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红军时期的两段经历(文/叶声)

Darling 发表于2017-10-22 15:34:20

叶声原稿:巴山风雪

翻秦岭时我们走后面,到汉中平原要翻大巴山时,我们十二师又走前卫,三十四团又是前卫的前卫。

数九寒冬,十冬腊月,大雪封山的季节,我们经过几个月的日夜行军战斗,有时吃不好,睡不好,身体很疲劳,体力很虚,大巴山顶下着鹅毛大雪,就是踩过的路,也很快看不见了。我们来到了大巴山北麓山脚下一座小村庄宿营,由于人多房子小,有住房子的,有住外面的。老百姓听说我们准备翻大雪封山的大巴山感到很吃惊说:我们老百姓十冬腊月很少有人过去,过大巴山困难呢。你们穿的这样单薄,又没有被子盖,怎么行呢?没房子住、露营,冻也冻死了。为何不在此地待到开春后再过。大巴山一天过不去,上七十、平七十、下七十,三七二百一十里,快的也要走两天,这就要在山顶上露宿。山顶雪很深,在雪地里怎么宿营呢?如果要过的话,就得带些稻草铺地上可以隔地下的寒气和雪水。如是,从团里传下令来,上山时每人带三斤稻草好在山顶宿营用。于是我们每人背上带上三斤一捆稻草,第二天开始翻越大巴山。开始走了一段用石头砌成的一个阶梯一个阶梯的路,走了一段就成一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走到半山腰的时候就开始下雪,越向上爬,雪越下越大,树上都披着雪白的白衣,有的树枝或小树被压弯了。山上有很深的雪,甚至连路也看不清。我们穿着单薄的衣服,开始上山时还走的很热,有的还出汗了,可走着走着,一股股寒风钻进心窝,把心都吹冷了。我们第一天就走了一百多里路。在快到下山的一小块平地宿营时,用树枝把雪扫一扫,将稻草在打扫过的地上一铺,弄上几根树条在四角上一立,用绳子将四根树条栓上,向四周树上一拴再在上面搭二条单子就成了帐篷。帐篷搭好后,吃点干粮,大家就集体在一块睡觉了(这时我已在营部当通讯员)。大家共有几床单被单盖在上面(我们当时穿的衣服,用的被单是五花八门,什么颜色的都有,打土豪弄到什么穿什么,长袍一剪短、大襟剪成对襟就是军装,盖的大多数同志都有一床各种颜色的被单)。但晚上确实还有些冷,有的同志睡不着,起来在原地踏步跑步。第二天下山时,有很深的积雪,地很滑,路有些陡,难走的很,走起来就要小跑,差不多就是小跑下山的。天亮出发,一路小跑,十二点过即到达山下。

那时,大家都是穿草鞋。草鞋也是在行军打仗的间隙抽时间打,不会打的同志就求会打的同志帮忙打。那里有鞋穿呢?有时好不容易有双鞋也只是平时休息或宿营后洗完脚后才穿的。行军打仗时是舍不得穿的。

特别在夜行军中,有时人困马乏,走着走着,到拂晓时,太困了,打脚指头,腿砍了腿脖子,惊醒了又走。


叶声原稿:涉汉水

汉水在我们行军途中也是一难关。一来不摸水性,江面很宽,那里深,那里浅,那里能涉水过江,那里不能涉水过;二来十冬腊月 ,北方的天气,又那么冷,而且又是在晚上看不清水面,下到水里象针刺骨一般,有的地方水流湍急,一不注意就有可能被水浪打倒在水里。战士们身穿单薄的衣服,迎着北方刮来的寒风刺骨,身体又极度疲劳、虚弱,有恐怕四个月(在敌人还没发动四次围剿前)一直在连续行军、打仗。

由于第三次“左倾”的出现和张国涛战略指导思想上的错误,被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冲昏了头脑,在连续几个月的行军作战中,部队一直没有得到很好休整,而张国涛不顾部队的疲劳。六月二十五日红军胜利出击京汉线,归来之后,方面军领导同志因部队转战七个月之久,亟需休整,建议进驻敌当地区待机,并认真进行反围剿的准备工作,使红军养精蓄锐,以逸待劳,更好粉碎敌人四次围剿。但张国涛听不进,加以拒绝,错误的要红军主力围攻麻城。七月上旬围攻麻城作战开始,围城月余,部队本来就疲劳,又于八月上旬撤离麻城之围,接着就是反四次围剿的战斗,全体干部战士实际上已是拖着十多个月没有休整的疲惫的身体,冲破敌人重重封锁,跨过京江铁路,爬秦岭,涉汉水后到巴山北麓,再顶着鹅毛大雪,翻越大巴山,最后在川陕地区建立起新的根据地。

浏览:2382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平安
    平安
  • 漂流者
    漂流者
  • 辉哥
    辉哥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