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自述之一:青少年时期

石人 发表于2015-04-28 19:08:35
    我原名石蕴华,三十年代在上海做文化工作时取名殷扬,参加新四军后改名为扬帆,写文章时先后用过殷炎、殷扬等笔名。我在一九一二年出生在江苏的常熟城虞山镇。常熟是江南有名的美丽而富饶的鱼米之乡。县城有十万人口,它虽不及苏州城大,但有“十里青(虞)山半入城”的特色,城南又有一个比杭州西湖略大的尚湖,所以常熟城既有城镇的繁华,又有湖光山色兼收并蓄之美。这里也是文人荟萃之所,历史上曾出过不少有名的文人,晚清当过光绪皇帝老师、参与戊戍变法的翁同酥就是常熟人。
    我家的祖先是书香门第,钟祖父石云山(禹之)是江南(挥)南田画派中有名的画家,祖父石金声是医生,又是数学家。父亲石立(冠卿)毕业于江南高等学堂,也善于吟诗,曾在中学任教。因派系磨擦,后又弃教去工厂当职员。也曾失业在家,终日喜爱喝酒,从不问家事,家庭经济就败落了。母亲是一位心地善良的家庭妇女,家务全靠她操持,困难时靠典卖陪嫁饰、物过日子。我是她四个孩子中最喜爱的唯一的男孩。我从小养成富有自信而倔强的性格,读完高小后,因无力升学,本人不愿意去商店当学徒,同族一位叔祖和父亲就在家里教我读书学诗。所以,我十二岁就开始学诌几句诗。一九二五年我十三岁时,家里把我送到上海,依靠在上海一家银行里当职员的叔父的资助,进华艺中学读书。离家时父亲还专门把《十八家诗抄》和《随园史话》等书给我带着,嘱咐我“不要荒废了学诗”。在上海我们父子有时也常对酌饮酒吟诗。我喜爱诗词和嗜酒的习惯,就是从小受父亲的影响。一九二六年,我又随叔父从上海到北平,进入育英中学。两年后,因在家乡的父母生活更加困难,母亲来信坚持不让我再读书,要我挣钱补助家用,我也不愿长期依赖叔父周济,一九二八年三月便辍学入北平大陆银行,当了三年练习生。在北平结识了一些朋友,如在育英中学认识了进步同学袁成隆(后知是共产党员,在监狱中牺牲了)和我关系较好,受他的影响也开始阅读了一些进步书刊,在银行中发起了组织“同人进德会”,办了一个图书馆,一个俱乐部。一九三O年的元旦,在银行举行的一次团拜聚餐会上,我喝酒多了,控制不住自己,当着总经理的面抨击了银行的剥削和黑暗,还自称自己是个社会主义者,因而打破了银行的“金饭碗”。在叔父和朋友们的帮助下,进入文治中学读书。一九三二年九月又以优分第九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文学院读中国文学。

浏览:2138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张守参
    张守参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