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随二野大军的野战部队分批离开常德,向湘西挺进,另一部分向川黔挺进。我们一路经过湖南省西北部, 大概是凤凰城那个方向,现在属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泸溪、后到四川东部的秀山县、酉阳县(两县现均属于重庆市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这一带属于云贵高原东侧的武陵山脉,基本是山区,以少数民族为主。人烟稀少,生活艰苦,没吃少穿的,我们到达时已经是初冬,村里有不少十几岁的孩子还光着屁股。现在电视上经常播放湘西一带风景如画的美丽画面,以及土匪猖獗的电视剧,但那时急速行军的我们却视而不见,脑子里留下的印象只是难爬的崇山峻岭,以及穷困不堪的少数民族。
行军开始的时候,每人装备:一床被子(两斤重),一床很薄很短的褥子,个子高的脚都露在外头,一套军装,一双球鞋、,一条毛巾、一个布挎包、,一个碗,一个水壶,一把老式油布雨伞或一块两尺见方的雨布,雨天挡雨,平时用来打背包。有时,几天经过没有村落的地方,或极贫困的地方,部队要求每个人除背包外,还要加上装满米的粮袋和盐包。女生队的不配备武器,而男生队身体好,个子高的要配备枪弹。而野战军的普通战士们比我们要辛苦的多,不仅一路要打仗追击敌人,每人还要负担50-60多斤的装备爬山越岭。包括一支步枪7.5斤、刺刀1.5斤、4个手榴弹6斤、6个枪榴弹2.5斤、4个地瓜弹2斤、180发子弹3.5斤(有的成倍)、圆锹或十字镐2.5斤、钢盔2.5斤、米袋7.5斤、水壶2斤,小背包5斤、另有一块遮雨的油布,“这些装备是必须带的。当时我军的进攻采取迂回、渗透、穿插、包围和穷追猛打之战术。上级要求我军必须发挥连续行军和连续作战能力,要不为中途残敌所抑留,不为翼侧袭扰所牵制,不因山高路险而迟缓,不因部队疲劳伤亡而犹豫。
我们军校随野战部队行军,一般离前方作战野战部队只有2-3天的路程。每天大概4点起身,快速的吃上一碗饭,起床晚,或动作慢的人连饭也来不及吃,我们经常把一碗饭用一块布或手帕包起来,系在腰间的皮带上,天不亮就上路行军了。一般每天行军十几个小时,一天就吃两顿饭,到了晚上8-9点到达宿营地后,才能吃上晚饭。偶尔中午也能休息一会,如有时间,炊事员就让带饭的学员,把饭倒到大锅里,加热后分给大家垫一垫肚子,无时间热饭,大家就将冷饭团分着吃。
当时二野刘邓领导虑及部队连日冒雨行军,艰苦跋涉于大山险峰之间,十分辛苦,生病战斗减员的也不少,特意嘱告各军:“望注意鼓励士气。要使用现洋,保障战士的给养和健康,千万不要因小失大。每人每天的4钱油盐和1斤蔬菜绝不可少。至要至要。当然,在人烟稀少的地区,实现这些要求有一定困难。但我希望机关的同志们,千方百计去落实这些要求!” 虽然领导如此重视,但一路上,有钱也买不到吃的事经常发生,所以,在行军途中,如能休息上一天,安心的饱饱吃上一顿饭就像过节一样高兴。
我至今还记得一件与吃饭有关的事。记得有一次到了晚上睡觉的时间行军才结束,大家又累又饿,更困的不行,眼皮直打架,可以不洗脸,但一天都没吃东西,肚子饿的咕咕叫也睡不着觉啊!炊事班开始架锅做饭了,我们班该轮到我去打饭,从我们的宿营地到炊事班要经过一段稻田小道,我端着一个盆乘着月色,沿着田间小道就去了。班里战友们饿着肚子,左等右等也没见我把饭打回来,大家就一起去找我,一路喊,一路找,结果,大家惊奇的发现,在那条小道旁的稻田里,站着一个人,一动不动。大家连忙跑过来,只见我双脚站在稻田的水里,双手端着一盆饭,双眼闭着,好像睡着了一样。大家连忙又叫又摇的把我给叫醒了,问我你怎么站在这?而我自己完全不知道怎么就站在稻田里,端着饭盆睡着了。也许是太累太困了,忘记了饥饿,忘记了寒冷,但今天该我打饭的责任没有忘,最终支撑我没有倒下,放下手里的饭。正如大家评论那样,进军大西南,解放军最苦的就是超强度的行军,解放大西南,胜利的一半是拴在脚板上的。
在行军路上,大家都会唱这么一个《行军小唱》
我们翻过高山,
我们渡过大河,
我们走进村庄,
我们穿过城市,
得啷格啷,
炮手呀,扶着炮,
骡手呀,牵着骡,
驮粮的毛驴,
竖起它的长耳朵。
炮口在笑,
战马在叫,
同志们的心哪,
同志们的心在跳!
这首小调小曲包含解放全国劳苦大众的革命理想,以及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有艰辛,还有欢乐,鼓舞伴随着广大解放军战士以惊人的毅力和速度进军。解放大军的步伐犹如天兵神将,经常突然的,出其不意的出现在敌军面前,使他们从气势上和心理上败下阵来,一路上,凡我解放军所到之处,敌军纷纷投降起义,一个一个的县城解放了,留下的是庆祝解放的锣鼓声,而我们又神不知鬼不觉的走在了行军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