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马征途的记忆》渡江战役7

lysun 发表于2017-10-29 22:43:12

13.我的渡江纪念照片

我的这张渡江纪念照片,是在1949年5月大军渡江作战之前拍照的。

当时,我奉命下部队在江边做水上练兵的宣传鼓动工作。眼看着这十多华里宽的江面江水滔滔波浪翻滚,对面就是国民党的重兵把守。据说渡江战役,他还有飞机、军舰助战,我大军强渡长江天险,定是一场出生入死的恶战。

正在紧急备战之际,我又接到新华社十一支社发来一封聘书,聘我为渡江战役特约记者,并组织一个有写作能力的报导小组,随渡江突击营跟踪报导。

我考虑随突击营渡江作战要冲锋陷阵,枪刀交锋,牺牲的可能性很大。这时我想到毛主席在抗大毕业证书的题词上的教导:“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一切”,当然,这个“一切”包括宝贵的生命。我就找政治部宣传科的摄影员薛正魁给我拍照这张渡江纪念照片,寄回家去,作牺牲的准备。写信告诉父母,我随大军渡江南下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才能回来,这张照片给家里留下纪念。

我接受新华社的报导任务,要请示师领导的意见,政治部主任张恒业拿不定主意,要我到司令部去请示高治国政委。高政委听我汇报后,把眼一瞪,说:“你是咱们师的人,干么要听新华社指挥?不去!突击营要在前面冲锋陷阵,杀出一条血路来,为后续部队进攻开道,你们去干什么,既不能冲,又不能杀,人家还要照顾你们,这不是给人家添麻烦嘛!

你们就跟司令部的船走,不是也一样能跟踪报导吗?”

我们三人报导小组,随司令部指挥船走倒很安全地到达江南岸,不过在登陆追击时,我脚底一滑,就栽到敌人的战壕里。其余两人向前跑和我拉开距离不多远,就踩上地雷都牺牲了,就留下我自己。要是我不栽到战壕,和他们一起跑,也就完了。

渡江作战我没有牺牲,以后进军大西南和抗美援朝,在敌人的大炮轰击、飞机扫射和轰炸的战场上,也没有牺牲。这样,战争过去,我转业到地方工作,就有了回家探亲的机会。

1953年春节前,我第一次回到阔别20年的家乡。在路上我还想,这些年不回家,不知爹娘都什么样,也不知我寄回家去的那张渡江纪念照片还有没有。归心似箭,急于回家看看。哪知你越是心急,越不凑巧。我到莱阳下了火车,刚刚没有赶上回家的长途汽车。没有办法,我就沿着回家的大道,披星戴月,连夜奔跑,将近50华里的路程,第二天上午8点,我就赶到家了。

我进家头一眼,就看见我的那张渡江纪念照片,父母已经把它镶在镜框里,挂在了炕头上。还没进屋,就听见嫂子和母亲在里间炕上拉呱儿。嫂子问:“妈,我二兄弟离家几年了?”妈说:“这还用问?天天想他还能忘了?他背井离乡十二年了。”“打倒老蒋了,全国除台湾外,不都解放了?也该回来了!”“他不回来,你想也白搭!”“明天,我爹去赶集,叫他打听打听别村的人,看看人家村里当兵的有没有回来的?”“不用打听。他要回来,不打听也就来了;他不回来,你打听,还是白搭!”“今年离过年还有五天,看样子今年又来不了啦!”“你爹再去赶集,叫他找个先生算算卦,看看他哪年才能回来。”这时我说:“妈!今年我就回来了!”妈抬头一看,我真回来了,下炕一头扑在我怀里就嚎啕大哭,说:“孩子,你这些年不来家,把妈快想死了,妈的两只眼,也快盼瞎了……”妈说着哭得更厉害。我拍拍妈的背说:“妈,你别哭了,你哭得我难受。”妈说:“孩子,你让我痛痛快快哭一场吧,我不哭哭,多年想你憋在心里这块病气,消不了,散不掉。”我一听妈这些年为我受的这些煎熬和折磨,一阵心酸,也止不住哭起来,我一哭妈就扳着我的脸说:“孩子,妈不哭了,你也别哭了,你哭妈心疼。”

我问:“爹干什么去了?”妈说:“他一大早就起来赶大夼集去了。好像他知道你今天要回来似的,说,今天要去多买些鱼虾海货回来。你以前在家时,不是最喜欢吃海货和有海味的饭菜?唉!这些年你不在家,可把他也想坏了。每天晚上睡觉,要把你的照片镜框摘下来,放在枕头边守着睡,说守着你睡,能做梦梦见你回来。有一天半夜里,他又扑楞又喊你的名字,把我闹醒了,再没有睡着。”

正在说话间,爹赶集回来了,嫂子要给爹报喜信儿,妈高兴地抢先吆喝道:“老东西,快来看,是谁回来了?”嫂子说:“爹,俺二兄弟回家来了!”爹一听声,跑进家把菜篮子往地上一丢,就把我抱起来,说:“孩子,可把你盼回来了!”我说:“爹,您好啊?这些年您为我受苦了。”爹说:“这些年你不回家,把你妈差点想煞!”妈插嘴说:“把我想煞?你不想呀?你不想每晚守着相片干什么?”爹也不答腔,接着说:“她每次想你哭哭啼啼,我都劝她说,你放心吧,咱孩子一定能平安回来。因为咱孙家从我记事起,祖宗三代都是种地的庄稼人,没有做过半点伤天害理的事,待人接物,都行好为善,老天爷有眼,一定会保佑咱孩子平安回来。可是劝你妈,话是这么说,自己心里也是经常嘀嘀咕咕,提心吊胆,就怕你万一有个好歹,我……”说到这里,他一屁股坐在炕沿上,也抽鼻子抹泪地哭了起来。

这些年我没回家,只寄回家一张渡江纪念照片,全村人都传说我已经“没有”了。今天突然回来了,这个爆炸性的新闻,很快传遍三百多户人家的村庄,人们都感到震惊、惊喜。

我们正在家畅谈母子爱,父子情,突然来了一帮女长辈,进大门有的喊侄儿媳妇,有的喊孙子媳妇,说:“听说你当兵的二儿来了家,你这是添了个大喜呀!我们都给你道喜祝贺来了!”这些长辈老人有的拿小筐,有的提竹篮,还有的提着红包袱,都送的是红皮鸡蛋,都说我妈又添了个大儿子。

我妈赶紧把她们接迎到西屋家来,拿出我带回家的纸烟和糖果分给大家,不会抽烟的就吃糖果,不一会,炕上地上就坐满了一屋。大家都说,你一家有大喜,咱全村都欢喜。她们看见炕头上挂着我的渡江纪念照片,就指着说:“这不就是这孩子的照片吗?”我妈说:“是呀!这些年多亏这张照片陪伴着俺们,我一想孩子,走着坐着总要抬头看看他;想急了我就把他摘下来,擦擦他的脸说:‘孩子,你还不回来?妈想你,你知道吗?’他笑眯眯地看着我,好像说,‘妈,你别着急,打倒蒋介石我就回家,用不了多久了。’这时我就觉得有点盼头,得点安慰,心里就宽敞点儿,亮堂点儿。”她们摘下相片镜框传着看,有的说:“还带着小手枪,是八路军的干部。”有的说:“咱村这么多当八路军的,就数着人家这孩子有出息。”有的说:“这孩子从小就念书好,听说到大后方念书念到大学,你说,当八路军还能不当干部?上级得拿他当宝贝。”……女长辈们正在热烈地议论着,一帮男长辈和村干部们又来了。他们进大门就喊:“华秀,孙华秀!”爹听喊他的名字,赶紧跑出去迎接。他们说:“听说万尊(我的原名)回来了?这是天大的喜事呀!这是你老两口的福气,也是咱们村的荣幸。”

爹一边向大家道谢,一边把大家接待到东屋去,拿出一条纸烟分给大家吸烟拉呱儿。我在西屋拜会完婶子、大娘和奶奶们,又到东屋拜会大爷、爷爷和村干部们。不知什么时候,女长辈们把我的渡江纪念照片传看到东屋来了。长辈们看着我的照片,都围上我,有的拍拍我的肩膀,有的摸摸我的脸儿,说:“真出息个好孩子,你爹妈有这么个好儿子,这是你爹妈的福气和荣誉,咱村出了个解放军的好干部,这是咱村的体面和光荣。”

村委会主任李永臣握着我的手说:“万尊侄儿,叔叔我今天守着你爹实话告诉你,这些年你不回家,也无音信,村里传言流语不少,都猜测你不回来是牺牲了,村委会曾考虑把你家的军属待遇改为烈属待遇。种地除代耕外,每年多给你家分二百斤小麦,过年半头肥猪。可是不敢来和你爹妈商量,怕老人伤心,再出问题。因此,直拖到今天。你回来了,我们差一点做出错事来,真是万幸,万幸!”大家都说:“在战争年代,有这样的事是难免的。”我再次向村干部们鞠躬致谢,感谢他们这些年来,对我家的热心关照。

这些男女长辈来道喜要告辞了,就听见院子里和街门外传来孩子们喜气洋洋的欢声笑语,出来一看,我妈端着一大盆红皮鸡蛋,正在分给孩子们吃,大孩子一人一个,小孩子一人俩,一会儿,一大盆红皮鸡蛋就分完了。孩子们吃着鸡蛋,一个一个乐得活蹦乱跳,有的还吱吱歪歪唱小曲儿,这些老人一见,高兴地说:“万尊,你看见没有?你这一回来,把些孩子都乐疯了。”

我妈说:“这几天,我天天听见喜鹊在俺门前大树上喳喳叫,原来是给俺家报喜呀!”我爹说:“这也是给咱全村报喜!”老人们说:“是呀,这是咱全村的大喜嘛!”我妈说:“对呀!全村人都欢天喜地,人人心里乐开了花,我多年想孩子憋在心里这块病气,一下子都病消气散了。请老少乡亲们村干部们都放心,今后不用再为俺家牵肠挂肚操心了!”

这次探亲返回时,我把我仅有的这张渡江纪念照片又带回了济南,翻版加洗了几张,放在床底下箱子上的纸盒里留作纪念。在2006年我考虑要写解放战争革命回忆录时,想起要用这张照片,便到床下箱子上去找装相片的纸盒子,不知什么时候就没有了。我翻箱倒柜找遍全家也没有找到。越怕这张照片失传,偏偏就找不到它,真把我急坏了。

后来我突然想起,1989年浙江省丽水市政协有个老战友吕绍泉同志约我写三十三师学生会的回忆录时,我曾经寄给他一张我的渡江纪念照片,不知他的这张相片尚存否?我写信去问他有没有,要他先来长途电话告知。不久,他打来长途电话告诉我:此照片尚存,唯恐相片年久,翻版不太清楚,他叫女儿在电脑储存照片中,找最清楚的照片给我寄来。我听一声此相片尚存,能给我寄相片来,哎呀!我这心里,你不知有多么高兴,如果我这两只老病腿还听使唤的话,我就要跳起来,舞起来,庆贺我这张珍贵的有特殊纪念意义的照片又失而复得了!万幸,万幸!

战友给我寄来三张这样的照片都很清楚。我再仔细看看当年渡江战役的我,风华正茂,血气方刚,看看那时为人民解放事业准备献身捐躯的照片,再看看沧桑变迁,人民解放事业大发展的今天,真是感慨万千,一言难尽。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共和国已创立58年。祖国繁荣富强,蒸蒸日上;人民安居乐业,脱贫致富,正奔向小康。而我这个解放战争的幸存者,父母早已去世,也已是85岁的老人了。

此次找回的我的渡江纪念照片,我要把它收印在我的回忆录《戎马征途的记忆》一书中,让它长久流传后世,不能再丢失失传了。

浏览:900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