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父亲姚维善——少为人知的淮海战役真实故事(文/Nicole)

Nicole 发表于2017-10-12 16:06:27

几个不为人知的淮海战役的真实故事

父亲所在的解放军中野2纵4旅12团在淮海战役阻击战中,一个团阻击了黄维国民党王牌师11师2个团的突围,打退了敌人十余架飞机,百余门炮,数千步兵一次又一次的集团式的轮番进攻,阵地前横七竖八地堆满了敌人上百具的尸体,最后父亲的三营左右翼阵地都被敌突破,只有父亲的三营打得机智勇敢坚守住了阵地,最后全营500多人只剩下210人。战后中野二纵授予父亲所在的12团“刀子12团”的光荣称号,给予父亲领导的三营荣立了集体大功。

28集团军205师614团的发展史中详细记录了此战,上文也有讲述,但父亲给我们讲了此战过程中和之后,几件不为人知的真实情况,其中包含着深深的遗憾和感动。它不由自然的让人们联想到了电影《集结号 》的故事。了解了这段真实的故事,我们现代人才真真理解了电影《集结号 》中的种种不解和疑惑。

当天, 在全营拼死阻击下,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进攻,但部队也伤亡惨重,活下来的不到一半人。这时,营教导员找到了正在指挥战斗的父亲,说团部特派员报告,“我们左右侧翼都被敌人突破了,团部也走了,如果我们不撤有可能就要被包饺子了”。父亲立刻召集连以上的干部商讨如何应对。这时,大多数的意见,既然团部都放弃了,我们不能把全营战士的命都搭上,主张撤退。最后,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父亲。这时,父亲沉默了一会,然后坚决果断的说;“现在不能撤!大白天的要是撤下去,不就成了敌人飞机大炮的活靶子了吗?要撤也得等到天黑。到时候,我们一路正北,团里不要我们了,我就带你们打游击去!”

      决定一定,教导员大声的喊道‘共产党员们,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我们一定要坚守住阵地到天黑……’就这样,继续坚持着和敌人做生死搏斗,直到天色渐渐暗下来,父亲才下令组织部队撤退。可没想到,部队刚撤下来,团部领导就跑过来了训斥道:“谁让你们撤的?不许撤退,立刻将阵地给我夺回来”。父亲一听,这下可急了,马上又赶紧组织部队反攻,这下打起来可就困难多了。经过敌我之间反复争夺,终于夺回了阵地。这时,一颗炮弹在临时指挥所附近落了下来,一块炮弹皮从父亲的耳边穿过,鲜血从父亲的脸颊流淌下来。父亲没顾上止血,赶紧让通信员汇报各连的伤亡情况,当听到这次争夺战又牺牲了许多战士和1个连长,另一个连首长,还是一个大功臣也受了重伤,父亲听后顿时怒发冲冠,掏出手枪指着那位团特派员大骂道;“你他妈的竟然敢谎报军情,老子今天毙了你!”多亏身旁的教导员把父亲开枪的手一上举,只听一声枪响,子弹打到天上,否则,那个特派员就没命了。父亲当时一屁股坐在地下放声大哭起来,那是父亲有生以来第一次流泪,自己又悔又恨,又痛心,感到这一撤一攻打得太窝囊,增加了不该有的伤亡。父亲后来多次说,最让他痛心不已的是,如果当初不撤的话,也许损失也不会那么大,不少战士就可能活下来。

在这场仗中,父亲还有一次痛心的回忆,那是战斗打响几个小时后,爸爸发现另一连情况危急,敌人即将突上来了,阵地时刻有丢失的危险,父亲独身一人,急急忙忙冒着炮火向那边阵地跑去。正巧,父亲看见了这情景,有一个刚俘虏过来的国民党兵是个机枪手,父亲还记得他是个河南人。炮火打了几个小时,一人高的掩体竟然都打成了平地了,那泥土经过多次的轰炸,早都成了沙土状了,只见那战士跪在平地上,端着机枪,身体完全都暴露在外,仍然顽强的向着敌人扫射,十分的英勇。不料,敌坦克一排子弹打过来,把他的双褪都给打断了,鲜血流了一地,伤势十分严重。父亲正巧路过,连忙为他简单包扎伤口,之后准备快速离开。这时,他突然一把抱住父亲的腿,请求父亲把他送下去,可父亲明白在当时打的如此残酷的情况下,那是不可能的,抬一个伤员下去,就可能多牺牲二名活生生的战士,而每多一个战士可能就多杀死几个敌人,就多一份胜利的希望。当时心里一阵难过,但战时也没有多少时间和他解释,就极力挣脱着想往前走。但是,他还死死地抱住父亲的腿不撒手,无奈之下,父亲只能狠心把他的手掰开,头也不敢回的向前跑去。父亲听到身后传来他的哭喊和怒骂声,‘早知道会是这样,老子就不给你们卖命了!”。当时,父亲心里像刀扎一样的痛,作为战场上的指挥员,他只能那么做。当父亲指挥那一连队又一次击退了敌人的反扑后,再次返回那受伤的机枪手那里时,那里已被反复轰炸成了一片焦土。后来父亲多次讲到此事,每次父亲给我们讲到这个故事时,我都能切身感受到父亲的难过,以及内心深深的愧疚。

爸爸谈起这场战斗时说:战士们打的很顽强,都知道这次战斗要交代了,虽说武器不能决定胜负,但可以决定伤亡。晚年的父亲一直就想去淮海战役的战场双堆集走一趟,去看一看那些牺牲的战友们,向他表达自己的愧疚。但始终都因为身体的原因,未能成行,为了实现父亲的愿望,我们一定要替父亲去一趟,看望长眠在那里的英雄的叔叔们,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尤其那些战死了至今还不知道名字的无名英雄们。

父亲还讲了二件类似《集结号》战士亲属们的事。它们都是发生在淮海战役中牺牲的战友身上,本不该发生的事情,竟然还是发生了。

让父亲想不到就是上面提到在淮海战役中一开始就惨烈牺牲了的营长宁侠,竟然老家也没有收到部队发送的阵亡通知和烈士证。因宁侠他的父亲解放前是地主,他参军后,一直渺无音讯。村里人都说他一定投敌了,他的亲属一直受到不公的待遇。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连他的家也被抄了。他的家人一直不相信他会投敌,经过家人一番艰辛的寻找,终于找到了宁侠的战友,一位69军的军领导出来作证,最终才恢复了他家革命烈士家属的待遇。

父亲给我们讲的另一件事。淮海战役中他的那个牺牲的连长居然也被登记成失踪,家乡人甚至把他的遗孀和子女当成逃兵叛徒的家属,遭遇了十几年的不公正待遇。直到文化大革命期间,当时,父亲在河南第二炮兵五七干校当副校长时。一日,他的一个部下出差,在火车上无意中碰到了一个山东同乡,俩人就聊了起来。那个小伙子看他穿着军装,就跟他说起他家的遭遇。谈到他父亲原来是解放军中野二纵的,当年在淮海战役的时候战死了,可乡里不承认,说他父亲是叛徒,一家人为此在村里倍受歧视,他也为此不能参军。父亲的那位部下很同情他的身世,顺便问他,是否还记得在你父亲的部队里,还有没有认识的人?那个小伙子想了一下说,只听他父亲说过,他的营长叫姚维善,也是山东老乡。父亲的那位部下一拍大腿说到,我们的校长就叫姚维善,不知道是不是他。随后,就带了那小伙子找到了父亲。见到战友的后代,父亲十分感慨,紧紧地握着他的手不放。经过一番长谈后,爸爸就给那个小伙子写了封证明信。不久,那小伙子来信告诉父亲,他家已经平反了。

     爸爸说;在战争年代,伤亡的多,补充的也多,人员变动很大,又多是运动战,来回奔波,枪林弹雨的,有些资料丢失了,有些资料也残缺不齐。有些战士连名字都没记住,有的只记得外号就战死了。的确,不知道有多少无名英雄,为了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做出了了不起的贡献。可最后,他们什么也没有得到!相比他们的伟大和委屈,我们活下来的人还有什么可以抱怨的呢!

谁在收藏
浏览:8867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思目
    思目
  • 漂流者
    漂流者
  • 东来
    东来
  • 乔梁
    乔梁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