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那是50年前的一件难忘的事。那年我刚上初中,武汉的冬天特别冷,放在窗户外的拖把都挂着长长的冰条,在家里棉衣棉裤穿着还感觉手脚冰凉。有一天放学回来,家里一个人也没有,虽然那时我不太会做饭,但一时兴趣也想挣个表现。忙了半天准备炒菜下锅了,没料到家里太冷,炒菜油瓶里的油早已结成了固体状,根本倒不出来,情急之下,我不加思考的,就把玻璃油瓶放在炉子火苗上烤,没想到油瓶突然炸开了,瓶子里的油全浇在了燃烧的蜂窝煤上,并沿着炉壁流下去,顿时炉子上燃起了很高的火焰,我害怕极了,突然想起电影里的一个灭火的情景,我端起炉子旁簸箕里的煤渣灰往冒火的炉子上倒下去,马上火熄灭了,但顿时冒起了浓浓的烟雾,很快弥漫了厨房和与之相通的大厅。我又忙着开窗,驱赶着烟雾。炉子的火也被压灭了,妈妈回来了中午饭怎么办?我心里是又急又怕,手忙脚乱。这时爸爸回来了,看着家里乌烟瘴气的状况,我胆怯的告诉了事情的经过,并请求爸爸千万不要告诉妈妈。爸一句责备的话也没说,默默地一块帮我打扫厨房,生火做饭,事后信守了与我的承诺一直没有告诉妈妈,也免了我一顿臭骂。
记得长大后,有一次我问起了爸爸我小时的这件事,“你当初为什么没有责怪我呢?”爸爸说:“孩子想帮家里干事本身就该表扬;没有经验,没干好,已经很委屈了,还责怪什么呢?尤其是孩子已经知道错的事,就不要批评了。”爸的一席话,让我明白了爸爸在我们小的时候,为什么很少批评孩子。反而留下的都是父亲鼓励我们多干自己喜欢的事的记忆。
很多年以后,我也当了母亲,孩子异常的调皮捣蛋。有一次,爸爸喝水杯子找不到了,结果发现是女儿拿姥爷的杯子去捞鱼,不小心把杯子掉进去了,她又把自己的小鞋脱下了去捞杯子,最终,小鞋也掉进去了。看着爸爸的鱼缸里天天都有意想不到的东西出现,父亲对她从没发过脾气,总是耐心的开导。爸爸说,“我就喜欢调皮捣蛋的孩子,你别光看他调皮捣蛋的一面,其实这种孩子是爱动脑筋,想干事的孩子,只不过没干好而已。只有大方向没有错,不要大事小事都唠叨都批评,小孩就是在犯错中长大的”。女儿在姥爷的呵护教育下,从小就敢想敢干,充满了自信,最爱说的一句话是:“看我多能干!”因为这是姥爷经常赞扬她的一句话。女儿虽调皮捣蛋,但一路顺利,进了省重点中学,大学,博士毕业。对于现在提倡的对孩子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教育,爸爸的方法不能不说值得借鉴。
许多家长往往以自己几十年成人的经验和标准来要求年幼的孩子,而爸爸常常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了解呵护幼小的心,原谅孩子们成长中的摔碰和过错,懂得让孩子自己从经历的事情中去吸取经验和教训,会比家长的说教更有效的道理。
爸爸谢谢您,您默默的,用心,用行,用人格的力量呵护着我们成长成人,教育我们如何努力做一个对祖国对人民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