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程照轩同志的怀念(文/张劲夫)

Dangdang 发表于2017-10-21 16:27:37

我与程照轩同志相识和共事, 是在1948年. 这时华东局根据中央指示, 成立了鲁中南区党委, 将原来的胶济路以南的鲁中, 鲁南, 滨海三个区党委合并组成鲁中南区党委, 并将津浦路西原属冀鲁豫区党委领导的七地委也划归鲁中南区党委领导. 同时, 相应的将原来的鲁中, 鲁南, 滨海行政公署, 合并组成鲁中南行政公署. 照轩同志原是鲁中行政公署副主任, 我原是鲁南行政公署副主任, 这时, 我俩都调任鲁中南行政公署副主任, 这样就见面认识了, 并一起为支援前线进行紧张的工作.

给我印象最深的, 是我们的第一次见面. 记得是我由鲁南到沂蒙山区去见照轩同志, 当时组织上已决定合并, 尚未合在一起办公. 我去是商量调运鲁中粮食支援前线的事. 一见面, 我将所需的数字及调运的时间提出来, 照轩同志当即同意, 全力支持,  未发生任何争议,就把问题解决了, 决定了. 然后他就把我当作第一次见面的客人, 用小麦面摊的饼, 炒了鸡蛋来招待我. 这在当时的山区里, 算是相当好的款待, 边吃边谈,话投机,心甚欢. 留给我的印象, 照轩同志的组织观念很强, 服从大局的观念很强, 对事认真负责, 坦率诚恳. 克服困难的意志坚强, 对接受任务不讲价钱, 是一位好合作共事的伙伴.

不久, 成立了华东支前司令部, 区党委副书记傅秋涛同志任司令, 我与照轩同志任粮食部正副部长. 我们一起奔赴前线, 为支援淮海战役付出了艰巨的努力, 保证了几十万大军的粮食供应. 我们之间, 合作得很好, 相处得很愉快. 对第一次见面时留下的印象, 刻印得更深了, 在艰苦的战争年代中 , 建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

全国解放后, 他在华东农业部工作, 我在浙江工作, 有一次他来杭州, 正逢下雪, 我们一起游了灵隐, 欣赏了密林中从未见过的雪景, 大有人间仙境之感, 太好了. 1952年, 我调到华东财委工作, 和照轩同志见面的机会多了, 两家来往也多了, 我们两家的孩子, 也结成了亲密的友谊. 直至1954年底大区结束, 他调任国务院农业部副部长,  我负责组建地方工业部, 一年后我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我们一直保持着友好的交往, 随着时间的推移, 友谊更为深重了.

到了”文化大革命”, 确实是一场浩劫啊, 照轩同志被迫害去世, 听到这一噩耗, 脑如雷击, 实在无法理解, 在心的深处, 刻下难忘的沉痛伤痕, 对于这样一位早年参加革命的好同志, 受到如此不公正的结局, 心情实在是无法平静的. 在当时, 我受的冲击也很重, 只有在心中默默地怀念, 连同其他许多无法理解的事, 越来越多, 不得不使我深沉地思索问题, 思索啊,思索啊, 逼使我再一次进行新的追求, 带着问题, 钻研能找到的经典著作, 信念更坚定了. 但事实告诉我, 过去太天真了, 太书生气了, 需要进一步锻炼. 我想照轩同志如果仍健在, 该会有同感吧.

新的时期开始了, 我们要向前看. 古人说, 往事如烟. 我的经历似乎与古人所说有点不同, 有些无关紧要的往事, 似是如烟, 逐渐淡忘;  而有些重要的往事, 印象深刻, 一直刻在心的深处, 不是过眼云烟, 而是浓墨重彩的画, 是往事如画, 很难忘记, 一幅幅战斗悲壮的画, 很难忘记,永远也不会忘记. 我对照轩同志的战斗友情, 一直怀念在我心中. 一个人能活在友人的心中, 说明他并没有死去, 而是常在的.

选自张劲夫  <<怀念集>>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4年10月第一版

浏览:1727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大荒堂主
    大荒堂主
  • 亦弓
    亦弓
  • 大美青海
    大美青海
  • 思目
    思目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