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哪一个经历过那段峥嵘岁月的战士,能够忘记那些火热的日子。
1949年4月22号,当解放军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之后,1949年4月23日南京也解放了,刘邓领导的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二野)进驻南京。5月4日,二野将南下的“中原军政大学”改名为“二野军政大学”,并扩大招生。二野所属的第三、四、五兵团所办的分校,也开始招生。隶属第三兵团的是二野第3分校,隶属第四兵团的是二野第4分校,隶属第五兵团的是二野第5分校。这时,在当时全国半壁河山尚未解放的形势下,有大批知识青年投笔从戎,涌入解放军的行列中,虽然当时的参军动机各有不同,但是要进步,要革命,要当一名受人尊敬的解放军战士,在当时是成千上万的青年学生梦寐以求的愿望和选择。
我叫石裕荃,家在安徽寿县石家集,家族在当地是名门望族,辛亥革命孙中山时期家族中就出过几个同盟会会员,并东渡日本求学,我的一个堂伯父,我父亲的堂哥石德宽,我称二大爷,是辛亥革命著名广州黄花岗72烈士之一。另一个堂伯父石德纯(石寅生),我称大爷,是安徽出了名的人物,辛亥革命时期是安徽省第一届参议会参议员;组建皖豫国民联军,任总司令,北伐期间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暂编第六军,任军长,挥戈北上。“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部队被蒋介石改编,他被免去军长职务,改任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七·七”事变后,他组建皖北人民抗日自卫军第一路军任军长,官兵约万余人,连国民党副主席李宗仁到安徽,都必来见过他的老资格。
但是就这样的家族,解放军一到,说是在城里招兵,结果族里的青年男女,一窝蜂的几十个人就都去了。而且越是读了书的越积极。那年我不懂什么是革命,看哥哥姐姐一腔热血要参军,我决心也偷偷跟哥哥姐姐们走。结果我妈妈知道了,临行前妈妈流着眼泪来送我,我承诺离家后会常给家写信,妈妈给了我一块大洋,我自己平时纺线和拾麦子也攒下来有2块,揣着3块大洋就离开了家。
我因经济等问题没有上成初中,我到了寿县二大娘家,二大娘家人认为最好上师范,因不用交学费。结果到学校得知革命大学,和军大都在离寿县不远的凤阳县招生,我就随哥哥姐妹们一行步行去了凤阳。记忆中,当天走到一个出煤的地方好像叫“田家安”,天已黑了,不得不留宿在一家客栈,那时没有见过电灯,随行的一个哥哥还闹出一个笑话,他想抽烟,一见电灯发出黄黄的火光,就凑上去用电灯点烟,结果吸了半天也点不着,只好骂骂咧咧的离开了。当年也凑巧,到了风阳,看到有布告招生的,地方政府和部队都在招大学学员,地方政府招革命大学(革大),第二野战军部队招军政大学(军大),专门针对读过书的青年学生的。
第二天到了凤阳,我和堂妹石裕华没有考试就被革大录取了。革大是安徽当地政府举办的学校,准备为共产党接管政权做准备,预计学习几个月后参加地方的新政府建设。在校学习几个月之后,有一天,在凤阳另一地的哥哥石裕同,石裕聪等人,他们是第二野军军政大学三分校的学员,他们即将离开此地随军南下,来与我和妹妹二人告别。我看到他们的军装比自己的好看多了,是细棉布做的,据说是国民党的布料,样式也很威武,而自己穿的军装是粗布的,完全不如哥哥们的,而且他们马上要随解放军开拔南下了。我们姐妹俩也想随哥姐一起走,穿漂亮的军装。姐妹俩的主意一定,哥哥们就出主意让我们把革大的衣服脱下来偷偷跟他们走。我们就这样随哥哥们跑到了二野部队的军政大学,经文化考试,认定我们文化程度是初中,就被录取了,成了第二野军军政大学三分校二总队第一期的学员。
我们在新学校,穿上解放军军服,头戴有八一军徽的帽子,胸前佩有人民解放军的胸章,两腿扎上绑腿布,一下子就把我从一个老百姓变成了一名革命战士。正美的很,过得那个惬意啊,结果地方政府革命大学领导发现人跑了,这是怎么个情况?逃兵的节奏?就找了过来。人家火了,这么没组织没纪律的?革命大学领导说:你们为什么跑了?妹妹躲在我的身后吓得不敢吱声,我也不知说什么好,哥姐们就在背后教我说,快说“为了南下,解放全中国”,我赶快学着说一遍,并表示我们死活也不回去。但革大的领导仍不肯罢休。并要抓我们回去,处分我们,这下我们真害怕了。
还好,家族大就有这点好处,哥哥姐姐呼啦啦来了十几号人,大家一起求情的求情,闹的闹,哥哥姐姐最后发了狠话,如果不把我妹妹留下,我们大家一起也脱军装走人,这下闹大了,部队出面调解,地方大学也只好作罢,就这样,我就跟哥哥姐姐们一起留在了二野的军政大学。当时,大家最爱唱的一首歌是《二野军政大学校歌》
歌词:
长江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
人类解放,建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
同学们,努力学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我们的作风,
同学们,积极工作,艰苦奋斗英勇牺牲我们的传统。
像长江之水,汹涌澎湃把反动派彻底消灭干净,
向着新社会前进,前进,我们是劳动者的先锋。
回想当年,其实,我们都算不上什么特别进步的青年,当年跟解放军走,可以说被这股子解放革命浪潮夹带着,参加了革命。当时,“解放全中国,建立新世界”,单凭这一个口号,就能让大批大批的青年立刻热血沸腾,弃笔从军了。我想说,这就是大势所趋,这就是当年共产党的魅力,是嗷嗷待乳新中国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