成都前进,令其最精锐号称“天下第一团”之31师91团,几天前就抢先开到了铺周围构筑防御阵地,工事修得很牢固,全团都是青一色的美式装备。二野前指五兵团首长杨勇、三兵团副司令兼10军军长杜义德审时度势,遂下令28师迅速全力围歼该敌。

我们从进军西南以来,部队很少遇到敌人的顽强抵抗。到竹园铺以前,基本上没有啥阻击战。解放军还没到,国民党部队就投诚的投诚,溃散的溃散,敌人要跑,你就得追,几个月来基本是运动战,奔袭战。这两条腿当汽车轮子用,为了追赶敌军,便于急行军,虽已是冬季,所有部队都要求轻装奔袭,生活物品不得超过8斤重,每天行军1-2百里,28师84团最多一天行军达240里,经常是连吃饭,排大小便都没有时间。边走边嚼着干冷的干粮,睡眠不足是家常便饭,有时行军走着走着就睁不开眼睛,端着饭碗都能睡得着。当时,部队有一种特别的情绪:宁愿有仗打,也不愿这样连续走路。因为有仗打起码可以停下来歇一歇,喘口气,牺牲不牺牲根本无所谓,那时当兵的人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当首长下达了围歼竹园铺国民党王牌守敌的战斗命令,大家立即兴奋起来,精神饱满,劲头十足。随即进行战前动员。战士们情绪高昂,积极求战,纷纷要求火线入党。

由十军军长杜义德指挥,师长陈中民率全师于12月13日6时采取迂回包抄的战术,发起凌厉的攻势。1949年12月13日傍晚,先头部队包围了竹园铺的敌人,怕做饭的火光暴露目标,战士们不仅没有吃成晚饭,连热汤热水也没有喝上一口,空着肚子就上了战场。该师八十三团按指定地点,由来牟铺经过潘家寺绕到高店子,控制竹园铺西南(三江)方向,八十二团往北控制井研方向,八十四团(改制后614团)担任主攻团,从来牟铺正面开进,部队士气高昂,冲锋陷阵。

此次战役,父亲的28师64团为主攻团。战斗计划部署完毕,父亲带领的28师84团三营(改制后的614团)要抢占祖坟山头的制高点。父亲的三营从南面上山,而另一营从北面进攻,当二支部队在山下集结时,正巧负责北面进攻的营里有一位连长是父亲的同乡好友。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两人好久没见面,一见面有说不完的话。马上部队就要出发了,两只部队一南一北,分别从山的两侧爬山。时间仓促,分手时还余兴未消,两人就彼此叫着对方的风趣的“外号”,你扯着嗓子叫一声“外号”,对方很快的又风趣的回应一句外号,就好像是两个顽皮的孩童在游戏,互相比着声高和声调,谁也不肯服输。一个山南一个山北,那风趣的外号和熟悉的乡音在山谷中久久回荡着。忽然,枪声响起了,掩盖着呼喊声,隐约中还能听到对方扯着嗓子的呼喊声,这时,战斗越发激烈了,对方也没有了回应。半夜过后,父亲带领的三营占领了祖坟山的制高点。次日凌晨,父亲的团冲入镇内进行了巷战。开战后,28师83团三营七连指导员王善修及十余个战士在激战中先后中弹牺牲。营长张德银带领八连和九连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冲了上去。忽然,三粒机枪子弹击中了他的腹部,这位平日里谈笑风生的山东大汉倒在了教导员焦光华的怀中。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说“嗨,伙计,我不行了,你赶紧去指挥队伍,消灭前面的敌人……”。

经激烈战斗18小时,到14日凌晨,全歼该敌,计毙伤俘敌团长在内3300余人,缴获全部美式装备,遂突破岷江防线,打开直捣成都之通道。这次战斗的胜利,突破了“岷江防线”的前沿屏障,为“成都战役”实现“关门打狗”的战略意图赢得了宝贵战机。

战后,父亲不放心那位老兄,专门跑到他们营里去打听,得知他就在那一仗中牺牲了。父亲难过了很久,耳边总响起他那临别前风趣的呼喊声。在这次战斗中,我军87名指战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永远留在了四川井研这片土地上。

谁在收藏
浏览:4330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 乔梁
    乔梁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