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党领导的革命事业中,有无数革命知识分子,为拯救中华民族的危亡,为祖国的独立富强,抛头颅、洒热血,以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从爱国主义者走上共产主义道路,成为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中华民族的英雄。原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司令员马耀南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个光辉典范。
马耀南又名马方晟,1902年农历六月生于山东长山县(现为淄博市)北旺庄一个农业兼手工业家庭。幼时在家读了几年私塾,1920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济南一中,1930年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机械工程系。
在他学生时代,我国正处在帝国主义侵略,军伐混战,中华民族濒于危亡之秋。少年的耀南就开始有了爱国思想。 1919年,当帝国主义操纵的巴黎和会,拒绝废除“二十一条”,作出让日本继续霸占山东胶州湾的决定后,国耻民愤,激励他决心起来挽救祖国的危亡。他在日记中激愤地写道:“我们要把帝国主义赶出去,我们要做真正的中国人!“五四”运动爆发后,耀南同志的爱国思想有了新的发展,在济南一中,他热心于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参加过王尽美、邓恩铭领导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活动,开始受到共产主义思想启蒙教育,并积极投入反帝爱国运动。与同学组织了“反日会”,走上街头、农村宣传抗日救国,声讨帝国主义的罪行,查封、抵制日货等。1924年耀南同志考入天津北洋大学,又被选为该校学生联合会和天津学生联合会的负责人之一,他主办报纸,号召力震动一时,成为学生运动的领袖。当孙中山先生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合作时,耀南同志满怀激情参加了国民党,并与我党打入国民党天津市政府担任管理群众团体工作的张友渔同志密切联系,在张友渔同志的帮助下,积极走上大革命的洪流。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白色恐怖笼罩全国。耀南同志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反共反人民的反动政策。1930年,他作为天津学界代表参加了国民党的代表大会,又目睹了蒋介石的倒行逆施和国民党的黑暗腐败,更使他义愤填膺。在会上,国民党要员向他贿买选票,他气愤至极,中途退席,返回天津,积极参加了倒蒋活动。同年,他被国民党以“亲共反蒋”的罪名开除了党籍,并遭通缉,不得已离开天津,到河北省永清县当教员。后又到江苏南通大学任教授。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不但不能压服耀南同志,反而更坚定了他与恶势力进行斗争的决心。他慷慨陈词在日记中。写道:“宇宙一战场,人生恶斗耳,一息尚存,绝无逃遁苟安之余地。一生死做硬汉,绝不发一无聊呻吟语。咬紧牙关与困难做殊死战,一直向前迈进。”
1933年,耀南同志接受故乡的邀请,回到长山中学任校长。此时,他希望在教育事业中造就人才以救国。他积极致力于教育改革,调整人事,聘请有识之士,增添实验器材,充实进步图书,提倡学生自由研究,带领师生参加校内外劳动,教育师生密切联系群众,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等。教学质量遥遥领先,使长山中学自然形成了当地的教育中心。
耀南同志为人正直豪爽。当时,官僚政客以感情拉拢,利禄诱惑,而耀南同志毫无所动。因此,县里的旧势力说他“不懂人情”。然而广大群众和一些社会开明人士却非常拥护他。
1935年红军北上抗日,举行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蒋介石为了“剿共”跑到贵阳督战。耀南同志对蒋介石这一反动行径气愤地说:“不打日本,打内战算什么英雄?”他对日蒋勾结,国民党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等卖国投降政策气忿极了,同时对祖国的前途感到忧虑。
1936年,“西安事变”震惊中外,也深深震动了耀南同志。他看到共产党积极主张不杀蒋介石,迫使他停止内战,促成抗日统一战线,极为佩服。他认为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有胆有识。共产党是拯救中国的唯一领导力量。
“七七”事变爆发后,耀南同志逐渐认识到,要想救中国,必须奋起武装抗战。他在1937年8月15日的日记中写道:“上海炮火异常凶猛,全国已入血战状态,自顾尚在此安逸消闲,能不愧死!自即日起,应特别振奋,求有所报命国家,获取较大代价之牺牲,方不愧生世间。”8月20日又写道:“此时不便只身避难,只好不顾一切进行民众武力之促成。任何困难,准备忍耐下去。”他下定了武装抗战的决心。国民党的不战而逃,使他大失所望。共产党号召敌后抗日,八路军平型关大捷,给他指明了方向。
此时,国民党想利用马耀南的威望和影响,扩充他们的势力。于是他们打着抗日的幌子来拉拢马耀南,宣布恢复他的国民党党籍,提出与他共同组织抗日武装。当郎遭到耀南同志的断然拒绝,他说:“国民党要我,我可不要它了。”
中共山东省委根据党中央关于坚持全面抗战,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指示,制定了在山东各地建立武装起义点的计划。曾在长山中学附小任教的共产党员林一山同志,建议省委在长山中学建一个武装起义点。他说该校校长马耀南是个有才华的知识分子,他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坚决抗日的决心,且在当地有很高的威望和影响,这是极为有利的条件。省委遂派林一山同志去长山中学与马耀南接头。耀南同志见到林一山同志如鱼得水,两人促膝相谈。林一山向他讲述了国内外形势,如何组织抗日武装和斗争的方针策略,还给了他一些马列主义的书籍,并介绍他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经林一山同志的介绍,耀南同志于1937年10月初,去济南找到了“民先”组织的领导者孙传文同志(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长),他对孙传文同志说”哀莫过于心死,苦莫过于国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愿尽一切力量在长山中学师生中发动组织,抗日力量。要求派有斗争经验的人去领导。”
省委接受耀南同志的请求,于1937年10月中旬派姚仲明同志以马耀南聘请的国文教员的身份去长山中学领导抗日工作。耀南同志对姚仲明同志的到来喜不可言。感到有了依靠和力量。他俩互相尊重,密切协作。11月山东省委又派来红军干部廖容标和共产党员赵明新同志,在长山中学建立了党的小组(姚仲明同志任组长)。耀南同志不畏艰险,日夜奔忙。他对姚仲明、廖容标同志说:“国民党县党部和县政府来找麻烦,由我顶着,你们就放手干吧。”在他的积极支持下,校内组织起“抗日后援会”,出版了抗日小报,由师生组成演讲队到城乡宣传抗日。还建立了“民先”组织,发展了“民先”队员。并以“民众夜校”的名义,举办了游击战术训练班,培养了一批抗日骨干,为武装起义做了思想和组织准备。
长山中学的抗日活动,吓坏了国民党顽固分子。他们叫喊“长山中学赤化了。”对学校明施压力,暗遣特务,妄图压垮学校,破坏抗日力量。国民党早已指令全省中学以上学校一律南迁。耀南校长坚决顶住不迁。一天,校内的反动教官煽动少数学生闹事,冲进校长办公室围攻马耀南校长,污蔑校长不迁校是等待时机携款潜逃。耀南同志不怕威胁和中伤,说服了受蒙蔽的同学。在进步师生和其弟马晓云、马天民的帮助下,赶走了反动教官。
县教育局的督学也来校责备学校宣传抗日是不务正业。耀南同志严正质问:政府宣布,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人人都有守土抗战之责,学生爱国,宣传抗日,违什么法?难道政府反对抗日吗?这位督学被问得理屈词穷,无言以答,在师生们斥责之下,灰溜溜地走了。几天后,县长周义章突然向马耀南宣布“着令长山中学立即停办。”耀南同志据理争辩,拒不接受指令,愤然离去。他深知,停办学校这对我党孕育着即将成熟的武装起义十分不利。如何对待?经党组织研究,由耀南同志动员参议员召开县参议会,提出要停办学校,必须结算公布教育经费。县长周义章徇私舞弊,害怕出丑,只好答应长山中学继续办下去。在党的领导下,耀南同志同顽固派势力的斗争取得了一次次的胜利。
1937年12月24日早晨,日寇轰炸了长山县城。国民党军政人员弃城南逃,城里一片混乱。长中党组织当即决定去黑铁山举行武装起义,开展抗日斗争,并由马耀南和廖容标担任正副司令。在这紧急关头,姚仲明、廖容标、赵明新同志带领师生先往黑铁山。耀南同志去长山三区和八区组织人员,筹备粮款和枪支弹药。几天之后,耀南同志带着筹来的三支枪,几百元钱,还有长山中学的油印机和急救包等,赶到黑铁山与姚、廖、赵汇合了。就在黑铁山树起了武装起义大旗,组成了清河平原上第一支抗日游击队伍。
抗日游击队伍的成立,使人民看到了希望。各方健儿纷纷前来投军抗日。当时的粮食、弹药十分困难。除向群众募集外,耀南同志动员家中捐献了粮食,还亲自召集绅士名流,提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切为了抗日。他本人以身作则,带动大家克服困难,他与士兵同甘苦,带头啃窝头,就咸菜,日日如此,十分感人,全军上下无不佩服。他还根据党的政策做了许多统战工作,队伍很快发展壮大了。他们克邹平、攻长山,打周村、袭汽艇,炸火车,还配合友军攻入济南,威震清河平原,使敌人闻风丧胆。在耀南同志的影响下,其弟马晓云、马天民也都参加了革命(晓云同志曾任三支队七团团长、清西军分区副司令员。天民同志曾任三支队独立营营长),后来都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了。群众颂扬“一马三司令”的故事至今还在当地流传。
这支队伍日益壮大,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也引起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注意。自称鲁北抗日总司令的刘景良,派人前来,以高官厚禄拉拢马耀南。耀南同志对此嗤之以鼻,当面揭露国民党假抗日,真反共的无耻行径。后来,山东省政府主席兼苏鲁战区副总司令沈鸿烈,也托人捎来他的委任状,委任马耀南为“鲁北行署抗日纵队司令”。耀南同志大义凛然,将委任状交给杨国夫同志看后,当场撕得粉碎,表现了他对国民党的极端鄙视和对共产党的无限信任。
1938年6月,中共山东省委决定将这支部队整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当时部队成份复杂,整编困难,有的人要单独抗日,不愿改编为八路军受共产党的领导。有少数反动分子则要接受国民党的领导。耀南同志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决反对投靠国民党。他苦口婆心地说服那些动摇和犹豫不决的人,并且谆谆告诫他们“国民党不战而逃,八路军开赴敌后抗日,事实证明了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抗日,我坚决跟着共产党走,抗战到底,这是唯一正确的道路。你们现在不明白,将来一定会清楚的。”在他的说服教育下,整编工作顺利完成,只有少数顽固分子,如张景南、高竹筠公开叛变了。整编后,经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任命,马耀南同志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司令员,霍士廉同志为政治委员,杨国夫同志为副司令员,鲍辉同志为政治部主任。
马耀南同志,经过无数的考验,于1938年10月,经郭洪涛、霍士廉两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坚定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
四
马耀南同志学习军事如饥似渴,他不知疲倦地在煤油灯下学习《论持久战》和毛主席论战略战术的文章,经常听廖容标、杨国夫同志讲军事课和战斗经验,亲自将杨国夫同志讲的军事经验的笔录整理成教材,向部队进行教育训练,这件事杨国夫同志深为感动。
耀南同志在实践中运用毛主席的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指挥了许多战斗。1938年7月,司令部在邹平城被顽军张景南,高竹筠部包围。当时,他身边只有少数警卫部队,情况异常危急。他机智勇敢,沉着指挥,击退了敌人。同年秋,日伪军突然袭击司令部驻地小李家套,耀南同志运用巧妙的战术指挥部队,组织群众,军民团结战斗,以少胜多,消灭鬼子20多人,伪军100多人。
1939年6月,日寇集中了济南、惠民、益都等据点的敌伪军5000余人,汽车20多辆,轻重机枪几十挺,平射炮、曲射炮10余门,骑兵150余,于7日拂晓突然包围我三支队主力部队驻地刘家井子一带。敌人来势凶猛,我军处境险恶,耀南同志临危不乱,在他和杨副司令的亲自指挥下,我军指战员同仇敌忾,英勇奋战,在敌人密集炮火反复冲击下,多次与敌人肉搏,激战一天,始终坚守着阵地,使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当晚,我军安然转移。这一仗毙俘敌井口司令以下800余人,震慑了敌人,鼓舞了士气。刘家井子恶战后,敌气焰大减,半月内不敢活动。7月22日,在桓台牛王庄,我军与敌遭遇。耀南同志在敌人强大的火力下,带领身边少数人员与敌搏斗。但终因寡不敌众,不幸壮烈牺牲。耀南同志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光荣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仅37岁。
耀南同志的牺牲,使党失去了一个好党员,人民失去了一个好儿子,部队失去了一个好指挥员。全军上下无不为之悲痛!张经武同志在《山东八路军怎样反对敌人的“扫荡”》一文中,这样写道:“司令员马耀南同志,亲率健儿与敌肉搏,英勇殉国。威震鲁北之马司令,以一个书生出身,终于为中华民族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刘家井子、牛王庄,我们是永远不能忘记啊I”朱德总司令,为纪念抗战五周年,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的《胜利在望,团结向前》的文章中,也提到马耀南烈士。他号召全体将士继承先烈遗志,为先烈报仇!马耀南同志牺牲后,为了纪念他,党组织决定将抗战剧团改名为“耀南剧团”,将长山中学改为“耀南中学”,将原长山县命名为“耀南县”。
马耀南同志的一生,是一个知识分子追求真理走向革命,从爱国主义者成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的一生。他的成长进步是党的团结教育知识分子政策的胜利。他的荚雄业绩,将万古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